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以创建促进文明

时间:2011-09-19 13:46   来源:内蒙古日报

  为了挖掘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重现定远营古城昔日风貌, 2011年阿拉善盟实施了定远营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定远营历史文化街区、古民居、阿拉善亲王府等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对王府东花园及城墙进行恢复,重现了王府东花园古朴、精致的明清私家园林风格,使之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历史文化场所。 徐爱翔/摄

  “十一五”期间,阿拉善盟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手笔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实施了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绿化、亮化等建设项目,使巴彦浩特等中心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镇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周占忠/摄

  近年来,阿拉善盟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提升创建水平,丰富拓展创建内涵,使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和谐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呈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徐爱翔/摄

  在黄河之滨、贺兰山之西,有一座新型现代化工业城市——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多年来,开发区大力发展盐化工、煤化工及甲醇深加工、化工新材料、特色冶炼、天然气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创造出多个世界第一、亚洲第一和全国第一。张 文/摄

  临河至策克口岸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促进了策克口岸边境贸易,也为呼和浩特至额纳济开通旅客列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铁路已经成为贯通东北至西北边疆的运输大通道。捌拾宝/摄

  阿拉善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保证了民族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乌日娜/摄

走在阿拉善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各类志愿者多了,城市保洁员多了,城市绿地多了……相对应的是一连串的“少了”:交通违章少了,卫生死角少了,环境污染少了…… “多了”与“少了”的辩证转化过程,是阿拉善深入实施创建文明城市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近年来,阿拉善盟立足地区实际,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全力构建精神文明建设“六个一”格局,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实现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交相辉映。

  ——把握一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大力实践和弘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多年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阿拉善盟始终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弘扬阿拉善精神为抓手,以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坚持不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阿拉善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将阿拉善精神贯穿始终,使文明创建在干部群众中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进而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产力——这是阿拉善盟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最为重要的经验之一。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常做常新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精神文明主线,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必然要与阿拉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阿拉善盟委宣传部副部长、盟精神文明办主任白志毅告诉笔者,“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不仅准确概括了阿拉善人的精神品质,更指引着全盟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方向。

  ——建立一种机制。阿拉善盟把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养作为战略任务,不断探索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体制与机制,丰富文明创建的载体与形式,坚持“以会促创”,全面提升了公民综合素质和地区形象,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北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2005年起,阿拉善盟每年在各旗、区轮流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形成了“以会促创”的推进机制,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开展一系列活动。多年来,阿拉善盟坚持不懈地开展“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创文明城镇,做文明市民”、“展阿拉善新形象,做文明阿拉善人”等主题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广泛开展“书香阿拉善”全民读书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等,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更通过一场场宣讲会、报告会、演讲会和文艺演出,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与此同时,阿拉善盟十分注重干部素质的教育培训,扎实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和“建设北疆基层党建长廊”活动,通过举办“干部论坛”、“干部素质教育年”和“机关效能建设年”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坚持以提高行政服务和管理水平为重点,扎实推进廉政勤政建设,大力推行阳光政务,着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机关。不断完善青少年教育体系,通过开展“阿拉善精神进校园”、“感恩教育”等活动,推行法制副校长制度,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和心理咨询中心等途径,整合社会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生态教育读本早已走进小学课堂,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家园成为人们的共同责任。

  ——创建一块阵地。阿拉善盟各级党委、政府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加强苏木镇、嘎查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同时,新创建了“居民大讲堂”、“巴丹吉林大讲堂”、“居延讲堂”、“阿拉善干部讲堂”等活动平台,成为各族群众和农牧民学习理论政策、掌握科技文化、进行自我教育的坚实阵地。

  ——树立一批典型。多年来,通过挖掘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全盟各行各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逐渐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典型引路也成为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标杆,涌现出20年如一日扎根沙漠,为治沙造林付出毕生心血的李德平;为祖国边防事业25年鞠躬尽瘁的额济纳旗边防某团副团长纳日图;带领乡亲生态搬迁、转移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李剑英;助人为乐、诚信待人、感动华夏大地的普通居民张菊花;钻研技术、攻克难关的科技尖兵达能太、刘晓华等一大批英模代表和道德模范。

  一个人没有朝气,就没有活力和进步;一个单位没有士气,就没有生机和建树;一个地区没有了精神,就等于失去了支柱、支撑,就没有发展和跨越。在改革发展中,阿拉善盟依靠“阿拉善精神”的强势推动,凝聚了全盟各族人民的强大合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先后涌现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0个、全国文明村镇6个、全区文明旗县3个、全区文明村镇5个。

  ——突出一个特色。军民共建是阿拉善精神文明创建的一大特色。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国防建设,额济纳旗人民主动放弃最好的草场,“三易旗府”,在茫茫戈壁上重建家园。建盟以来,阿拉善盟从国家安全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近年来,阿拉善盟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改善驻军部队生活条件,广大驻军部队也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军民鱼水情不断深化。目前,阿拉善盟先后有5位盟旗党委领导被评为华北地区“忠诚党的武装事业新闻人物”,全盟3个旗均连续保持“自治区双拥模范旗”称号,额济纳旗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旗”。与此同时,军民共建、民族团结、边防执勤、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征兵、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等工作也多次被国务院、北京军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内蒙古军区评为先进。

编辑:王新妍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