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总领事佐藤重和:明珠蜕变灿烂如一
 
 
  来源:      日期:2007-06-05 10:21

 

  1997年,他坐在香港回归祖国庆典的来宾席上亲证历史一刻;1972年,中日建交成为他到上海复旦大学修读中国文学的最大诱因。半年前,佐藤重和旧地重游,就任日本驻港总领事,今日他以外交家的眼光讲论香港回归十年后的变与不变,顾盼中日两国35年来的风雨历程。

     2006年九月到任的日本驻港总领事佐藤重和,忆
起上一次来港是在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仪式:“那天下着大雨,一切好似发生在昨天。”当时他以外务省中国课长的身份跟随日本外相参加香港回归仪式。

     “我有着深刻的印象,当时整个国际社会对香港的未来发展都十分关注,我也在国内外参加一系列民间和官方的讨论会,与外国专家交换意见。”他沉思着,思绪回到了十年前:“国际社会普遍对香港的未来持有较为悲观的态度,认为香港回归会因此而失去经济活力,从此丧失辉煌灿烂的香港。”

     回归之际曾存忧虑

     佐藤重和回忆道:“国际上都认为‘一国两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表示,当时的日本虽然没有英美等国家那么悲观,但也有一些担忧香港回归后会有些不能预料到的情况发生;“但通过分析知道,中国政府十分清楚香港的重要地位。香港回归涉及整个国际、中国内地环境,我虽没有百分之百的确信,但仍有信心。这一半是来自客观分析,另一半来自自己的希望。”

     转眼间,香港回归十周年,“一国两制”也实践了十年。佐藤重和说:“十年来,香港有变化亦没有变化。”他笑着解释道:变化的是香港继续有新的高楼大厦、新的酒店、新的机场,城市面貌不断焕发新姿,香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些也是显着的变化;而另一方面,香港没有变化,我们没有失去辉煌的香港,没有出现九七年人们所担忧的状况,香港仍旧是颗辉煌璀璨的明珠。香港十年的发展成果意味着“一国两制”的成功。

     背靠内地强大优势

     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的日本,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但自九十年代起,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佐藤重和认为,香港不会重蹈覆辙,“香港的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依赖于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内地的逐步发展香港的经济也能够发展迅速,并不太适用于日本的经验,但是却可以借鉴日本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佐藤重和用“出人意料”来形容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与作为中国南大门的香港和北方的邻国日本息息相关。他说,内地的崛起无疑会吸引更多的日本商人去直接投资,尤其是一些加工制造行业,比如丰田汽车公司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接合作。但是,香港有着独特的优势,是联系中国内地和国外不可或缺的桥梁。

     佐藤重和指出,CEPA虽是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达成协定,但是极大的促进了三地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香港和日本公司创造更多商机。香港自由的营商环境吸引众多日本人前来设立公司,再以香港公司法人的身份享受CEPA的种种有利条件,进驻内地市场。CEPA这种合作模式会吸引更多日本人来香港设立公司。

     港助日企融入内地

     此外,佐藤重和说,香港有着健全的法律体系,这对日本公司很有吸引力。很多日本人对内地的秩序不太了解,在内地工作亦没有经验和人际关系,因此可以通过香港的公司和企业一同进入内地,这对于他们十分有利。由于香港的法律体系完备,若有纠纷发生,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日本清楚的看到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的迅速发展,但香港更是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企业可以通过香港这个桥梁在华南地区进行贸易和投资。

     佐藤重和回忆起七十年代的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但片面注重经济发展而造成了公害和环境恶化。他说,现在香港和内地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应汲取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的教训。

     佐藤重和表示,现在有不少中国学者在认真研究日本经济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很有借鉴作用。虽然两国国情不同、时代背景也不同,但一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所产生的问题会比较多,都会有些相似的地方。比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日美贸易磨擦,当时日本的经济以出口为主导,与现在中国的情况差不多,而现在中国亦面对与美国贸易磨擦的情况。

     环保发展应取平衡

     2007年是中日关系具有里程碑的一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中日关系,有了巨大的发展。”佐藤重和说:“我们期待中日关系继续扩大发展,建交三十五周年是重新认识双方重要性的好机会。中日双方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建交三十五年,但却有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其中有好的事情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佐藤重和表示,正是由于这种密切的关系和广范围的接触,因而会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合作范围、改善发展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和余地。同时,中日邻国必然会有领土问题,为此这是很好的机会去回顾历史,改善现状。他亦认为,目前中日双方彼此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媒体,但是仍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中日两国政府将今年定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一系列的活动已经陆续展开。3月13日在北京举办大型的音乐会,而在香港一直不断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纪念中日共同经历的35年风雨历程。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就有二十多部日本电影前来参展。佐藤重和表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扩大港日关系,促进两地经贸、文化发展,并推动中日关系,加深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
 
  来源:大公报  转自新华网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