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桂涛、张展鹏)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中国当前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防控重点是加强全面监测,并且要密切关注病毒发生的变异。
曾光16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有日本学者近来在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上发现了变异,中国已注意到这一情况,会“严阵以待”,进行密切监测。
不过他表示,病毒虽出现朝着传染力增强方向变化的迹象,但尚未发生质的变化,比如病死率并未增高。
“今后,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可能就是病毒的变异,特别是那些流感已经广泛流行的国家,有责任把主要精力放在监测病毒是否向更坏方向发生变异上,而中国也要随着疫情的进展强化对流感病毒变异的监测。”曾光说。
他认为,中国要对流感进行全面监控,“而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输入病例上”。
“目前来看,监控预防效率最高,因为最早期发现、控制一个病例,一大串可能的病例不会产生了,”他说,“虽然‘敌人’比较弱,但因为中国有大量易感染人群和高危人群,所以目前控制效率还很高,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曾光认为,随着流感传播情况不断变化,中国有些预防措施已经到了应该“总结和调整”的时候,因为“今后中国的甲流病例可能不是输入型为主,而是本土病例越来越多。”
此前,卫生部表示中国已出现潜在的本土病例,由此引起社区范围内持续传播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
“‘敌变则我变’,随着中国社区传播病例的增多,防控措施也应该总结取得的经验,进行相应调整是必然的。”曾光说。
他透露,“目前防治措施调整方案正在研讨中,有可能近期就会做出一些调整,大方向是向更科学,对疫情的变化更有针对性,低投入高收益,以及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一国甲流确诊病例超过100例时,就应适时总结和分析相应防控措施。
截至16日18时,中国内地共报告23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海南、广东等地已出现个别源头不明的本土性病例。不过,曾光指出,尚无迹象表明传播面很大,公众不必恐慌。
他表示,中国目前采取的甲流防控措施是实事求是的,围堵措施完全必要。“正是因为中国及时围堵,流感病毒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较其自然传播速度大大下降了,争取到宝贵时间。”
世卫组织曾反复强调,甲流病毒对于人类而言是“全新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应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曾光指出,虽然1918年第一次流感大流行造成全球4000万人死亡,但那时的情况是“人类不设防”,战争、贫困和可怜的医疗条件也是重要原因,而现在无论疾病的预防控制还是医疗救治条件都已大不一样,而且全人类在共同应对,相信现在能做得比那时要好得多。
曾光说,他对即将到来的留学生假期归国潮和游客潮,“认真关注但并不担心”。
他认为,面对流感,各国都根据本国国情以不同方式、不同强度进行围堵和监测,其中“最有序的是中国”。
“中国采取专业防治和社会防治结合,目前主要仍然是用‘非疫苗药物干预措施’采取专业防治,对社会的影响较小,尽量不影响到国民日常生活,”他说。
世卫组织上周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升为最高的第六级。曾光指出,“这只是表示传播的广泛性,但严重性远没有达到最坏。整体来看,流感目前还是‘较温和的’,病死率也不高,现有的医疗救治系统完全可以承担治疗工作。”
曾光说,目前中国的甲流疫苗正在研制中,但即使研制出来,也没有必要人人都接种,而应该是高危人群优先接种,医务人员优先接种。此外,疫苗研制出来以后还有考验期,要严把安全关、质量关,以防“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