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时政-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来源:      日期:2002-12-13 13:3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十六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对发展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是发展。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十六大报告还提出了关于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论述。这些论述为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党50多年的执政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什么时候现代化建设就顺利,反之就会出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的复杂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准确把握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及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使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胜利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蓬勃生机。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贯彻落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正确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动生产力以较高的速度和水平向前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发展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执政地位要通过推进社会发展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通过促进社会发展来实现。离开了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无从谈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围绕发展来推进改革开放,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战胜了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人民群众对党更加信赖和拥护。实践证明,要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使强国富民的愿望得到实现。我们党领导人民执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局面,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没有发展,就没有民富国强,就没有民族振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并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现代化建设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党就有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经济文化仍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应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积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人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始终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搞建设、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结果。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会更加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人民对改善生活的期望很强烈。要使12亿多人都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时刻关心人民群众,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幸福生活。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需要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既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抓紧抓好,也不忽视其他各项建设,从而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相统一的全面建设。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者的统一构成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具体地说,就是包括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民主程度、精神生活、生活环境等全面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繁荣。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政治文明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保障的作用,精神文明则提供价值导向、思想武器和智力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十六大报告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整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实现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和发展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构成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思路和重要准则。 (徐永清)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