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台湾研究年度报告
 
2003台湾研究年度报告
 
字号:
2003年台湾对外关系回顾(一)

  时间:2004-06-14 14:35    来源:     
 
 


  2003年陈水扁当局在国际上变本加厉地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气焰之嚣张,活动之猖獗均超出以往。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台湾当局将“台独”主张转变为“台独”动作并公然将其推出台面的一年,同时也是其“台独”分裂活动在国际间遭到沉重打击的一年。由于台湾当局在“台独”道路上肆意妄为,造成了两岸关系的严重恶化,台海局势也因此急剧紧张。陈水扁当局的一意孤行,不仅遭到两岸人民的坚决反对,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与反对,而台湾当局“台独”分裂活动到处碰壁的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所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框架下,“台独”分子找不到他们所梦想的“国际空间”。

一、台湾当局公开在国际场合进行“台独”挑衅

  综观2003年台湾当局的对外活动,突出特点是“台独”本质的完全公开化和“台独”活动的更具挑衅性。一年来,竭力谋求连任的陈水扁在选情不利的情况下,为了拉住“独派势力”,稳住基本票源,彻底撕下伪装,抛弃所谓“新中间路线”,并在国际场合公开“台独”主张,加快“台独”步伐。

  (一)在国际上大搞所谓“台湾正名运动”,拉高“台独”声势。

  在国际上进行所谓“台湾正名运动”是台湾当局落实“台独”主张,巩固基本票源,挑动民粹,拉抬选举声势的重要内容。所谓“台湾正名”就是要“去中国化”,企图彻底切断台湾与中国的联系,在国际上凸显“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二者互不隶属”,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分裂主张。年初以来,台当局在这方面动作不断:3月,完成台当局发行的“国际文宣品”的更名,全部改以“台湾”名义在国际上发行;9月1日起正式发行蓄谋以久的加注英文“台湾”字样的新版“护照”;10月,台“外交部次长”高英茂宣布要在一年内使超过半数的驻外“馆处”改称为“台湾”;台“侨委会”等涉外机构已在着手修改英文译名,删除其中的“CHINA”字样。台湾当局还竭力在国际组织领域进行“台湾正名”,不仅图谋将台在国际组织中的既有名称统统改以“台湾”冠名,而且还企图以“台湾”名义加入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等在内的国际组织。台“行政院”专门修订参与国际组织的名称规定,声称今后“绝不接受”“Taiwan,China”(中国台湾)、“Taipei,China”(中国台北)等名称。

  尽管台湾当局不遗余力地要为台湾“正名”,但企图改变“台湾属于中国”这一国际普遍认知却是枉费心机。所谓“台湾正名”,台湾当局除了在可自我操控的部分,如变更相关单位名称,改变文宣品名称等方面有所作为外,其他需要国际认可的几乎一无所获。“台湾正名运动”所面对的国际现实是,加注英文字样“台湾”的护照发行后,马上遭到不少国家的质疑和拒绝。台“外交部次长”高英茂不得不承认,“更改驻外机构名称必须征求地主国的意见,不能片面进行”。台湾当局企图将在蒙古、斯洛伐克设立的代表处以“台湾”冠名也遭到拒绝。事实表明,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台湾正名运动”如同一场闹剧,成为了台湾当局及其“独派”支持者的一种自我安慰。

  (二)利用非典疫情为挤入世界卫生组织造势,煽动岛内的民粹情绪。

  陈水扁当局上台后,一直将挤入国际组织尤其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其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凸显台湾“主权独立地位”最重要步骤,而世界卫生组织则被其视为主要的“突破口”。尽管挤进世界卫生组织的图谋连年失败,但台湾当局并不甘心,2003年初,台湾当局便展开了挤入世卫组织的相关活动。非典疫情爆发后,台湾当局以为有机可乘,利用非典做文章,在国际上大肆炒作,妄想借机敲开世界卫生组织大门。陈水扁亲自上阵,投书美国媒体,要求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陈水扁等人还到处鼓吹“卫生无国界”,台湾不能进入世界卫生组织,是全球防疫网的一个“漏洞”;“台湾人民的健康不应受政治影响”,应该“让台湾人民共享医疗资源”等,打着“人权”、“人道”的旗号,骗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同时,台湾当局大量派人到美、日、欧及亚洲国家进行游说活动;继续利诱少数与台湾有“邦交”的国家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为其摇旗呐喊。5月6日,马绍尔在台湾的授意下,向世界卫生大会提交所谓“邀请台湾卫生当局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要求将此问题作为补充议题列入大会议程。

  尽管台湾当局打“非典牌”、打“人道、人权牌”,费尽心机地图谋挤进世界卫生组织,但仍以失败而告终。5月19日,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再次拒绝了少数国家提出的“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问题列入本届大会议程的提案,随后举行的全体会议上,192个成员国又以同样的方式通过了总务委员会的决定。台湾当局挤入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第七次被挫败,更令台湾当局大失所望的是,美国并未如预期的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言支持台湾成为观察员,日本、欧洲国家也未表态。但台湾当局并未就此收手,继续利用将“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失败的剩余价值,煽动民众情绪。陈水扁借机提出要推动“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民投票,以炒热选情,拉抬声势。

  (三)陈水扁利用“过境”,拉美国为其“助选”。

  台湾当局年初就开始积极策划陈水扁任内的第四次“出访”,而重点则放在了“过境”美国上。台湾当局动用各种渠道在美国活动,游说各有关方面,企图通过促成陈水扁“过境”华盛顿,与美进行官方接触等,提升台美实质关系,彰显“外交”政绩。由于非典的原因,陈水扁原订5月的“出访”延后到年底,而就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陈水扁的连任压力增大,选情越来越不乐观,因此,陈水扁将“过境”美国视为拉抬选情,扭转不利局面的重要机会,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促美放宽“过境”限制,并处心积虑地策划在美的相关活动。

  10月31日陈水扁过境美国抵达纽约,当晚即在“国际人权联盟2003年人权奖”颁发仪式上发表演说,声称要“催生台湾新宪法”;11月1日,在“海外扁友后援会”上,陈水扁又首次公开宣布要“制订新宪法”。除了大放“台独”獗词,陈水扁还不放过任何机会搞小动作,以制造所谓“外交”突破。陈水扁在“过境”华盛顿无望之后,转而争取美国放宽对其在美活动的限制。台湾当局与海外“台独”分子共同导演出陈水扁在美接受“国际人权联盟2003年人权奖”戏码,为陈水扁制造在美发表演说的机会;陈水扁更利用吊唁宋美龄的机会,向在场的台湾媒体发表谈话,以打破在美不得公开接受媒体采访的惯例;主动与聚集在下榻饭店外的亲民进党侨民握手,以突破不得直接与侨民在宾馆外接触的限制。在无法达到与美官员直接接触的目的下,台湾当局大肆渲染陈水扁与美国高层官员的“电话会晤”,绞尽脑汁安排陈水扁在巴拿马与同时出席巴拿马独立建国百周年庆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碰面”,并将之称为1979年台美“断交”后最高层级的官方接触。

  陈水扁借“过境”美国,公开进行“台独”活动,玩弄小动作,是要彰显美国对其的“信任”与支持,为业已临近的2004年选举造势,拉美国为其“助选”;也是想进一步要拉美国下水,让美国为其推进“台独”背书,从而为“台独”势力壮胆,削减岛内民众对其推动“公投制宪”的质疑和反对。

  (四)鼓噪“加入联合国”,加大在国际上“台独”造势的力度。

  2003年是台湾当局第十一次鼓噪“加入联合国”,同以住一样,失败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仍不遗余力,台湾当局所为何来?其实,陈水扁当局在所谓“加入联合国”问题上并不期待会出现什么奇迹,他们的捣乱是着眼于通过所谓推动“加入联合国”过程的各种造势活动,制造“一中一台”、“台湾主权独立”的国际视听。

  台湾当局一方面继续唆使与其有“邦交”的少数国家向联合国提案,要求将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合国大会第五十八届常会的补充议题。另一方面则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各种“台独”造势活动,包括联大召开之前,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利用广播媒体制造舆论,在联合国大楼对面张贴写有“让台湾搭上联合国列车”内容的平面广告;专门从台湾派出“加入联合国宣达团”,与旅美“台独”分子纠合在一起在联大召开之日,沿街喊口号、举标语“游行示威”,在时代广场举行“表达台湾的独立形象”的“表演”,在联合国大楼前广场进行“抗议”等。

  但是,无论台湾当局耗费多少金钱、使用什么伎俩,通过“参与联合国”达到分裂国家目的的图谋都注定会失败,借“参与联合国”为“台独”造势的企图同样也不可能得逞。9月17日,第五十八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在当天举行的会议上,80多个国家的代表发言反对将该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在此之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于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也明确表示,“要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必须具备国家身份”。

  (五)变本加厉地推行“金钱外交”,维持有限的“友邦”,制造“外交政绩”。

  花钱办“外交”是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得到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国际现实下,维持与“拓展国际活动空间”的最主要手段。陈水扁当局上台后,在国际上全方位进行分裂国家活动,“金钱外交”不断加码,较之李登辉当政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3年,民进党当局为了配合陈水扁竞选连任,在国际上的“台独”活动更加猖獗,花钱“拼外交”也更加变本加厉。除了进一步增加“对外援助”,以拉住那些为数不多且渐行渐远的“邦交国”外,台湾当局还大把花钱增进“邦谊”。8月,台湾当局不顾财政拮据把一直在中美洲举行的“台湾与中美洲国家及多米尼加元首高峰会”搬到台湾,花巨资请来首脑人物,以达到既为陈水扁造势,又稳固中美洲“外交”重镇的双重目的。吕秀莲“出访”中南美,一开口就“宽延”了巴拉圭4亿美元的债务。

  凸显“外交政绩”,炒热选情是2003年“金钱外交”的重要内容。为了给陈水扁的竞选连任造势,台湾当局不惜重金收买“邦交国”。11月7日,台湾当局宣布与太平洋岛内基里巴斯建立“外交关系”。为了成就这一“外交业绩”,台湾当局在基里巴斯现任总统阿诺特·汤上任之前,就向汤及其政党累计支持了约100万美元的现金,以资助其竞选,同时还秘密赠送汤本人10万美元。汤当选后,台湾当局又承诺台基“建交”后,在2004年至2007年,台湾每年向基提供1000万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68元)无偿资助;每年向其提供40万澳元,支付基相关医疗活动费用等。此外,台湾当局为陈水扁11月“出访”巴拿马,前前后后竟花了1700万美元,包括为巴拿巴外交部整修的500万美元;为国家歌剧院、内政部及修道院整修的共600万美元;为儿童博物馆整修的600万美元。台湾媒体称,陈水扁抵达巴拿马前两天,该国外长在接受巴拿马最大媒体《新闻报》专访时表示,陈水扁之所以受到最高规格待遇,完全是因为“金援外交”发挥作用。

  依赖“金钱”维系的关系不可能稳定,花钱收卖的“邦交”随时可能失去。一年来,台湾与“邦交国”关系不稳的消息频传。10月,利比里亚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时断绝了与台湾的关系。 

(作者:修春萍)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