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  闻 | 文件决议 | 本网特稿 | 会议进程 | 代表风采 | 代表声音
理论解读 | 辉煌成就 | 海峡之声 | 媒体评论 | 现场报道 | 图片新闻 | 党建巡礼 | 共建和谐 | 两岸党际交流回顾
字号:
学子情深——割不断的两岸情

  时间:2007-10-11 09:01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一 姊妹情 情绵绵

 

  我读小学时,同学的年龄参差不齐,有的竟大我三四岁。他们对我这个小学妹,可以说是爱护有加,关怀备至。早晨,她们牵着我的手,披着朝霞走在田间小道上;傍晚,她们看着我跳着唱着,踩着夕阳的余晖走回家去。

 

  她们为我的优异成绩高兴;我为她们精致的针线活折服。

 

  快乐的小学生活结束了。红楼(教学大楼的尖顶呈红色)的钟声伴随着毕业歌,我们告别了亲爱的母校和同学。我的小学姐们,为什么不和我一样去考中学呢?当时幼稚的我,一点都不懂大姐姐们的心事。原来,她们的家庭生活困难,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长们忙着给她们找了婆家。又过了两年,伤心的消息传来,五六个学姊跟着家人去了台湾。

 

  我忙于读书,后来参军,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谁还敢和台湾朋友联系?从此我们天各一方,把彼此的思念埋藏在心底。

 

  通过漫长的时空隧道,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神州大地繁花似锦。台湾海峡的坚冰也纷纷绽开了裂缝。我那离别了三十年的学姊,冲破精神上的桎梏,借助银燕的翅膀飞回大陆,飞到亲人们身边。

 

  在宾馆里,我和最好的两位大学姊会面了,我们端详半天,热泪盈眶,无言相对,心中却翻腾着比钱江潮还要大的波涛。当年的小女孩已是半老徐娘;当年牵着我的温暖的大手,已经被岁月磨出了老茧。我们怎能不唏嘘长叹!?

 

  诉不尽别后的悲欢离合;道不完童年亲情的挂牵,言谈之间,微微感到她们对大陆有着怎样的芥蒂。虽然一下子解决不了她们几十年的误会,但是,我想,他们听了我的简单介绍,再看到我们稳定而又幸福的生活,一定会慢慢消除心头的疑虑的。

 

  果然,通过多次的信件往来,再通过一次次大陆之旅,她们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家人稳定、幸福的生活。只要是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人,没有一个不被感动,被征服的。现在,我在台湾的学姊们,每有信息传递,还是叫我“小学妹”;每有好书出版,总为我及时寄来。她们的贺卡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盛赞祖国河山的壮美。他们的诗词,讴歌祖国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我们留在大陆的众多同学,为他们牵线搭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好友;每当他们回国探亲,学姊学妹欢聚一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意气风发献余生。去故乡共同走访旧居,寻找儿时的踪影;我们一起拜谒年事已高的老师和校长,为他们献上一首校歌,捧上一束鲜花。

 

  鉴于祖国日渐强大,台湾内外交困。我的学姊们早就打消了以往对大陆的种种疑虑,纷纷在大陆买了房产,准备在有生之年回国定居;有的将自己的资金转到国内投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有的在国内买了墓地,准备叶落归根。我们的心又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的根也终将回归祖国

 

  二 师生情 意切切

 

  世间什么感情最纯真?我认为是师生情。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十分热爱我的工作。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受到万千学子的热爱。这其中,有着多少感人的故事,有着多少难忘的学子!他们像一串串珍珠项链戴在我的心上。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远嫁台湾的王欣。

 

  王欣是我在长征小学文艺班的学生。她白皙的皮肤,天真的笑脸,热情、爽朗的个性,甜美的声音,优美的舞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可贵的是当她嫁到台湾之后,不忘在国内所受的教育,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祖国的文化。用我教她的传统文化与台湾的婆家人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大陆与台湾沟通的文化纽带和桥梁;也是台湾与大陆人民完美结合的典范。

 

  她与台湾的先生结婚之后,经常来往于大陆与台湾之间。每当回杭时,她一定会带着先生来我家探望,或参加班级聚会。会上她侃侃而谈,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叙述她在台湾遇到的奇闻怪事。最多的还是讲述她和先生家人如何相处,如何将大陆的繁荣景象带到台湾家中的感人事迹。

 

  当她在台湾有了工作,生了胖小子之后,回大陆的次数少了,但她对家乡、对老师、同学的感情却与日俱增。她曾写信告诉我,台湾同事称赞她的国语讲得很标准。她就骄傲的告诉他们:我们有很好的老师进行普通话教学。当她的家人称赞她懂礼仪,会背古诗,懂得很多传统故事,会自己动手做贺卡、做香袋等传统节日纪念品时,她又会自豪的告诉家人和朋友:这是我的启蒙老师教给我的。没有轰轰烈烈的行动,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平平淡淡的语言,却比外交辞令更有分量。它拉近了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距离,它让一个大陆女孩融进了台湾的山山水水,融进了台湾人民的心中。同时它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台湾民众,大陆不像原国民党所宣传的那样摈弃一切传统的东西,而传统文化在台湾民间的根深蒂固,决不是陈水扁之流大叫“去中国化”就可以抹杀的。

 

  千里亲情一线牵,最近王欣又回来了。她的儿子懂礼貌,爱学习,会背很多古诗;她的丈夫挥毫泼墨,写得一手好字。她自己则依旧光彩照人,标准的普通话夹杂着一点长音——这是台湾话熏陶的结果。当我称赞他们时,王欣眨着骄傲的眼睛,笑着对我说:“高老师,您不是经常教育我们,不能忘记祖国的悠久文化吗?他们的成绩是我逼出来的。”多好的自白!我的学生没有忘记老师的忠告,她也实践了离开校园时许下的诺言“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决不会忘记老师的教导:热爱祖国,传承祖国悠久的文化……”爽朗的笑声在我的家里久久回荡着。

 

  大陆和台湾原本就是一家,几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蚂蚁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民间的亲情如海峡的思乡水一样,只有越来越澎湃,而决不会平息下去。

 

  三 爱国情 深似海

 

  我们的祖国乘着十六大的东风,正扬帆起航。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构想正在实现。人民生活祥和安定,团结和谐。党中央的富民、亲民政策,吸引着国内外的友人和港澳台同胞。在我们社区就有韩国、印度等国际友人落户杭州创业;更有港澳台同胞买房居住养老。

 

  当我们了解到有一家香港母子魏典治和蔡智超在小区居住,生活颇感孤单之后。社区主任及工作人员上门排忧解难,为她的儿子介绍了工作。社区老年大学的校长、老师上门邀请他们母子来老年活动中心参观,联欢,来老年大学上课,交友。

 

  开始这位妈妈还有一些顾虑。她告诉我们,她本来是台湾人,嫁到香港以后,由于生活习惯问题,与外界很少接触,长时间的压抑,心力交瘁,身体也相当虚弱。不要说,肩不能挑担,就是买菜,也要儿子帮她去提回来。所以她说:“我来老年大学能学什么呢?”

 

  我们请她到工艺美术班来参观。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她爱不释手,引起了学习的兴趣。趁热打铁,我们先教她学纸贴画,剪简单的剪纸造型;一有点滴成绩就大大地表扬,增强她学习的信心。再教她学习布贴画。当她有困难时,老师、同学帮她找画稿,买花布。几周后,她竟做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小鹿吃草图。这下轰动了全班,大家纷纷祝贺。老师将她这幅画贴在显著位置,大家的褒奖,又一次鼓舞了她。

 

  端午节前,她和大家一起学做香袋,一针针,一线线,曾经牺牲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她给我们看,从未拿过针的纤细手指上,被戳起了一个个小洞。我们能够想象到,那些五彩缤纷的香袋上,不但有草药的香味,还有她的殷殷血迹。她把这些香袋寄回香港时,她的家人惊呆了。纷纷打电话来问她,“这是你做的吗?”。当魏典治告诉我们这一切的时候,她的脸上泛着红光,眼睛里全是自豪的神色。这一幕幕,一点点地润物无声之举,在魏典治的心中激起了无边的波澜。她的精神焕发了,脸色红润了,力气也渐渐的大起来了。她会跟着朋友们到远郊的市场去买日用品,她再也不需要儿子帮她去提货拿菜了。是啊,魏典治是我们老年大学进步最快的学员。感激之余,她经常到老年大学帮助工作;还叫儿子来社区帮忙摄影,制作碟片。当老年大学三周年校庆时,她被评为优秀学员,她的儿子被评为优秀社区工作志愿者,双双走上领奖台。

 

  大家都惊叹:魏典治变了!

 

  随着三胞联谊工作的积极开展,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实施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街道、社区为侨眷、三胞联谊会为外国人士、港澳台同胞搭建了参政议政的平台。市、区、街道、社区纷纷成立了侨联,积极营造“重侨、亲侨、护侨”的社会氛围。魏典治的儿子逐渐融进了我们的社会,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她自己的学习劲头与日俱增,连续三年在工艺美术班学习,今年又报名学习民族舞,居然翩翩走上了舞台;学声乐,居然声韵悠扬,而且还交了不少朋友。看着她在班级里有说有笑的健康的模样,真的让人感叹:是祖国和谐的春风,抚慰了她受伤的心灵;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融化了她心头的坚冰。他们母子俩的巨大变化,是魏典治自己没有想到的,更是她在台湾、香港的家人、亲友没有想到的。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证实了,东海能容万顷之水:十三亿人民更能包容一切回归祖国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

 

  看!祖国正迈开巨人的步伐,那万里河山正春风浩荡,向一切愿意回归的海外游子招手。我默默的祝福像她这样的同胞:在今后的岁月里,在国内的沸腾生活里,继续用坚实的步伐走自己的路,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高思佶(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德加社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