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尘仆仆的样子,爽朗的笑声。在云南省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政府见到李凤梅时,这位布朗族女乡长刚从村寨调研回来。在摆榔乡,山路晴通雨阻,最远的村子,李凤梅来回得步行近7个小时。
“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能有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容易。既然当上了党代表,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段日子,我都在各个村社、寨子里和乡亲们聊,了解他们的愿望是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反映的。我要把布朗山的声音,带到党代会上去。”
从6月28日得知自己当选十七大代表以来,李凤梅很快就进入角色。这段时间,她一直在走村串寨,了解民情民意、向各族群众征求意见,并准备写出详尽的调研报告。
女乡长李凤梅,在摆榔乡可谓是家喻户晓:乡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摆榔乡第一位女乡长。在当地,有人开玩笑说,李乡长的电话,和“110”一样,是完全公开的,谁有急事、有困难,都可以打电话找她。
“我是农民出身,在布朗山长大,对这个乡相当熟悉。乡里的7000多乡亲,老老小小都认识我。”李凤梅说。从施甸县民宗局调回乡里工作后,两年时间,老百姓有什么困难都会找她,“他们从没把我当外人,这是最让我欣慰的地方。”
“这次选上了党代表,走到哪儿,乡亲们都要过来聊几句,比我还高兴。”李凤梅告诉记者,布朗族是我国22个人数较少民族中的一个,全国共有布朗族群众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保山等地,“作为全国唯一的布朗族党代表,就要代表布朗族群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布朗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打造布朗文化品牌,把丰富多彩的布朗文化传播出去,为布朗族群众致富创造条件,是李凤梅“朝思暮想的事情”。李凤梅说,摆榔乡是布朗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在,我正做着一个布朗族文化的课题研究。作为一名布朗族干部,我有义务整理、挖掘布朗文化。”
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强自己的议事能力,也是李凤梅最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们在乡镇工作,要处理很多具体问题,没有太多时间了解外面发生的大事。现在,不管多晚,回到宿舍,我都要看看报纸、上上网,尽可能花更多时间学习,补充理论知识,做一名合格的党代表。”
(人物素描由马国英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