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十六大报告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发展战略的构想。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必须正视这一重要判断,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学习十六大报告,我们要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掌握十六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坚持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三步走”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根据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设计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战略构想。按照“三步走”战略,到20世纪结束时,我国已顺利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经济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如国际舆论评论的: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连接或贯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前两大步和后一大步的关键阶段,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经过“三步走”战略的前两大步,我们已经达到了总体小康,这一巨大成就,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基于这个新起点,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构想中的第三步进行具体规划,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为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就开始进行酝酿和设计。十五大报告初步地把第三步战略部署具体化,提出了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形成21世纪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一直到世纪中叶的三段划分。这可以说是在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第三步中又划分出来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后来我们党在若干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到了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会议的主题,十六大报告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全面部署,指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这一目标和部署还写进了党章,提出要“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阶段及其发展目标和规划部署的论述,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三步走”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规划党和国家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蓝图,明确目标和任务,继续保持拼搏奋进的精神,坚定、扎实、稳妥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长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已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还要继续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我们要在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继续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在这个阶段,必须继续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不动摇。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能看不到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有可能又有必要集中力量在这一新的起点上抓紧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又不能忘掉我们的基本国情,以为可以很快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仅仅处于小康社会的起点,与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相当的距离。讲“低水平”主要在于,我国现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这仅仅是跨入了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讲“不全面”主要在于,现在以生存消费为基本内容的人民物质生活满足程度虽然比较好,但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精神生活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高等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还不能普遍地得到满足。另外,距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有很大距离,生态与生产、生活的矛盾还很突出。讲“发展很不平衡”主要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还很大。据统计,到2000年底,在全国除市辖区以外的2000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占22.8%,居温饱线和小康线之间的占63.2%,居小康线和比较富裕线之间的占13.7%,达到比较富裕线的只占0.3%。从人口看,2000年全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8%,接近小康水平的占12.8%,还有12.4%的人口未达温饱标准。十六大正是基于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我们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是说,要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把小康社会建设得水平更高,内容更全面,惠及全体人民。
21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期间,我国将进入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建设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最初适应期。这几个方面任务的完成,都有赖于能否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摆在我们面前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发展的主流,把握机遇,奋起直追,努力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的目标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发展阶段,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政治生活的发展。这就要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促使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一奋斗目标,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任何工作都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减少失误,增加成功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也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一方面要看到,我们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情况,如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仍很困难、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生态环境质量趋于恶化等。只有客观、全面、正确地估计这些情况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由于全国各地条件和基础千差万别,发展会很不平衡,差距客观存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能有先有后。比如,东部及沿海地区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有可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条件差、困难多,实现目标的时间可能就会长一点。我们应该正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平衡发展的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同时,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速度,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完善我国地区经济格局,努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