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中斌、苏嘉宏(Chong—ping lin,ph.D. Chia—hung Su,Ph.D)
中文摘要:“和平崛起论”作为中国大陆官方目前所建构中的国家发展战略,最早由前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郑必坚提出,认为应该利用目前世界和平大好时机崛起,减少国际阻力。“和平崛起论”强调“非对抗手段”,重视“理性民族主义”,对美国发展以合作为主轴的关系,同时加强以“非军事手段”,处理台湾问题。“和平崛起论”的基本假设是利用世界和平大好时机,靠中国大陆自身的力量谋求发展,认为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而和平崛起必需有相当长的时间强调以不称霸,不靠军事对抗方式,特别强调与亚太周边国家达和平共赢目标。其主要论点有“和平符合国家利益”,“强调睦邻(政治)、富邻(经济)安邻(军事)”、“诉诸非对抗性手段”、“重视理性民族主义,推出以和为贵论调”、“台湾问题需大国帮忙”等。
中文关键字:和平崛起,国家发展战略,两岸关系
英文关键字:PeacefulRise Natia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Bicoastal Relationship
一、和平崛起论的理论缘起
长期以来,目前处于分离状态的两岸关系,美国是主要的因素,美国在“一个中国”政策的核心内涵是维持海峡两岸关系现状的“不统不独”,在这种现状下谋求美国自身的最大利益。当美国向中国大陆承诺“不支持台独”的同时,美国会同时提出类似全球反恐的战略需求;当美国向台湾提出反方向的保证时,军售或其他经济上的期待,也会被提出。美国试情况而定地或者倾向中国大陆,又或者倾向台湾,只是基于美国自己长期的国家利益所制定、执行的对华政策的一时性面貌。中国大陆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美国则是当前世界超强,当遏制中国的呼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学界提出之际,中国大陆这时相应而冷静地提出了和“平崛起论”。
中国大陆自一九八0年代起即同时致力于对内的改革与对外的开放政策,主力放在积极发展经济上,借助低廉劳工与广大市场吸引了全球的大量外资,促使经济贸易相当长的时期中持续大幅度成长。经济势力使得中国大陆更有余裕得以挹注大量预算在国防领域,研购先进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此一趋势已使得美国、中国大陆周边国家或地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被威胁感”,从而遵致“中国威胁论”兴起,且至今始终未能稍于缓减,为消弭此一负面声浪,以大陆中共中央党校郑必坚前副校长为代表所提出的“和平崛起的中国”理论(认为中国大陆之崛起系以“不称霸”,不“靠军事对抗”,而采互“利双赢”之和平决策),受到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等在内的高层青睐,遂组织理论团队,有系统地组建战略方针,对外化解“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挑战,对内则防止极左路线抬头。同时,胡锦涛亦有建构新的执政路线,有别于江泽民“三个代表”之治国指导方针,使“和平崛起论“更具有宏观治国的意义。本文试图整理中国大陆目前对此基本假设、主要论点、手段运用等,并着重在对台策略的视察、分析。
二、“和平崛起论”的基本假设
(一)相对和平之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大陆自身的发展
中国大陆政学界研究,借鉴世界近代史,咸认新兴国家崛起无不与其国内外环境相关, 崛起中的大国凡是挑战既有的世界强权,无不以败北收场,而当霸权国家在权利倾向式微时,则有可能禅让之势交出权力给予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大陆政学界体认到服膺既有的世界领导者虽或将损及国家利益,唯若不惜采取对抗立场,必将危及国家安全,代价将会更大,冷战后,中国大陆即建构“和平与发展”的理论对外关系的基调,以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相对和平之国际环境。针对中国大陆经济蓬勃成长,整体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崛起等现象,类似“中国威胁论”的国际社会疑虑甚多,例如:美、日、欧三边委员会在一九九四年发表“在相互依存世界中崛起的中国”报告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迅速崛起之强大中国;二00二年美国防部发表之“中国军力年度报告”与美国会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之美“国经济关系对国家经济影响”报告,均认为中国大陆崛起之威胁不仅损及美国国家利益,亦将威胁亚太与世界安全。
(二)顺势而为蓄积国力避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
鉴于国际社会坚持的中“国威胁论”疑虑,中国大陆学者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因应,首须先储积国力,次者避免直接挑战当今的霸权国家,三者与当前霸权国家采取合作态度,四者认清客观国际局势且顺势而为,五者确定国际发展目标,并量力而为。前总理朱熔基一九九九年在华府演讲时称“中国威胁论”应改为“中国机遇论”。“十六大”期间官方《瞭望》杂志专文指出,应把握当前“八大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推进经济建设之“安宁期”;确立中国在世界新格局战略地位之“孕育期”;在世界科技新高潮中加速之“推进期”;利用经济全球化调整经济结构之“成熟期”;实施“走出去”战略之“磨合期”;加快制度创新之“突破期”。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之“成长期”;弘扬中华文化之“拓展期”。
(三)营造和平崛起之国际环境渐进发展长期厚植国力
中国大陆政学界咸认,当前国际社会虽仍有争端,唯各国均重视“和平与发展”,有鉴于此需利用世界和平大好时机,治力于国内各项发展,进而提升整体综合国力,藉提出“中国崛起离不开世界”营造和平崛起之环境,以渐进式发展方式逐渐厚植国力。而和平崛起必须有相当长的时间。“和平崛起”绝非一蹴可几,故温家宝总理于二00四年三月十四日人大记者招待会时表示,中国崛起需要长时间推行于几代人之共同奋斗,现实中国大陆已有长时间规划。最近,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共同推进新世纪的亚洲合作”的重要讲话,为推进新世纪的亚洲合作,温总理提出了五点建议:“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二、以经贸合作为先导,推进亚洲全面合作。三、立足现有的多边合作渠道,完善亚洲合作。四、加强亚洲各国的民间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信任和有意。五、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提高亚洲合作水平。”这篇讲话中,温总理同时指出,加强区域合作,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将坚定不移的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将信守承诺,履行责任,更加积极地参与亚洲合作的各种多边进程。中国在与东亚国家加强合作的同时,将进一步拓展与南亚、中亚、西亚国家的合作,同时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
三、“和平崛起论”的主要论点
“和平崛起论”的主要论点,系强调与周边国家之睦邻 (政治)、富邻(经济)、安邻(军事);同时为消弭中国威胁论调,而诉诸非对抗性手段,并推出重视理性民族主义与以和为贵论调,以营造和平稳定环境。试依南方纲理论频道关于“和平崛起”之“重要言论”整理,研析中国大陆重要领导人讲话时间、场合发现“和平崛起论”的提出主要在二00三年底,通常都在“党或高层重要集会”以及“外交场合”中反复提出。最近有关“和平崛起论”的论述甚多,兹摘选重要政学界之说法如下:
(一)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郑必坚:郑氏于二00三年十月在博鳌论坛上会提出三个“重要战略”,一是,坚持经济改革为和平崛起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弘扬中华文化作为崛起精神支柱;三是,统筹各种利益关系作为和平崛起之有利于环境。郑氏论点被视为中国大陆“和平崛起”之理论基础。郑氏又指出,“和平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围绕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一是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础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类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
(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年十二月十日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把目光投向中国”演讲,强调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要义在于,中国发展不应依赖外国,需在扩大对外开放之际,依靠自身体制创新,依靠国内市场、民众投资、国际素质、科技技术来解决资源问题。另其于二00四年三月十四日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时,将“和平崛起”定义为,中国和平崛起系努力发展与壮大自身实力、不于世界脱节、仍需一段时间、将不会对任何国家形成威胁,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是: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需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三)国家主席胡锦涛:二00四年二月十七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时表示,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开放与各国合作及交流”;继续坚持走有中国之社会主义道路,以符合和平崛起目标。
(四)副外长王毅:中宣部与教育部近期举办之首都高校形势会议,会中发表当前外交形势,并提出实现“和平崛起”应有外交作为如下:
1、具中国特色理论:形成有中国特色之外交政策与理论,寻求多种力量并存与发展,兼顾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合理要求,确保国家相互受益,寻求双赢于共赢。
2、稳定与大国关系。
3、与美关系:双方在反恐、防扩散、经济发展方面具共同利益,未来将在此一基础持续发展。
4、与欧关系:加强与欧洲国家在各项领域之交流与合作,并共同拓展多边主义。
5、中俄关系:双方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而维护各自利益。
6、深化睦邻友好合作:构筑地缘依托,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进而深化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并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当邻国面临困难时,应不惜伸出援手履行应尽职责及义务,以带动其他国家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之积极性,诸如亚太经合会、东协区域论坛等均获得一定成效。
(五)国防部长曹刚川:四月访泰期间于泰国国防研究院发表演说,强调中国大陆综合国力稳定提升,是走“和平崛起”道路,要点如次:
1、中国大陆现拥有崛起和平环境: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虽局部战争、武装冲突与国际恐怖活动时有发生,唯世界保持总体和平、稳定之基本态势未变,为中国大陆和平崛起提供发展空间。
2、决心以和平手段完成崛起:中国大陆不会因循西方国家向外扩张方式,而是把发展基本之立足点放在大陆内部,对外则以合作方式获取共赢。
3、中国大陆和平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大陆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上与国际上友好国家发展关系,亦需国际社会对中国大陆维稳与祖国统一之支持。
4、中国大陆崛起最终目标是和平:中国大陆发展系和平力量增长,不仅无损周边国家的利益,还使周边获得不同程度的利益,故稳定之中国大陆将有利本区繁荣。
(五)前军科院副院长李际均:《瞭望》周刊发表题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大陆国家安全”文章指出,中国大陆“和平崛起”系处于被地缘战略包围中之崛起,未来十至二十年系追赶世界军事变革、力求缩小差距时期,唯仍面临侵略威胁风险,要点如次:
1、主要威胁:涉及国家领土、领海主权被侵蚀现实威胁,需具捍卫领土主权、制止分裂与外部干涉之国防实力,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2、把握方向:需明确把握根本战略利益与目标,按既定国家安全战略,运用综合国力筹划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3、应对挑战:应对全方位之安全挑战:以国防为主导,包括军事、政治与社会之传统安全仍是国家安全支柱;以经济为中心,包括科技与信息、金融、石油、生态与环境等非传统安全系国家安全基石;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需坚守之精神阵地,固守文化疆域,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
四、“吸收崛起论”的战略利益考量
(一)“和平崛起”符合“国家安全”的利益
中国大陆体认冷战结束迄今,总体国际形势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从安全环境观之,中国大陆对外宣称和平与发展系为当前发展主轴,认为“台独”势力虽面临挑战,唯仅要国际社会对其他国家安全利益给予支持,日后将有能力实现统一目的。从发展环境角度,中国大陆现有之科技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有颇大差距,然随综合国力提升与市场经济体系完善,未来可藉强化与国际合作,缩小此一差距。
(二)“和平崛起”符合“国家发展”的利益
中国大陆之核心国家利益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除了上述的“国家安全(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之外,“国家发展”更不容易忽视,此系保障国家整体经济持续发展。当前国际鼓吹和平与稳定,倘若中国大陆能配合此一潮流将有利营造国内相对稳定局势,有利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速各项现代化建设,符合国家利益。
(三)“和平崛起”以“睦邻”为优先
中国大陆在“十六大”后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历史作为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之目标,亦奠定和平崛起为未来国家战略重要目标。近年来中国大陆在“睦邻”政策,提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与“睦邻(政治)、富邻(经济)、安邻居(军事)”以降低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论之疑虑,努力营造和平环境形象。
(四)积极倡导新安全观
在国际安全领域大力倡导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基本内涵,解决与他国在领土与主权上之争议,同时藉推进地区安全合作消除外部威胁,并且积极倡导“互信”机制,强调大国间应以“非对抗性”与“非零和性”处理争端。当前中国大陆新安全观已由口号转向实践,获取一定成效,诸如积极促进六方会谈、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使其大国地位更加提升;另藉推动国际多极化体系,强调国际法与联合国之权威,反对美国单边主义。
(五)实现跨越式之超越
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大陆已逐渐迈向制度化,国民素质亦大幅提升,未来经济全球化之条件下,需顺应国际经济结构变化趋势,并吸收国外高科技经验,此将可使中国大陆获得后发优势,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五、“和平崛起论论”的实际运用
(一)政治方面
1、与美关系以“合作”为主:中国大陆鉴于美国未来仍在国际与亚太事物扮演极为关键角色,加之美方现今正致力全球反恐,单边主义色彩浓厚,因考量美之超强地位甚难动摇,故强调中美合作大于分歧,未来在不牺牲中国根本利益前提下,同时亦可铲除境内分离势力,积极强化与美实质关系,除有利中国大陆加强吸收美经贸与科技壮大国力外,亦可要求美方坚持“一中”政策,恪守三个联合公报,不干涉中国内政,不支持“台独”,顺时操作“经美制台”策略。
2、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自胡锦涛、温家宝去年三月上任后,在国际间随即采取“与人为善”的外交新风格与柔性措词,并推进包括斡旋六国会谈议题、提倡部署东协贸易协定、在安理会扮演积极角色等之多边新思维,有助其日后推动外交工作。
3、改变负面印象:九一一事件后,中国大陆不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二00八年奥运主办权,完成载人太空任务,并完成多次高层互访及加强亚洲国家的军事合作,此举不但获得国际瞩目,亦改变往昔一些负面形象。
4、主导亚洲事务:中国大陆“和平崛起”舆论之提出,旨在营造有利之周边环境。据此,中国大陆近来除全力改善与美等大国关系外,并宣扬“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主张,与中亚国家举行反恐联合军演、促成召开“六方会谈”与签署“中印关系原则与全面合作宣言”等,藉此主导亚洲事务,确保本世纪头二十年之战略机遇期。
5、搁置主权争议:中国大陆咸让当前在周边发展之态势为机遇大于挑战,周边亦有相同观感,即便与日本及印度亦仅于“潜在威胁”而非“直接威胁”,而美国亦然,透露各国均希望维持和平与发展局面,鉴此中国大陆亦以搁置主权争议,藉经济带动合作,回避领土冲突问题。
(二)经济方面
1、经济整合战略规划:中国大陆为维持经济持续增长,势将加大对私营经济扶持力度。同时在入世效应与国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之有利条件下,对外进行经贸整合战略规划,冀使中国大陆取得经贸主导地位,迈向区域性经贸强国目标前进,并在崛起中处理好与大国经贸关系,以及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发挥区域影响力。
2、以内需市场驱动发展:利用中国大陆庞大之国内市场、充足劳动资源与源源不断之外资流入,持续推动对外开放政策,强调此举将继而带动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进而消弭以经贸威胁周边国家声浪。
3、外汇存底利于建设: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外汇存底快速累积,至今迄今已起四一五七亿美元,仅次于日本,为世界第二位,未来将以充裕资金为后盾,加速国家整体建设。
4、确保石油供应无虞:中国大陆因国内油源日趋不足,在原油消费量每年增长百分之七幅度下,成为世界第二消费国,而经济愈成长能源需求量愈大,和平崛起成为攫取油源之最有力保障。
(三)军事方面
1、增加军事透明化:首度于二00三年解放军赴哈萨克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计四国军队共同演习及四外国军队在中国境内演习(六国上海合作组织)。另邀请十五国代表赴内蒙古观察解放军国内演习。除了有共同打击恐怖组织之含义,更凸现中国大陆有意增加军事透明化、加强军事外交,展现加入联合国维和部队之企图。
2、中国大陆未来建军方向:在战略思维、主导“远战速胜”与“首战决胜”之战略目标。组织再造,组建快速反应部队战力,强调针对性之小规模高强度局部战争。演习训练,强调“科技强军”,持续加强实施军种联合作战演练。军事手段,以多元化,灵活化之军事施压,加强对台威慑。国防工业,将国防科技与国内工业相互结合,除可精进武器装备效能外,亦可带动国内工业发展,藉以提升其整体战力。
3、“软杀”将为建军重点:纯军事手段系属“硬杀”范畴,此外所有利于击败或瓦解敌人手段则为”软杀”,两者向为互补,甚至后者比前者更具隐藏性威慑效应,中国大陆称咨讯化战争即陆、海、空、天、咨讯、认知与心理等七维一体化作战,而后三项更具军事事务变革时代之现实意义,亦为近年军事现代化之重点。“三战”与政治工作:解放军于二00三年十二月公布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确立“三战”(与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使官兵掌握对敌作战之处置方法。
六、“和平崛起论”与对台政策
中国大陆在“和平崛起论”之思维下,可以预见未来将会加强“非军事手段”,面对台湾问题,上海学者章念驰教授在其发表的“中国和平崛起论”表示,“二00四年中每两国有可能在“台独”势力挑战台海情况下,形成某种共识与共同利益”,此一说法透露出中国大陆将加大利用国际对台施压力度,尤其强化“经美制台”手段;但是,倘若美国未能有效处理台湾问题,中国大陆应仍将会自行解决。所谓的“非军事手段”的对台政策可能趋向如次:
(一)积极争取台湾民心加大两岸经贸合作
大陆为落实胡锦涛书记所提之“寄望于台湾人民”的说法,近期已着手多项争取台湾民心的政策,诸如北京市提出未来五年内扩大对台招生规模;欢迎民进党员以适当身份到大陆访问;建议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会皆可成为两岸合作机遇;大陆民众来台手续将简化;拟增长台商之签证,胡锦涛并于去年亲自接见百名台商协会会长时表示,将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影响两岸经济合作主张,凸现中国大陆未来将致力改善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观点之形象工程,将持续对台之便利方案。中国大陆未来为加深台湾对大陆之经济依存度,将持续推动两岸三通,进一步提出类似“自由贸易协定”的提议,寻求与民间组织或地方政府缔结“协议”的机会,深化两岸经贸交流,以强化两岸经贸互动,其后续对台经济的磁吸效应,不容忽视。
(二)从“经美制台”走向强化“经外制台”
中国大陆强调坚决反对任何形势台独分裂活动,未来解决台湾问题将采外交主动与灵活策略让台湾方面接受一中原则。中国大陆现已打破往昔不缔结政军联盟传统,而以“对等、协作”新安全观寻求国际合作,增加地缘战略地位筹码,迫使美国重视中国大陆之重要性,此将有利其压缩台湾与美关系;中国大陆以“六边会谈”与”上海合作论坛”之“哑铃策略”提升国际地位,未来将积极参与更多地区性集体安全机制,此举有助日后压缩台湾推动务实外交筹码。
中国大陆已由“经美制台”走向“经外(国)制台”使台湾外交空间更加大幅度紧缩。中国大陆为反制“公投”,于去年十一月中旬透过驻外使馆,向邦交国政府发出请帖,表示台湾若不排斥“统独公投”,台海情势将走向灾难,要求各国明确反对“公投”与“制宪”,不以任何方式支持台湾分裂行径。年初,大陆高层亦先后派遣国台办官员分赴菲、澳等地,并饬令驻外使馆传达反对台湾“公投”立场,强调台湾当局近期作为已使台海局势日趋紧张。胡锦涛藉元月底访法期间成功促使希拉克总统公开反对台湾“公投”。中国外交部亦多次表示,希望欧盟委员会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中原则,不同台湾发展任何形势的官方关系。
(三)压缩台湾外交空间强化对台反独文攻
中国大陆鉴于台湾近年来“去中国化、本土化”趋势明显,为遏制此一情势继续朝负面发展,国防部长曹刚川曾表示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大陆涉台学者亦多次表示,不会因北京办二00八年奥运而接受“台独”;另全国台研会副会长许世铨针对“台独时间表”表示,中国大陆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不可动摇,若有“台独时间表”自然就有“反台独时间表”。凸显中国大陆对台海未来情势仍表极度忧心,未来除将强化对台非军事统战手段外,其军事装备作为也当然不会稍止。同时,为打击扁政府威信,曾与去年底主动公布七名涉嫌在中国搜集军事情报的台谍,并史无前例安排接受海外与台湾媒体采访,媒体亦批判扁政府高层不顾涉嫌人之安危,相当程度地使得台湾朝野、官民更加对立。
(四)中国大陆军事反制“台独”措施
中国大陆为因应渐进式“台独”而出现不同阶段渐进式军事反制措施,然此作为系不与美国发生战略性冲突为原则,其作为判有以下举措:
1、展现“视强与敌”可能策略:战略上,由人大颁布“台湾基本法”或提出其他有法源依据之两岸统一纲领性文件,除可凝聚内部共识外,亦向国际展现对台主权:战术上,打破海峡中线默契,加强对台侦监,压缩台军演训空间,强化针对性演训,战线“示强与敌”。
2、加强非军事之手段:解放军在“和平崛起”架构下正寻求军事“硬杀”手段外手段,包括对“三战”(与论战、心理战与法律战),中国大陆军事专家亦称“纯军事手段的战争是外行的战争。”另援引解放军重要政战高官论调“三战”系从政治、思想、心理、法律等领域开展对敌攻势,它施展于军事打击之前、贯穿于军事打击之中,继续于军事打击之后。换言之,“硬杀”仅可能为“临门一脚”,若台湾朝野、族群、官民问题更加撕裂,中国大陆“软杀”发挥空间就越大。
3、加强对台威慑力度:积极推进各项军事变革与进行部队精简,以实现国防与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倘其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将不利其在国际和平崛起形象。中国大陆未来将隐性发展其军事现代化,同时将致力封杀对台军售来源,两岸军力失衡自然不可战而屈人之兵。同时积极发展以速战速决、瘫痪战方式在低伤亡、低破坏前提下攻战台湾。
(五)改变台湾人民对中国大陆之观感
文化方面,利用两岸文化相近优势,建构闽南文化圈;农业方面,加强对台湾农民宣传,鼓励农业赴大陆投资;宗教方面,积极倡导台湾信众,赴中国大陆族庙进香。人才方面,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扩大对台招生;学术方面,邀台湾学术界人士;赴大陆进行学术研讨会;企图强化对台统战力度,以改变台湾人民对中国大陆之观感。
七、结论
中国大陆人口众多,但整体知识水平仍低、生活水平仍差,现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尚需甚长时间。中国大陆考量倘与现今国际强权相互对抗,可能造成西方国家围堵,不利日后国家发展,故多次宣示未来强大,将不称霸与不扩张,不会对外构成威胁,强调将致力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具中国特色之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制度保证上,大陆仍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础,广续推动国内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以确保社会主义制度永续执政;在精神支柱上,中国大陆未来整体国力发展之依据,除借镜往昔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外,并将持续坚持中国故有之文明发展;在社会环境上,中国大陆为形成稳定与和平之境内外环境,将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进而逐步带动整体综合国力。
中国大陆近年快速崛起,使周边国家感到了威胁,中国大陆为消除该等国家疑虑,一方面借参与区域组织强调共存共荣,一方面借推动“和平崛起”强调,强调中国崛起对周边国家之比较、繁荣与稳定,发挥有益作用,亦有利于经济发展,宣传中国和平崛起系亚洲和平崛起之一环,将会对亚洲之发展发挥更为积极作用,亦不会造成周边国家之挑战与威胁,以消除改等国家戒心与猜疑。中国大陆为消弭中国威胁论调,近期陆续积极介入斡旋周边区域争端,活跃在亚洲、西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社会,如此将有利其后积极发展国内经济与稳定境内问题,对中国大陆整体国力厚实应有相当助益。
中国大陆已将祖国统一列为本世纪三大人物之一,未来中国大陆对台工作将着重“阻独”,并将执行两项主要做法:一是持续塑造国际反“台独”环境, 抓紧对美与国际工作,间接牵制台湾可能“倾独”的空间;二是强化“三通”,以民间的、经济的拉力平衡台湾在官方的、政治的日增之离心力。事实上,中国大陆可能认为夺取台湾以军事手段实属下策,而应透过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途径达成和平统一,除了是因为考量军事行动将造成台湾民众极度反感不利其后续统治之外,而台湾基础建设在军事攻击后将造成损害,将来反而需要投入更多资源重建,故最佳方式系采“不战而屈人之兵”之非军事策略,而当前所建构之“和平崛起”国家战略目标,将有利其达到预期目标,此一发展殊值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