[大陆]对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若干认识
 
 
  来源:      日期:2004-07-30 15:36

 
  近20多年来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给两岸带来了巨大利益。但在另一方面,20多年来台湾岛内“台独”与分裂势力也在不断发展扩张,两岸政治关系紧张对峙,和平统一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两岸关系这种“经济热、政治冷”的矛盾在2004年台湾大选过程中更被急剧强化。陈水扁当局为了自身的利益,大肆挑衅大陆,加快“台独”步伐,把两岸关系推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并怀疑两岸经贸关系的作用。认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对台湾经济贡献巨大,却没有发挥遏制“台独”的作用,反而有助长“台独”势力发展之嫌,进而怀疑大陆一贯主张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是否应该修改与调整。这种思考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是对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角色及作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有必要就此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两岸经贸往来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是互利双赢的

  20多年来,两岸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在于,两岸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等也不相同,双方经济合作不仅互补互利,而且发展空间巨大。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也要求两岸加强经贸合作,以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这就决定了两岸经贸往来的结果必定是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是互利双赢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就台湾而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其经济的好处显而易见,除总体上大陆已经成为支撑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外,具体表现为:(1)促进了台湾对大陆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大量台商赴大陆投资,在投资拉动贸易效果的作用下,台湾对大陆出口迅速增长,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据台湾“国贸局”数据,200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达353.6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5%。对大陆出口的大幅扩张,不仅支撑了台湾经济增长,也连带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台湾媒体推估,2003年台湾对大陆(包括香港)出口创造了百万就业机会。(2)促进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伴随着台商对大陆投资,大陆先是成为台湾转移劳力密集产业的最主要基地,90年代中后期大陆又开始承接台湾较为成熟的电脑及半导体等产业。在这种产业持续调整与转移过程中,台湾产业结构较顺利地从以劳力密集产业为主向以技术及资本密集产业为主转变。(3)保证了台湾维持较雄厚的外汇储备。台湾对大陆贸易,年年呈现巨额贸易顺差,历年累计超过2200亿美元,这不仅使台湾总体贸易维持顺差局面(自1993年起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额每年均超过其总体贸易顺差额),也远超过台商对大陆投资的金额,因此,在两岸经贸的交流中,台湾是资金净流入地区,对大陆贸易大量顺差成为台湾外汇筹备增加的最大来源。

  从大陆来看,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同样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其一,大量的台商投资为大陆带来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为大陆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据大陆方面统计台商对大陆累计协议金额累计为706.3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365.1亿美元;而按台湾《投资中国》杂志社的调查报告显示,台商投资合同金额累计已达1295.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则达773.6亿美元。伴随资金而来的还有台商的技术、企业管理及营销经验等。其二,促进大陆产业提升、扩大对外贸易。近年台湾对大陆投资总额的大约一半是电机电子产业,这在相当程度上带动了大陆电机电子产品生产的不断扩大及出口的不断增加。台商投资密集的广东省与江苏省还成为大陆生产电机电子产品的两大基地。其三,台商投资使大陆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以大陆核准台商投资项目6万件计算,若平均每件雇用100人,就可以提供600万个就业机会。

  总之,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是两岸共同的利益,而不是只有利于单方面。正所谓“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当然,由于两岸经济规模悬殊等原因,两岸经贸关系对于台湾的重要性远大于对大陆的重要性。

  二、两岸经贸关系是稳定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自20世纪70年代海峡两岸结束隔绝状态以来,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存在着两种力量与关系,一是两岸的经济关系,一是两岸的政治关系。这两个关系构成两岸关系发展与互动的主轴。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基于客观的经济规律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本质上有其必然性,不可逆转;而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则受制于多种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及国际等因素,要艰难曲折的多。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之间会相互影响,但并不存在着必然关系。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把岛内“台独”与分裂势力发展与扩张的部分原因归咎于两岸经贸关系,事实上,不论两岸经贸关系如何发展,在台湾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台独”势力都会存在与发展。

  尽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无法消除“台独”观念及其势力,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多年来两岸所形成的极其密切的经贸关系已经成为遏制“台独”势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表现如下:

  其一,大陆市场已经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这使台湾当局在加快“台独”步伐时不能不有所顾忌。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两岸经贸关系已是台湾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1世纪以来,两岸经贸关系更进一步成为台湾经济增长决定性的因素。2002年与2003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59%及3.24%,就增长的动力来源看,产品及劳务输出入顺差对经济增长贡献2.63个百分点与2.3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所占的比重为73.26%与73.77%,而这两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额分别达215亿美元与244亿美元(台湾“国贸局”数据),远远超过同期台湾总贸易顺差额181亿美元与169亿美元。显然,大陆市场已经成为支撑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正因为如此,台湾媒体称“台湾经济命系大陆”。台湾前“陆委会主委”蔡英文也曾公开指出“两岸经贸已是台湾经济发展无法忽视的关键部分”。这一事实不仅使台湾当局在与大陆进行政治较量时,丧失筹码优势,而且在实际制定对大陆经贸政策时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放宽限制。如,2001年“经发会”上将对大陆经贸政策由“戒急用忍”调整为“积极开发,有效管理”;2003年10月大幅调整《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有限度地放宽两岸投资、贸易、商业往来、大陆货品广告、币券往来等方面的限制。

  其二,广大的台商大陆利益群体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维持两岸关系稳定的重要力量。按照大陆方面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台商对大陆累计投资项目为60618个,协议台资金额累计为706.3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365.1亿美元。在长期的两岸经贸往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基本队伍所组成的庞大台商大陆利益群体,他们在两岸经贸交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广大台商及其家属不仅与大陆有极其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而且经常往来于两岸之间,甚至长期居住在大陆,因此,他们较易于认同大陆。大多数台商主张两岸“三通”,发展两岸经济关系;主张维持现况,反对“台独”冒险行动。台湾工商界领袖人物王永庆先生就曾多次提出“万言书”,呼吁台湾当局放宽对两岸经贸往来的限制,实现两岸“三通”。2004年大选前夕,他又在联合声明中疾呼:“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日趋密切,希望尽速建构一个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裨益双方经贸直接而双向的往来。”台商的切身利益以及他们强烈的呼声对台湾当局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回首2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尽管背景复杂,因素众多,但是起着极其重要推动作用的正是从无到有、从要到大,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前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

  三、尚未正常化的两岸经贸关系限制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

  尽管过去20多年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对繁荣两岸经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关台湾当局坚持采取限制性对大陆经贸政策,两岸经贸往来在总体上一直是在“间接、单向”畸形格局下运行。两岸至今不能实现全面直接“三通”、资本货物无法畅通双向流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也迟迟没有建立。这种情况造成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量与质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其结果是,虽然两岸经贸关系规模较大,但由于其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因此对两岸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仍较有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间接的交往方式阻碍了岛内民众直接感受与大陆往来的好处

  两岸迟迟不能“三通”是两岸经贸关系不正常的典型表现,它不仅使两岸经贸往来徒增成本费用,延误商机,而且加剧台湾经济困境,妨碍两岸密切交流,进而影响岛内民众直接收益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高雄港的地位急剧下降就是个典型例证。多年位居全球货柜港排名第3的高雄港,由于两岸不能直接通航,难以参与到大陆货柜转口市场,竞争力明显削弱,自2000年起所占地位逐年下滑,至2003年已退居第6位。高雄港的困境直接冲击了以港口经济为发展动力的地方经济,使广大中南部民众难以直接感受与大陆往来的好处。但却承受了产业调整、台商大量外移带来的事业压力。因此不易增进对大陆的认同感。另外,两岸人员往来受制于间接方式,费用高、时间长,直接影响岛内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往来大陆,因而无法更多地实地了解大陆。据统计,至2003年底,来大陆的台胞累计已达到3020万人次。但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集中于与大陆经济关系、亲友关系的台胞的多次往返,岛内普通民众赴大陆者仍是少数。

  (二)单向性的两岸经贸关系对岛内的直接影响较小

  由于台湾当局的人为限制,迄今为止,两岸经贸往来基本上是台湾对大陆单向的经济活动,而大陆对岛内经济关系的发展则倍受限制。这种失衡的经济关系严重妨碍了两岸经贸往来平衡深入地发展,同时也使大陆难以充分对岛内发挥直接的影响。其一,大陆资金不能入岛投资经营,这对大陆企业不公平,但也使台湾减少了经济增长动力,失去创造就业的机会。其二,大陆市场已对台湾商品全面开放,而至今仍有2500种大陆商品不能进入台湾市场。台湾当局这种限制政策固然有保护岛内产业的考虑,但却是以牺牲岛内广大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台湾民众因此无法充分享用物美价廉的大陆工业品及农产品。其三,两岸人员交流极不成比例。到2003年底,来大陆的台胞累计达到3020万人次,但是大陆赴台湾的人数只有89万人次。这不利两岸人民增加了解,积累共识,也使急待振兴的台湾旅游观光业倍失商机。

  由此可见,迄今为止两岸经贸关系无法对两岸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其根本性原因是两岸经贸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有理由相信,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与两岸经贸的进一步融合,岛内民众将更切身感受与大陆合作与交流的好处,进而形成共识,使遏制“台独”势力的力量不断加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互利双赢的。不仅如此,现阶段日益密切的两岸经贸关系已成为稳定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如果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实现正常化,产生质的飞跃,两岸经贸关系对两岸政治关系的缓和与稳定,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坚持大力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

  (作者:邓利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海航)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