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台湾研究年度报告
 
2003台湾研究年度报告
 
字号:
2003年台湾军事回顾

  时间:2004-06-14 14:18    来源:     
 
 


  2003年,台湾军事处于二代兵力建构完成后的调适阶段。围绕进一步发挥整体战力、确定建军方向等内容,台军在防卫战略、军务革新、武器研发等方面都有重要活动。同时,台军与民进党当局的“军文关系”继续受到关注。

一、防卫策略从“反制战略”明确转向“先制打击”。

  台军虽然在口头上不承认,但防卫策略确实越来越滑向陈水扁的“境外决战”。2003年4月初,台军方和战略学者就海军陆战队去留和定位展开了讨论,有人主张应将目前不足1.5万人的海军陆战队恢复其强悍攻势兵种角色。以便在未来的台海军事冲突中发挥作用。两天后,与民进党当局关系密切的《自由时报》引用美国学者的观点,鼓吹台湾应发展“有限的攻击能力”。10月,台湾军方向“立法院”提出一份报告,台媒体分析认为,台军强调攻势性的“反制”,显示台湾建军备战思维已明显朝“攻击性防御”方向发展。10月8日,“国防部长”汤曜明在“立法院”答覆询问时称,尽管台军“绝不会主动挑衅”,但“若中共犯台意图已十分明显”,台军“不应该坐以待毙”、“不排除先对大陆的军事目标进行攻击”。前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在其《台湾二十一世纪国家总目标》新书中也说,面对中国大陆未来可能对台湾采取“点穴战”、“瘫痪式心理战”等攻击手段。台湾不但要有“预防性”防御思考,更应主动发展“攻击性武力”,以具备“关键性”的还击能力。

  与前述政策相呼应,台军加紧构建先制打击能力,提升具有主动防卫、先头攻击能力单位的定位。主要手段包括:(1)导弹,尤其是“雄三”等对地导弹。台军在《五年兵力整建计划》中正式宣示,将专注研发精确制导导弹、无人载具、超导及纳米技术,其中也包括射程可达大陆内陆的巡航导弹。(2)潜艇,这正是台军急于购入美国批准的8艘柴油动力舰的原因。(3)卫星。

二、台军着手启动军务革新,建构“国防军”。

  2003年2月初,“国防部长”汤曜明宣布,台军正在进行“军事事务革新”的研究评估,未来将依据研讨结果拟定10年建军构想。此案由“参谋总长”李杰负责,全案大致已规划就绪。台军“军事事务革新”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与“精进案”相搭配,至2006年底结束。第二阶段由2007年至2011年,达成全面转型,使台军成为“联合部队”组织型态的终极目标。军务革新包括台军各个领域,各个组织。

  具体而言,以军校改变为例,第一阶段由各军事院校减并系所,第二阶段再推动编成台军军官大学等,把所有研究所编成“国防”专业研究所。在兵员方面,第一阶段从2004年起,台军将分三年以每年1.5万人的速度进行精简,预计将缩减4.5万。第二阶段再将常备部队精简到27万人。兵员缩减对象集中在陆军,而在组织架构上,台军将建立“导弹司令部”。

  受此影响,台军方提出要朝“国防军”形态发展。9月26日,“国防部长”汤曜明表示,台军未来将编为“国防军”,以三军联合作战为主体。随后,台“国防部”发言人进一步表示,所谓“国防军”是指未来三军联合作战编组的军队新型态,并非更名之意;采取这种编组型态为减少指挥层级、争取指挥速度,以及摒弃本位观念、发挥联合战力。台湾学者分析,“国防军”的特点包括:兵力规模较小、组织上打破传统陆海空三个军种的划分、强调联合作战、战略上以防卫为目标等。

  此外,募兵制也加快推动。2003年1月,台“立法院”三读通过“志愿士兵服役条例修正草案”,为台军实施“募兵为主,征兵为辅”构想建立法源基础。

三、武器研发引人注目。

  如何摆平武器自行研发和对外军购之间的矛盾和挤压效应,一直是台军难以解决的问题。2003年台湾在军购上陷于胶着之际,台军武器研发有几个动向值得重视。

  (一)对地攻击导弹接近完成。台湾媒体引英国权威军事杂志《简氏防卫周刊》的报道称,在对舰导弹“雄二”基础上改进的“雄三”导弹已完成至90%,全案已接近尾声,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将量产服役。“雄三”具备地貌识别能力,类似巡航导弹,速度快、射程远,可用于遥攻、防空、制海、反辐射用途。此前的报道曾认为“雄三”计划与“雄升”计划分属不同项目,但种种迹象显示,两者很可能是同一计划的不同称呼,即使不属同一个计划,也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也许“雄三”主要配备海军,而“雄三”则可能是对地攻击,用于对大陆实施源头打击。如果两者相同或相似,则“雄三”导弹射程可能超过1000公里,具有贴地飞行、对地攻击、一弹多目标、沿途投弹能力。

  另据媒体报道,台军方的“中山科学院”下属两个研究室分别以“擎天”和“天弓”为名,各自展开中程攻陆导弹的研发。

  (二)有研发“超高速鱼雷”的能力。9月,岛内传出台湾已经掌握研发时速高达数百公里超高速鱼雷的关键技术。目前现役超高速鱼雷仅有俄罗斯“疾风”鱼雷,而美国正和德国联合研制阶段。俄制鱼雷以火箭为动力,时达360公里,是一般鱼雷的4倍。据负责该项目的台湾海洋大学系统工程暨造船学系所属的“水下噪音暨流体动力研究中心”主任柯永泽说,在完成的“超空化潜体之阻力试验”中,成功模拟“超空化现象”。如果将试验模拟的环境转化成现实环境,潜体速度在10米水深可达时速115公里,20米水深约160多公里。柯永泽表示,接着将针对潜体在超空化现象的浮力等进行试验,其结果将来可应用于超高速鱼雷的研发。

  (三)实施教练机研发战备,维持整机研制能力。台湾主要战斗机系统都采自岛外,被称为自行研制的IDF也多方获得美国技术转移,加以在军方采购清单完成后,没有新订单。为维持台湾自行开发整机能力,台湾飞机研发机构——汉翔公司于2003年提出“空军新世代整合训练系统开发计划”。该计划以10年为期,准备花费200亿新台币,进行AT-5等初、高级教练机和模拟系统开发,更新台湾空军现有训练系统。计划分前导计划和主计划两部分,而其中前导计划又分两阶段,一是2006年引进瑞士PILATUS设计的PC-9/21型单涡轮螺旋桨飞机技术,以此为基础生产高性能初级教练机,以取代台湾空军现役50架T-34教练机。第二部份则将台空军现役63架AT-3高级教练机升级为AT-3G,增强高攻击角度性能,使AT-3役期再延长15年。这两部分投资额约20亿元。第二阶段的主计划以风险分摊参与国际先进高级教练机研制,或寻求国际合作伙伴的方式,以IDF战机为基础,2014年前完成AT-5高级教练机、以及配套飞行模拟器和软体的研制,取代空军现役AT-3和100多架F-5E/F战机。

  (四)努力获取卫星技术。由于卫星是现代军事情报搜集、侦察与预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来台军对卫星技术十分关注。早在1991年10月,台湾即开始执行为期15年的“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计划发射三颗“华卫”系列卫星,其中“华卫一号”于1999年1月升空。“华卫二号”原定2003升空。“华卫三号”2006年完成。在第一个长程计划尚未完成之际,台又启动了第二个15年计划,时间从2004年到2018年,目标是卫星本体由台自行设计制造,重点是太空科技能力的应用。

  “华卫二号”的主要功能是进行高空现象的学术实验及卫星遥测,所拍照片解析度高达2米,地面上2米大小地型、地物均清晰可见,除民用外,对台军侦搜能力大有助益。未来升空后也可改变目前岛内从海外购买卫星影像照片的情况,进入“自给自足”。而“华卫三号”计划则准备以6颗各70公斤的小卫星组成高度七、八百公里的低轨道星系。“华卫二号”发射日程一拖再拖,终于在2003年12月从台北运往美国,定于2004年1月发射。但检测时又发现控制火箭推进方向的电子控制盒电流过高,决定延到2月26日发射。

四、“汉光”演习雷声大雨点小。

  “汉光”系列演习是台军年度例行性综合性演训,2003年台湾举行的“汉光19”演习,原计划要将其作为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演训。但受SARS、岛内外情势影响,“汉光19”演习颇有“虎头蛇尾”之感,不但日程迭加变更,而且状况不断。

  “汉光19”是台军二代兵力成军后进行的第三次“汉光”演习,明显具有实战测验的考虑。依据台“国防部”早先公布的计划,2003年将进行两次性质相同的演习,一次是“汉光19”演习,4、5月间举行,实战地点选在宜兰兰阳;另一次属于“汉光”演习第三阶段的“威力增强版”,地点在屏东联训基地。“汉光19”演习于4月15日起进行,第一、二阶段是高司指挥所模拟和电脑兵棋推演,三军联合指挥作战机制演练在衡山指挥所进行,在“国军模式模拟中心”进行的兵棋推演则依据信息战、联合制空、联合制海、联合地面防卫分别进行。5月在宜兰兰阳地区进行第三阶段三军实战联合操演,台军主力之一的第六军团已开赴预演地区。非典疫情在台湾岛内扩大后,台当局和军方为避免民众不满,将其延后。但部分演习仍于5月13日在宜兰县五结、苏澳海边进行。

  非典疫情解除后,台军重启演习计划,于9月举行了实战演习,陈水扁出席。此一演习实际是将“汉光19”演习第三阶段实战操演和原定的屏东“三军联合攻击”演习合二为一。总计在这一天的实兵操演中,台军参演兵力达6100多人,二代兵力主要武器M60A3战车、雷霆2000火炮、眼镜蛇等攻击直升机、“成功级”、“康定级”战舰、F-16、幻影2000、IDF战机以及各式导弹、新型雷达和电子战设备等均登场。

  依据先前的信息,“汉光19”演习不但将有美军以“撤侨小组”名义参与,还可能有新加坡军队参与。但美军虽派员参加,不过规模与名义均没有比过去有所改变,而新加坡军队是否参与,则没有在后来的任何报道中出现。同时,在实战演习中,海军鱼雷连连失误。在“反舟波射击演练”中,一架自参观台上俯冲而下对海攻击的陆军AH-1W战斗直升机发生失速,险些摔落参观台,若真如此,则在参观台上的陈水扁、吕秀莲等人将“阵亡”。最讽刺的是,为掩盖军演失误,台军方甚至公然编造中国大陆和日本派舰只在演习区域附近“刺探军情”的弥天大谎。

五、民进党当局与台军之间的“军文关系”十分微妙。

  自2000年上台至去年,陈水扁任内发布命令晋升的高级军官数量不少,另据陈水扁本人的说法,到2003年9月,所有台军基地,不管多高多远,已全都至少巡视过一次。陈水扁对台军的经营,用心可谓良苦。但陈水扁的“台独”理念,以及民进党整体的躁动、轻率、不尊重制度的行事风格,却与台军文化反差甚大。陈水扁当局与台军之间的张力相当严重。这种特征在以下几件事中露出端倪。一是台军对陈水扁的激进“台独”言行不予认同。2003年10月20日,台湾“陆军总司令”霍守业、“海军总司令”苗永庆、“空军总司令”李天羽、“联勤司令”高华柱四人在“立法院”回答质询时一致表示,陈水扁提出的“催生台湾新宪法”系候选人政见,不是“国家政策”。台军方对李登辉在“正名运动”时声称“中华民国不存在”的说法私下骂声连连,痛批李登辉把他们骗得好惨。二是发生所谓“扁猪靶机”和“授课批扁”事件。前者指的是“汉光19”演习中由汉翔公司承制的靶机出现卡通猪和“扁”字,引发外界认为有侮辱陈水扁之嫌。后者指2003年12月底中台技术学院教授潘榕光在台军“联勤司令部”讲课时,据称引用了一幅陈水扁的照片,批评陈“脑袋秀逗”,引起听课的军官齐声鼓掌。这两件事陈水扁本人都未作深究,但民进党和“台独”舆论进行了攻击。三是“黄再添”事件。民进党元老康宁祥在任“国防部副部长”期间,与军方的关系互动并不顺利。在调任“国安会秘书长”后,因坚持要将从“国防部”带来的“国安会秘书”黄再添破格升为“少将”,与军方扛上。康宁祥曾想借助陈水扁,强行过关,但军方以技术手段挡下晋升案。为避免紧张关系持续扩大,最后康只得以“想忍为国”、“大局为重”作出退让。

(作者:刘宏)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