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六月二十六日电 题:“现在是回归以来香港财经媒体最好的时机!”——访香港《信报》总编辑陈景祥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现在是回归以来香港财经媒体最好的时机!”香港知名财经媒体《信报》总编辑陈景祥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肯定当下香港的财经媒体正面临发展机遇。
财经媒体与香港经济同起伏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香港经济经风历雨。亚洲金融危机,股市、楼市下跌,SARS冲击,让香港经济一度蒙上阴影。自由行、CEPA又推动香港经济重新崛起。
陈景祥说:“经济波动对财经媒体有明显影响,经济好,投资市场兴旺,财经媒体就好。这几年财经媒体完全与香港经济同步起伏。”
“现在是回归以来香港财经媒体最好的时机!”陈景祥说,二00三年SARS冲击时,香港经济跌至谷底。当年底,香港经济开始谷底反弹并一直上升。财经媒体也是按照这个轨迹。他预估,现在香港财经媒体的业绩比0二、0三年起码超过五成。
回归十年来,香港财经媒体蓬勃发展,财经类刊物数量增长迅猛,而综合类媒体的财经版面也大幅扩张。陈景祥说,这主要是因为香港本地金融市场越来越成熟;香港老龄化社会到来,投资需求增加,而“内地经济增长迅速,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激起不少港人在香港通过H股做内地投资的兴趣。”陈景祥说,有这些基础,读者对财经资讯的需求增加,财经媒体越来越多。
“过去我们错过很多机会”
在采访中,陈景祥主动谈起“九七”香港回归前后,《信报》对时局的错误判断。
“很多人九七前后非常担心,对香港前途看不清楚,很多东西还没有预见到,包括内地经济发展、内地金融市场的崛起。”陈景祥说:“《信报》当时也没有预见到会有现在的荣景,整个报纸的报道、运作都没有努力去配合这个变化,做好这个准备,过去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
“这十年里面香港和内地变化翻天覆地。到今天,我觉得我们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陈景祥希望《信报》能把错失的机会找回来。
已经有三十四年历史的《信报》是香港财经媒体中一份严肃报纸,因其独立和严肃的办报风格而受读者尊重。陈景祥说,财经媒体要维护市场的公平、透明,媒体不应该完全跟随大财团、大资本家发声,散户更需要财经媒体能代表他们的声音。他坦陈,这方面,信报要做的还有很多。
建造一个中国人的财经多媒体平台
六月初,陈景祥在北京参加“两岸三地财经媒体高层论坛”,提出要“建造一个中国人的财经多媒体平台”。陈景祥向记者分析了他的看法。
“内地经济发展蓬勃,已经是崛起的大国,经济实力影响很大,人民币、金融市场开放等都是大的国际议题。但是我感觉在国际上,中文的财经媒体还是没有自己的话语权。”
他举例说,在英国有《金融时报》,在美国有《华尔街日报》,但在中国人的社会里,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代表中国的财经媒体,可以发布报道、评论、介绍大中华区的经济。“华文世界需要这样一个财经多媒体平台。”
陈景祥建议,在这方面,两岸三地媒体有合作的空间。“大陆有市场;香港有新闻自由和西方新闻处理的观念,但香港没有市场;台湾虽没有很大的市场,但台湾在科技产业、IT等方面有优势,而且从未来国家统一角度讲,台湾也会扮演特别的角色。”有鉴于此,陈景祥建议早日建造一个能够代表中国人的财经多媒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