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工人阶级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08-10-17 09:26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题:弄潮儿向涛头立——改革开放30年来工人阶级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

  新华社记者杜宇、陈玉明

  改革开放无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作为主力军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潮流中,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推动伟大的时代前进。30年来,在书写改革开放壮丽史诗的历程中,工人阶级展现出自我的亮丽风采。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为改革开放贡献智慧和力量

  2007年,来自一汽大众的工人王洪军和来自上海宝钢的工人韩明明首次登上国家科技奖最高领奖台,实现了工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

  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广大职工不仅流血流汗贡献力量,还献计献策贡献智慧。

  开展劳动竞赛,是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真实写照。从1978年之后开展的“高产、优质、多品种、低消耗和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到新时期“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从创建“工人先锋号”,“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到建设创新型企业,劳动竞赛的主题紧扣时代的脉搏。

  从巍巍三峡大坝到绵延的青藏铁路、从首次月球探测到奥运工程,劳动竞赛的旗帜飘扬在祖国建设的各个角落。

  据统计,仅2003年以来,各级职工技协组织开展的技术攻关、技术开发项目30.93万项,创经济效益407.90亿元;推广新技术35.83万项,创经济效益758.10亿元。

  中国工人阶级知识化的进程,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1100万名职工参加“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全国成立的读书小组达80多万个。

  进入新时期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广大职工又积极投身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全国就有3.7万个基层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1.67万个班组获得创建“学习型组织”荣誉称号,8.3万人成为“知识型职工标兵”。

  当前,职工素质工程全面推进,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推广先进操作法、评聘“首席工人”等,广大职工技能水平大幅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一支强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使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而且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参与民主管理,依法维权,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中推进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时,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粉碎“四人帮”后,建立健全这一制度受到党和工会的重视。

  工运专家认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与重建,不仅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

  从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的工作,到推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领导班子,再到董事会、监事会都要有职工代表参加。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截至2008年6月,全国有108.6万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94.5万家企事业单位实行厂务公开制度,8.5万家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制度,8.3万家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监事制度。

  改革开放30年,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复杂化,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日益突出。

  2001年修改后的《工会法》作出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如今,在宏观层面,工会与政府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普遍建立;在企业层面,随着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进一步提高,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普遍推行,以及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工人通过工会组织维权有了更有力的制度支持。

  以集体合同制度为例,截至2008年6月,共签订集体合同109.1万份,覆盖职工1.4亿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职工从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拓展到参与国家立法和政策制定。

  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在《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广大职工群众踊跃提出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为劳动者实现劳动保障权益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有关专家表示,职工群众的建议和呼声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之中,无疑是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

  作为国家的主人翁,工人阶级为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改革开放30年来,一批又一批劳模,作为工人阶级中的先进代表,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从80年代的煤场工人赵春娥几十年如一日在车站看守煤堆,注意点滴节约,硬是拣回150吨煤,再到新世纪的码头工人许振超连续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作业效率的世界记录,他们秉承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将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这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从90年代的劳模包起帆由一名装卸工成长为拥有70多项革新发明的工程师,到新世纪的劳模窦铁成逐渐由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能独立主持大型变配电所施工的专家型工人,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书写了劳模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这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从80年代的劳模罗健夫多次自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升干部的机会,颁发奖金分文不受,到新世纪的邮递员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翻山越岭,20年里行程26万公里,被称作“深山信使”,他们闪耀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貌。

  劳模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代表,劳模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正是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工人阶级一向具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德,越是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越是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他们的生活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又一次表现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他们承受着改革和调整带来的“阵痛”,承担着改革的成本,却对改革抱有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年初那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来之时,面对厚达30至60毫米的严重覆冰,面对人工除冰成为“危险但最有效”方式的抉择,无数的电力职工义无反顾地走向一个个高耸的电网铁塔,铁路、电力、交通等各行各业干部职工,用自己的勇气、毅力和奉献,诠释着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广大职工群众在全国总工会的号召下,捐款捐物,抢险救援,不怕牺牲,在灾区恢复重建中,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彰显着工人阶级不愧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在劳模精神引领下的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展现了工人阶级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斗志,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工人阶级无私无畏、勇挑重担的壮丽篇章。实践表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和民族振兴的开路先锋,不愧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