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  闻 | 文件决议 | 本网特稿 | 会议进程 | 代表风采 | 代表声音
理论解读 | 辉煌成就 | 海峡之声 | 媒体评论 | 现场报道 | 图片新闻 | 党建巡礼 | 共建和谐 | 两岸党际交流回顾
字号:
乡音

  时间:2007-10-11 08:58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02年春节刚过,回台湾过年返厦的台商打来几通电话,希望前来拜年。考虑到繁文缛节的形式尽可简化,也因手头上正忙于处理应急事务,均婉言谢绝了。后来这位台商用闽南话说:“就是走春走春,没有特别的意思。”不想就是这富于乡土气息的“走春”两个字竟在刹那间产生了难以言传的亲切感,我一下动心了——许多年都已不曾听到的家乡俗语,内心油然而生的乡情,令我无论如何要把时间挤出来,留出见面的机会。就这样,普普通通的闽南语“走春”促成了一次愉快的会面。

 

  事后我忍不住多次对人提起这次有趣的约会。的确,简单通俗的闽南语,纽近了海峡两岸的亲缘、文缘,拉近了海峡两岸的人心、民心,有时由说一口地道流畅的闽南话所产生的巨大效应不由让人由衷感慨“乡音”的魅力。

 

  五年前,我首次应邀入台湾岛内交流,参加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会员大会,由于岛内民众对保生大帝的尊崇,台南保华宫庙宇前的广场上,坐满了参会的四千多名信众,七八分钟的发言,我用娴熟的闽南话,赞扬了岛内台胞“三番五迈”(意为频繁)到东宫祭拜,“三更半瞑”从台湾出发乘机前来,介绍了几年来青礁慈济东宫的修复兴建情况和其所在地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规划,兴建中的海沧大桥;介绍了随着海沧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形成,青礁慈济东宫的香火将日趋旺盛。仅短暂的几分钟,会场上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乡音”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令他们非常惊奇的是,祖宫的贵宾,竟能讲如此流利的闽南话,也因此,席间敬酒时,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我们讲的是相同的语言,‘足’亲切。”往后,在我第二次入岛交流时,自然地使用闽南语与台湾人民攀谈交流,特别是南部民众,一听到熟悉的“乡音”,就会循声凑上前来,搭讪几句,就连酒店的保安人员,百货公司的售货员,都会毫不掩饰地告诉我,老家在福建同安、漳州、湖南等地,家族是哪个年代迁居台湾的。比起团组中的其他成员,因为懂得“闽南话”,我很幸运地拥有许多与台湾人接触、交谈、交流的机会,这功劳,还得记在“乡音”的份上。

 

  还有像“上厝教子,下厝子乖”,“天不照甲子,人不照道理”,“伴手”(意为闽南民间习俗首次拜访时携带的礼品)等等,多少耳熟能详的闽南语古训、民间俗语,从小我就听母亲说过,也听台湾来的姑姑、舅舅们说过。我常想,这些亲切生动的家乡话不知是从闽南传入台湾,亦或是从台湾传入闽南,反正是同根同源,难分先后。在两岸民间交流中,温暖的“乡音”随心潜入,如水乳交融,发挥了其超出语言工具的作用,在两岸同胞的情感上引起强烈共鸣。

 

 

  作者:卢绍荀(福建省厦门台联)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