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后台湾政治气氛,蓝消绿长趋势已经出现,这个现象不仅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不利,也对两岸关系的前途不利。
一、蓝消绿长的原因 造成蓝消绿长的现象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泛绿本来就在执政位子上,有一切资源,可以将选举争议及冲突控制在于已有利的关键几点上。像是中选会前的群众冲撞,组织不了当选名单的公布。总统府前的群众静坐、集合,他们可以动用强势警力驱离;枪击案及国安机制启动的疑虑,他们可以官样文章的应付,而不撤查;他们可以如期就职,并透过外交体系向国外强索贺函,增加自己当选的正常性等。总之,泛绿清楚知道,群众的耐心有限,泛蓝领导人的胆识不足,内部又矛盾重重,只要有耐心,拖过一段日子,一切自然船过水无痕,执政地位依然不动如山。
第二个原因就是确实如泛绿所料,是泛蓝阵营自己的问题。泛蓝长期执政,根本不知道如何扮演在野角色,遑论抗争?泛蓝的领导人既无决心,又乏胆识,不能把握时机,利用民气,与陈水扁政府摊牌。泛蓝内部又有不同路线,抗争实践只见亲民党与少数国民党立委一马当先,多数国民的立委(主要是本土派)不仅出面,还表态反对,提供绿营分化机会。其后连战提议国亲合并,但内有国民党本土派挚肘,外有亲民党推三阻四,各自都为一己,一党私利图谋。整合破功,广泛蓝呈现一盘散沙。
第三个原因就是泛蓝支持者师老无功。士气溃散。泛蓝支持者由于群龙无首,在结束大型抗争活动之后,虽然坚持者每个周末还去“总统府”或“总统官邸”“散步”,每天还在中山南路国民党部四周舞动国旗,但绝大多数的人实际上已经灰心意冷,觉得泛绿无理可喻,泛蓝又扶不起,台湾已无可救药,只好自求多福了。这可以从许多事情上看出,譬如办移民的增多了,政治性Call—in节目的收视率下降了,政治的冷漠感升高了,高雄市议会补选投票率只有32%,亲民党的支持者都懒得出来投票,使亲民党侯选人全军覆没就是明证。
第四个原因是这次选举中,力挺泛蓝的各个社运团体领袖及前绿营政治人物,有钟于蓝营整合无望,各自为政,缺乏理想性,对泛蓝相当失望,担心泛绿在没有足够制衡之下,胡作非为,所以决定下海,另起炉灶,组成“台湾民主学校”,参与年底立委选举。由于这批人士中不乏具社会清望者,他们挺身而出,一定在相当程度上会抢食泛蓝的选票,使泛蓝实力更为削弱。这批人自主性相当高,虽然可以与泛蓝合作,但不见得会并入泛蓝。但这是换一个角度看,他们如果发挥影响力,也许可以激励泛蓝,使后者走出现在分崩离析、各为私利的格局,自我提升与重整。
二、泛蓝能扭转颓势吗?
台湾蓝消绿长的情势可不可能逆转?看来有点困难。这也可以从不同决度加以分析。 首先,台湾多数民众受族群牌、悲情牌影响深远,政治颜色分明,这已无足为奇。大家所以对台湾民主政治还存一线希望,是寄望于所谓的中间选民,大家期待他们可以理性的、独立不受政党左右的的,以施政的良窳,为政者的诚信与否,作为投票的依据。由此缓和意识形态、颜色的对立,使党政得以良性轮替。但在这次选举中,中间选民似乎消失于无形。一个枪击事件,居然在一夕之间,推翻了长期民调勾画出来的选举结果,挪移了百万左右的选票,这是何等惊人!这证明所谓中间选民根本是假想的,要不然他们就是感情用事,既不理性、不独立,又不明事理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中间选民的消失对台湾政治的良性发展都不利。
其次,所谓台湾的主流论述,诸如“台湾主体认同”,“本土化”、“爱台湾”、“台湾独立”“中国大雅”等说法,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信仰。既是时尚或信仰,就没办法与之讲道理,辨美丑、论对错。任何人若不能跟随时尚,就是保守、落伍、若不能从众,当然就是少数、异端。在这样的环境中,民众被催眠,不知不觉中就相信“台独”就是爱台湾,反独就是不爱台湾,统一就是“中共同路人”。于是泛蓝长期遵奉的一个中国、和平统一等主张,当然就被打为异端邪说。尤其是在陈水扁执政后,掌控所有政治资源与传播工具,在强势的宣传洗脑下,不仅民众被催眠,连泛蓝本身也动摇了信念,或自我说服:为了选票,只好追随时尚,只好从众,只好跟随民进党的脚步。但事实显现的是,在这样的选择中,泛蓝逐渐丧失了原有的选票,也没有吸收到“台独”选票。泛蓝为何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要知道任何政党、领袖、如果无法自信而清楚的告诉其支持者,他的远景在哪里,实现远景的方法是什么?要为人民谋什么样的福利,给人民一个什么样的不同选择,又如何号召群众,再起风云? 再次,泛蓝虽然经过两次大选的失败,但是尚未完全记取败选的教训。两次失败都败在分裂或不团结,都败在各存私心。但直到现在,泛蓝阵营中的领导人及中间分子仍然不能摒除私利、化解分歧,仍然徘徊在合并或合作?选前做或选后做?何时接班?如何世代交替?“立委”选举谁应让谁应进等纠结中,泛蓝不断自我消耗,支持者不断心冷离去,奢谈年底选举要赢得稳定过半,谈何容易?令人担心的是,选后泛蓝还能确保现在的议席数吗?
三、台湾证据日趋腐化、两岸关系将更动荡
在前述的情况下,选举争议虽然尚未解决,但不会影响民进入党进一步巩固其执政地位,泛蓝现在已经难以牵制,未来将更不容易。台湾民主政治的品质,江河日下是一件可以预见的事。 所以有此结论,是因为民主政治的基石是法治,推行法治首重制衡。民主政治假设人性本恶,有权的人可能滥权,一定要有所制衡。但目前的“立法院”却像缴了械的战士,对行政部门完全没有反之能力。2000年时国民党在“立法院”拥有绝对多数议席,但是民进党一句“旧民意”不能对抗“新民意”,国民党“立委”就不敢牵制;现在泛蓝议席勉达半数,但是民进党一句“在怎么野蛮”的摸黑,泛蓝就弃械投降了。年底“立委”选举泛绿议席如能过半,则“立法院”沦为民进党政府的“立法局”可以预见。 “立法院”没有用,无法制衡行政部门,“监察院”也没有用,该弹劾的违法官员一箩筐,但是他们都视若无睹。因为“监察委员”都是御笔亲点,谁该弹劾?都得看看领导人的脸色。“考试院”和也失去了中立公正,选拔贤才的功用,成为执政党落实意识形态的工具。至于“司法院”及其下各级法院,判案的公正性如何也常受到置疑。台湾民众对他们的信心从来都低于百分之五十。
放眼一看“五权宪法”,现在是行政权一权独大,立法、检察、考试、司法四权都萎缩了。独大的行政权又为“总统”独揽,“行政院长”不过为其幕僚长,“总统”一旦选上,就如专制帝王,由他玩四年。 总结起来,民主政治在台湾现在只剩下一个外壳,那就是选举。但选举也不走正道,民进党惯用民粹操作,只要搬出族群、认同、悲情、大陆打压等大帽子,就无往不利。为防万一,还实施干预“中选会”的选务工作。如此,台湾民主法制不是病入膏肓是什么?
在一人一党独大之下,官箴败坏,贪污腐化是必然现象,经济不振,事业难解,日久民怨必起。民进党没有治积。又想长保“江山”,当然就只有天天喊“制宪公投”、台独建国”麻痹选民。因此,民进党尽管在口头上表达善意,愿意推展两岸谈判,以缓解美国压力,但骨子里“一边一国”政策不变。在陈水扁“公投制宪”、实施“新宪”的“台独”时间表下,迫使大陆不得不有以因应,所以有统一法、统一时间表的提出。眼下两岸分别展开军演,美国也在同一时间插一脚,台海风云日及,已经引起各方关切。台湾想要以小博大,有机会吗?
(作者为前文化大学政治系教授黄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