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滨霞采油站”: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08-05-04 08:51

 
 

  辽河油田公司新33号采油站,“束滨霞采油站”的牌匾已经挂了整整一年了。用一名职工的名字命名一座普通的采油站,在辽河油田公司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个采油站只有14名员工,其中9名是女工。量油、测气、清腊、扫地,是他们的基本工作。

  就在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中,站长束滨霞带领员工们先后摸索和总结出适应老油田“三高两低”区块油井管理“六法”,使全站生产时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产原油85万吨,降本增效9700多万元。如今“六法”已经成为辽河油田公司的共同财富。

  3天暴风雪,“束滨霞采油站”管线、配电设备没有一处冻坏,产量一点没减

  2007年2月14日,一场54年一遇的暴风雪袭向辽宁大地。只有短短的几小时,几乎所有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地处浩瀚苇田中的“束滨霞采油站”也成了一座“孤岛”。

  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如何保证管线、配电设备不被冻坏,保证正常生产对“束滨霞采油站”是严峻考验。采油站有15口井,散落在几公里范围内,最远的1.5公里。由于苇塘低洼,风卷着雪到低洼处堆积起来。好多油井旁的雪有一人多深,为巡井、检修、测量等增加了难以想象的难度。

  “绝不能让管线、配电设备冻坏!”这是“束滨霞采油站”员工们的第一反应。他们用平时准备下的毡子将所有配电设备包起来。

  由于交通瘫痪,夜班员工无法上班,白班的7名员工必须连续作战。“这口井发生异常。”看计量仪表的员工发现有口井温度下降立刻报告说。经查是井火被风吹灭了。采油需要加热,火灭了,不仅生产不能继续,油井还可能冻坏。“知道,更要做到”,这是他们的行为理念。副站长刘家军与另一名员工李卫东担当了去重新点火的任务。

  “几乎是爬着去的,”采访时好多员工这样介绍当时的情景。火点着了,要等烟散尽才算正常。两个人就站在雪里等着、观察着。平时只需10分钟的工作,他们用了足足40分钟。回来时,手脚都冻紫了。

  肉没了,菜没了,只剩大米了,储备的食物日渐减少。然而,员工们的工作热情、责任心丝毫未减。正常情况下,巡井一班只安排两个人,而现在,他们安排了4个人,分两班,同时进行。平时,巡井一次只需1.5小时,而这时,两班同时进行,每班也要2.5小时。

  “有的地方需爬着过去,有的地方得躺着滚动前行,一个人陷进雪里,另一个把他拉出来,两个人都陷进雪里,就同时扒雪,开辟出一条路。”当站长束滨霞平静地介绍当时工作场景时,记者被深深感动了。

  第三天晚上,大队领导给送来了食物。车上有空位,还可带走两个人。大家你推我让,最后一个人也没走。

  “束滨霞采油站”员工王丽梅与丈夫工作在不同井站,这场暴风雪将两个人都阻隔在站上,只有才念初一的孩子自己在家。每天,王丽梅都给孩子打电话,告诉他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可有机会回去照看孩子了,她却没有走,她知道,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唐丽丽是刚到井站才一个多月的新员工,大家都劝她回去,可她也不肯走。唐丽丽告诉记者,原来她在集输联合站,平时工作只是看看仪表,工作比较舒适,还不用倒班,就是因为想向束滨霞学习,她才主动要求来到“束滨霞采油站”。

  通过这场暴风雪,她看到了、感受到了束滨霞及井站员工可贵的爱岗敬业精神,这是她学习锻炼的机会,她不能走。

  在辽河油田公司所有井站都有一项工作:对标,就是一切操作都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辽河油田公司制定的操作规程为标准。在平时,“束滨霞采油站”做到了,在这50多年一遇的暴风雪中,他们依然一丝不苟地履行标准,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3天暴风雪,“束滨霞采油站”管线、配电设备没有一处冻坏,产量一点没减。

  “束滨霞采油站”给每名员工家庭般的温暖,每个家庭成员也都精心地呵护着这个家

  暴风雪后,细心的束滨霞发现来井站锻炼的女大学生伍晓娟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吃饭少、喝水少、上厕所少。暴风雪将井站的水冲厕所管道冻了,一时不能用,人们只好暂时使用旱厕所。一问才知道是旱厕所里的老鼠让她害怕。于是只要伍晓娟去厕所的时候,总有人陪她一起去。已经结束锻炼的伍晓娟,回忆起在“束滨霞采油站”的经历,至今仍感到非常温馨。

  “束滨霞采油站”就像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在员工休息室,有一绘制精美的图“今天是你的生日”,14名员工的生日及业余爱好都写在上面。哪天哪位员工过生日,厨房都要加餐,还有一个生日蛋糕,让过生日的员工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感受“家”的温暖和关爱。

  采油站还有“三必到四必访”制度,谁家有好事时采油站会有人登门祝福;谁家有困难时,采油站会有人前去排忧解难;员工家庭有矛盾、有违纪思想苗头、思想有波动,采油站会有人做思想工作。

  员工贾利军患股骨头坏死常年住院治疗,逢年过节,束滨霞都要和站上的同志带上慰问品前去看望;员工高永富的哥哥因病住院,医疗费不够用,束滨霞当天就把自己节省下来的5000元钱送到他的手里。

  唐丽丽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至今还让她十分感动的事儿。那是她刚到采油站工作不久,那天快到中午时,她将“流程”两极装完就高高兴兴回来吃她爱吃的排骨。可还没吃两块,只听“砰”的一声,她负责的那口油井冒烟了。大家放下碗筷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两极装反了,一运行就爆了,油也淌了出来。大家顾不上吃饭,开始擦流淌到地下的油。看到这情景,唐丽丽吓哭了。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她一哭,大家全乐了。束滨霞逗她:“别哭了,明天还给你做排骨。”没有批评、没有责备,有的是亲人般的呵护和宽容。

  采访中,好几位员工都说只要在家呆时间长了,就想念采油站,他们把采油站当成了第二个家。

  在采油站大门一侧,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爱我家,建家靠我。“束滨霞采油站”给每名员工家庭般的温暖,每个家庭成员也都精心地呵护着这个家,尽心竭力地把“家”的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束滨霞的工作环境始终就是荒郊野外、茫茫苇海,天天就是量油、测气、清蜡、扫地,可她却始终满腔热情地坚守着

  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员工无一例外地谈到束滨霞对他们的帮助、影响,钦佩、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让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束滨霞就是这个采油站的魂。她的爱站如家的主人精神、忠诚尽职的敬业精神、苦练求精的进取精神和执著无悔的奉献精神,已经成为整个采油站的精神追求。

  今年43岁的束滨霞,已在一线采油岗位工作了整整25年。

  25年来,她的工作环境始终就是荒郊野外、茫茫苇海,天天就是量油、测气、清蜡、扫地,可她却始终满腔热情地坚守着。

  面对被称为“地质大观园”的复杂地质,面对产量逐年递减的老油田,她先后摸索和总结出适应老油田“三高两低”区块的油井管理分类法、设备维护精细法等六种采油站管理方法,编撰了《油井管护对策100例》,提出和实施了挖潜增效建议1500多井次,被誉为“油井华佗”。她先后荣获了“中华技能大奖”、“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30多项国家和省市荣誉称号。她所领导和管理的老33号站和新33号站也分别获得中国石油标杆采油站等多项集体荣誉。她先后带出了全国技术能手、油田公司岗位能手等30多名“知识技能型”徒弟,其中有20人当上了站长、队长。

  束滨霞及采油站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们将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