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阶级的前途命运从来都与党的事业紧紧相连。
走过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年代,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中国工人阶级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行,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书写了建功立业的崭新篇章。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在各级工会的组织动员下,广大职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无可辩驳地证明,工人阶级始终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始终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坚定力量,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
建功立业尽展“工人阶级有力量”
10月9日,福建省福州东部新城会展中心一派热闹景象——福州市第二届重点项目百日劳动竞赛在这里拉开帷幕。38家参赛施工单位的职工们统一着装,英姿飒爽地宣誓将在施工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等方面一比高低,努力将“工人先锋号”流动红旗夺到手。
“重点建设掀起劳动竞赛高潮,建成或基本建成20项重点项目……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今年两会上,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如此评价这项劳动竞赛的成效。
像福州这样的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只是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一个缩影。
围绕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建功立业活动展现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历来是工人阶级彰显主力军风采的主要舞台。
“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创建“工人先锋号”、“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近年来,各级工会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推出一系列着眼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广大职工由此有了更多建功立业的平台。
从远在高原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到地处江南的杭州湾大桥工程,从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工程到令人期待的上海世博会工程,还有那惊涛拍岸的金沙江水电工程……每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都留下广大职工爱赢敢拼的“传奇”。如今,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已成为重点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并已在各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上遍地开花。
不仅要为经济快速发展作贡献,更要为经济更好发展出谋划策。在今年3月启动的 “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中,全总组织开展的职工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征集表彰、节能减排创新成果发布、节能环保知识竞赛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竞赛等活动,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近25万个企事业单位、5000万职工参加,其声势之大令人瞩目。
在银川,市总工会倡导的职工要“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块煤、一张纸”、企业要节能降耗的共同行动,首批就吸引百家企业签约;在天津,广大职工立足本岗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天津市耗能大户企业中就有12家评为节能减排企业行动示范基地,全市超额完成国家节能目标。据统计,全国30个省(区、市)总工会征集职工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22万多条;20个省(区、市)总工会发布职工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果21000多项,其中创造或节约经济价值在百万元以上的成果占30%.
与此同时,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各行各业职工比、学、赶、帮、超搭建了又一个平台。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全总向31个省市区参加抗震救灾的各类突击队、抢险队、医疗队、疾控队、建筑队等临时组织,以及生产救灾帐篷、活动板房等急需物资的企业单位授出1152面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工人先锋号’”红旗和锦旗,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工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为抗震救灾增添了精神力量。
而拥有一支擦干泪水重新上路的职工队伍,也正是许多企业能够迅速站起来的一大“法宝”——
虽然在地震中损失惨重,但东方汽轮机厂却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5月17日,东汽所属的企业东方电机承担的三峡右岸4号机转轮和岭澳核电等重点产品恢复正常生产;5月20日,东汽在震灾之后出厂的首批风电机组成功发往大唐国际集团的山西左云电厂、内蒙古赤峰电厂。
同样遭受地震劫难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第一时间开展生产自救:5月16日,大部分冷加工机床开动,冷加工生产随后逐步全面恢复;5月22日,顺利冶炼出地震后的第一炉粗炼钢水,热加工生产全面恢复;地震仅仅过去半个月,二重的复产率即达100%,恢复震前生产水平。
在四川最大的钢铁企业——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地震将“钢铁战士”锻造得更为坚强:5月13日一早,攀成钢炼铁厂展开高炉抢修工作;5月14日3时,即灾后不到两天,4号高炉就正式出铁。
……
在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的洪流中,上述这些事例或许只是惊鸿一瞥,但已足以让我们悟出,《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老歌何以能传唱至今而经久不衰!
不仅是物质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重要创造者
阅览室内,上千册图书整齐罗列,崭新的电脑可供网上阅读和远程教育服务——这是烟台供电公司的“职工书屋”。不过,更引人关注的,不是现代、舒适的读书环境,而是在这里端坐学习的人们。他们中,绝大部分是脸上透着淳朴与憨厚的农民工。
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到读书、培训的行列,用他们的话说,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就可能被淘汰。
其实,不止农民工,每一个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职工,都日益深切地感受到知识、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不进则退。基于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的危机感,驱使着中国工人阶级踏上全面“提素”的快车道。读书自学、素质工程、岗位练兵、技术创新……各级工会组织的“提素”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崇尚智慧、勇于创造的职工。
统计显示,近几年来,全国每年都有上百个工种、千万名以上职工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其最直接的成果之一,就是数以万计职工通过技能比赛晋升了技术等级。而全总组织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基层宣讲交流上百场次,竟吸引数百万职工现场聆听。从2005年开始,全国基层以上工会共表彰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3.7万个,创建学习型先进班组1.67万个,知识型职工标兵和先进个人8.3万人。
这是一个令技术工人们自豪而难忘的时刻:2007年2月27日,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工人技师王洪军和宝钢炼铁厂工人技师韩明明,一同登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一年后,沈阳鼓风机集团的工人杨建华和上海宝钢的工人王军,再度名列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录,分别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普通工人完成的科研成果水平却不“普通”。比如,“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不仅为企业节约数百万元,还挽回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杨建华获奖的“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机壳拼装制造技术”,完成了我国风机行业的一次重大工艺革命,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使他所在的沈鼓集团成为我国惟一拥有这一制造技术的企业。
“创新需要有理想、有头脑、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意识的‘螺丝钉’,无论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这样的人才多起来,创新型国家就有希望。”
从这些技术工人专家们发自内心的话语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更能体会到对企业、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某种意义上,后者对于工人阶级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正因如此,无论是推进西部大开发,还是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无论是实现东部率先发展,还是促进中部崛起,处处都有广大职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留下的奔波足迹和洒下的辛勤汗水。
与此同时,在知识增长、技能提升中不断发展着先进性的工人阶级,又以自身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着全社会,不断丰富着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5月9日,我国著名劳动模范包起帆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一举成名,凭着1人独获4项金奖的成绩,震惊了这个有105年历史的世界最权威的发明展览会。包起帆,不仅用他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发明引领着港口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更以其由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码头装卸工到国家级专家、教授级高工的成长经历,生动而有力地说明一个道理:“当工人同样有出息”,从而为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人树立了一个可信可学的励志榜样。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所指出的,工人阶级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工人阶级不仅是物质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应当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
精神日益强大的工人阶级,定能不辱使命!
夯实阶级基础,堪当中流砥柱
这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场面:6月5日,虽然余震随时可能袭来,但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却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敢死队”——120家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工人阶级先进集体,在这里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授予“工人先锋号”。
“你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丰碑,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下午3时,表彰活动正式启动。当一面面写有“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鲜红大旗,在巴蜀大地上高高飘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工人阶级伟大精神也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广大职工和各级工会组织毅然选择了迎难而上,在抗震救灾一线、在生产援助后方、在每一个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据统计,在各级工会的发动组织下,全国广大职工已为地震灾区累计捐款捐物达36亿元。
数字是机械的,但它却最真实地度量出工人阶级对祖国、对人民的那份勇敢与担当、责任与忠诚。
灾难中勇往直前,考验时坚如磐石,从来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秉性。而这一切的背后,又是其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胸怀使命。
近年来,针对思想观念多元可能导致价值评价紊乱,各级工会积极探索职工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十六大精神进基层”、“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各级工会还切实加大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力度。近年来,每到“五一”前夕,各中央主流媒体便在全国掀起一股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热潮。随着许振超、王顺友、李斌、邓建军、陈刚毅、孔祥瑞、陈有德、王亮、王洪军、常雨琴、党素珍、窦铁成、李久林、杨丽以及沈阳鼓风机厂五朵金花、袁振海班组等一批工人阶级和工会干部先进代表在社会上“走红”,“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也在全社会进一步唱响。
此外,各级工会进一步加强劳模管理服务,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领广大职工共同进步。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介绍,5年来,全总集中授予2335个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5619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307个先进集体和580名先进个人即时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同时组织了5600名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北戴河、青岛等13个地方休养……
所有这些,都使得工人阶级不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井然有序的观赛现场、高昂热烈的观众情绪,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道美丽风景。殊不知,赛场文明之风拂动的背后,却是20多万名职工拉拉队员艰苦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作为看台上的互动志愿者,他们时而伴随音乐起舞,时而运用手中道具加油,即便在大雨袭来时,也要坚守看台助威,以营造良好的赛场氛围……
“我们的拉拉队员既有农民工,也有企业老板;既有老国企的产业工人,也有知名外企的白领;既有机关的干部,也有街道的大妈……” 北京市职工文明拉拉队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是共同的目标把大家凝聚在一起,那就是以自己的表现倡导奥运赛场文明,展示工人阶级的风采。
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拉拉队员在长达1年时间的训练中,起早摸黑、牺牲了休息日不说,许多人还为此承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但依然无怨无悔。“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该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站得出来,顶得上去。”
其实,不只是抗震救灾、不只是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在今年初抗击那场袭击大半个中国的罕见冰雪灾害中,在面对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时……在困难和灾难面前,工人阶级从来都是挺立时代潮头,勇作社会和谐的中流砥柱。
至此,不由得想起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在与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所强调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定力量,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