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相继加入WTO和双方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收益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将通过对“中国收成股”的现状分析,来看看祖国大陆已经或将会给台商带来什么样的发展前景。
2002年底,台湾股市反弹强劲,其中“中概股”的涨幅表现尤其突出,所谓中概股,就是指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湾上市、上柜公司的股票。它已成为台湾股市追逐的焦点。
目前台湾已有490家上市、上柜公司赴祖国大陆投资,仅从2002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大陆厂对台湾母公司有获利贡献的企业中,传统产业有95家,电子业有89家,这184家公司就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收成股”。
在具有“中概”色彩的各股中,电子股的表现尤其突出
生产光学镜头和瞄准器的亚洲光学,生产光碟机的建兴电,生产小家电的灿坤,电源供应机的力信、台达电等,都因大陆厂低成本的优势,对其母公司的营业收益和股票都有相当的贡献,并具有很将的竞争潜力。生产小家电的灿坤,1993年在深圳挂牌,是台湾唯一深圳B股挂牌的公司,是最具指标性的“中概股”,灿坤集团70%的盈利来自于厦门灿坤的制造业。
传统产业在多年耕耘后,也逐渐走向成熟
以生产运动鞋为主的宝成,是深耕祖国大陆市场多年的“中概股”代表之一。由于大陆生产成本低廉,因此目前宝成的生产重心已完全在大陆。宝成持股近40%的香港裕元也积极在大陆市场布点,预计在裕元获利贡献维持稳定下,对宝成的每股获利贡献度将持续有所提升。远纺于1998年投产的远纺工业,由于进入大陆化纤市场的时机好,且生产市场竞争最少的瓶用酯粒,因此投资效益迅速提高。2000年远纺工业获利达5亿余元(新台币,下同),超越远纺全年获利,2001年前三季贡献远纺每股0.13元的获利,预计今后仍有向上扬趋势。
汽车及相关零组件产业是“中国收成股”头号指标
由于祖国大陆庞大的汽车需求市场,汽车及相关零组件产业在去年汽车销售量激增刺激下,销售额也稳步上升。2002年全年大陆汽车市场销售量约为345万台,较2001年同期增长37%,预计到2005年将可达305万台,大陆车市的潜力可见一斑。裕隆和中华凭借大陆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销售额大幅攀升。同时已到大陆设厂多年、专攻汽车零组件的东阳公司成长潜力更是惊人,2002年东阳的每股盈余约为1.6元,今年上半年每股税后盈余即达3元的好成绩,预计全年获利将呈数倍增长。
“大陆基建股”将带动台湾相关股价
目前,祖国大陆正进入建设高峰期,使得除了2002年领军大涨的汽车和橡胶等“中国收成股”外,其他如钢铁、水泥、塑化等建材类股,也因为祖国大陆市场的良好商机,都将获利,使得2003年之后几年内“大陆基建股”成长空间将会大幅提高。就以水泥业来说,在祖国大陆投资已经多年的亚泥(在江西)及嘉泥(在江苏)具有最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亚泥在江西投资的亚东水泥厂,不但生产规模大、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均优于当地的水泥厂,并且从2001年就开始转亏为盈,2002年上半年江西亚东水泥的投资收益就有1800万元。
根据2002年前三季度财务报表,以绝对获利数字来看,前20名“中国收成股”公司的收益总金额已高达192.2亿元,比2001年全年度前20名的收益总金额(约为150.1亿元)高42.1亿元。而2002年前三季上市、上柜公司税前盈利约为180——200亿元,其中,大陆收益占整体盈利约10%以上,表明大陆收益逐渐成为上市、上柜公司主要的获利来源之一。与大陆市场相关的各股也逐渐摆脱过去的“概念”阶段,正式晋升为“中国收成股”,股价大幅增长,而且对台湾母公司股票的贡献越来越大。
从大陆厂贡献收益来看,最多的是建兴电,贡献收益为31.11亿元;其次是鸿海,贡献收益为24.04亿元,前两名都是电子公司。传统产业第一名是裕隆,贡献收益为21.55亿元;其次是正新,第三为统一,分别贡献了14.44亿元和12.18亿元。(见表1)
表1 大陆厂贡献收益排行 排名 公司 2001年大陆厂贡献收益 排名 公司2002年前三季大陆厂贡献收益 1 鸿海 27.37 1 建兴电 31.11 2 建兴电 20.43 2 鸿海 24.04 3 华新 17.82 3 裕隆 21.55 4 远纺 14.07 4 正新 14.44 5 正新 11.71 5 华映 14.26 6 裕隆 9.53 6 统一 12.18 7 华通 6.77 7 灿坤 5.04 8 统一 5.87 8 台达电 4.72 9 华映 4.76 9 中华 4.51 10 灿坤 4.28 10 巨大 3.98 资料来源:《财讯》,2003年1月
以大陆厂EPS(EPS表示每股税后纯益)来看,2002年前三季EPS最高的是建兴电,为7.35元(新台币,下同),其次为智冠2.6元,灿坤2.37元,传统产业中最高的是正新1.63元,其次为勤美1.46元。EPS在1元以上的公司共有十六家,其中电子业占10家,传统产业占6家。(见表2)
表2 大陆厂每股税后纯益排行 排名 公司 2001年大陆厂每股税后纯益 排名 公司2002年前三季大陆厂每股税后纯益 1 建兴电 6.45 1 建兴电 7.35 2 送普 3.56 2 智冠 2.60 3 缘点 3.48 3 灿坤 2.37 4 美隆电 2.25 4 松普 2.20 5 灿坤 2.02 5 缘点 2.00 6 伟训 1.91 6 正新 1.63 7 勤美 1.79 7 勤美 1.46 8 力信 1.77 8 巨大 1.42 9 鸿海 1.55 9 力信 1.24 10 巨大 1.48 10 裕隆 1.18 资料来源:《财讯》,2003年1月
从上面两表中所示的“大陆厂贡献收益”和“大陆厂EPS”来看,“中国收成股”中电子股的比率不少,甚至比传统产业还多。主要因为电子股赴大陆投资大多着眼于低廉的人力资源,而市场仍是以美国和其他国家为主,在全球IT产业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美国大厂也纷纷压低代工价格,导致岛内代工获利微薄,从而电子股也就缺乏发展空间。总体来看,台湾电子股在总体走跌的情况下,“中概股”却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充分说明了祖国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祖国大陆学者一份调研资料,他们用大陆投资的税前损益计算大陆厂的股票贡献度,对“中概股”对台湾母公司的贡献可作具体说明。研究表明通过对台湾母公司股票的贡献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在大陆的投资对台湾母公司的股票影响(即“中概股”的作用),进而了解对岛内经济产生的间接影响。以股票“贡献度”作为指标进行分析,有效数据为193个。图示看出,对其台湾母公司股票“贡献度”在0——0.5之间的企业有83家,占42%;0.5——1之间的有7家,占4%;1以上的有9家,占5%。由此可见,台湾上市、上柜公司在大陆的投资对其股票的影响绝对是正面的。
据台湾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台商都瞄准了迅速扩大的祖国大陆的高新技术市场,并计划在大陆投资设厂。2000年电子电器产业投资额占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的55%,台湾电子信息硬件产值在祖国大陆的生产比重也由2000年的40%上升到2002年6月底的51%。这表明台湾的电子资讯业在大陆投资已成为主流,而企业获利状况可从“台达电”的经营增长趋势中看出。
“台达电”从1971年——2001年的营业收入扶摇直上,企业生命力极其旺盛,从1982年到2001年的销售量上可以看到,1992年前销售量有小幅增加,呈平稳的上升趋势,但1992年之后销量额急剧上升,说明“台达电”自1992年开始到大陆投资对其台湾本部的销售业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收成股”会在近几年内成为台股的主流,即使是在两岸还没有直接“三通”的情况下,“中国概念股”也能有如此惊人的市场潜力,成为台湾母公司获利的生力军,那么可以想象“三通”后,两岸直航将会给台商带来更大的利润发展空间。由此可见,一个正常而和谐的两岸经济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作者:殷存毅,编辑: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