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通报称,近期在网络上流传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规定的47号公告”、“歼-10B战机试飞坠毁”、“国刑警学院95届缉毒班毕业生已全部牺牲”等均已查明属编造的谣言,有关部门已依规对制造和传播这些谣言的责任人和网站予以惩处。
依法依规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的责任,体现了有关部门净化网络传播环境、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惩治不良网络传播行为的良好初衷,其出发点值得肯定。不过,相较于公权力部门的干涉和管制,以激活网络自净机制和重建信任关系的方式阻遏谣言,显然更有效也更能被网民接受。
无论是建议对网络严加管制的人,还是主张让网络自由发展的人,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网络大大缩短了谣言的生命周期。从假冒的“国税总局47号文件”,到“金庸被死亡”的传闻,再到“歼-10B战机试飞坠毁”之说,尽管它们在某个时间点被传得有鼻子有眼,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基本都在很短时间内被媒体、有关部门或网友迅速辟谣——有些谣言存活的时间甚至没有超过半天。
谣言变得更“短命”,主要有赖于网络自身的自净机制。一方面,在网络时代,辟谣的成本大为降低,被卷入谣言的个人和组织能够第一时间借助网络以正视听;另一方面,随着微博、社交网站、即时通讯工具等新媒体渐成主流,数以亿计的网民有多种突进自行证伪某些谣言,尤其一些网络意见领袖对谣言的深究,起到了去伪存真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大量热心网友,建立诸如“微博辟谣”、“谣言粉碎机”等自发组织,及时戳穿了谣言,维护了网络环境。有鉴于此,要想在网络舆论场起到激浊扬清的效果,理想之法不是让网民们不能说话,而是鼓励网民们多说话,进而在这种信息自由传递的过程中,充分释放网络自净机制的魅力。到目前为止,网络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媒介形式,网络舆论场中的信息流动越自由畅达,越能让真相对冲谣言的生存空间。
除了最大限度地激活网络自身的自净机制,阻遏谣言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在于重建全社会的信任关系。毋庸赘言,我们如今正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有很多人之所以信谣传谣,往往是因为对官方提供的信息不够信任,只好“宁可信其有”;而见惯了一些政府部门掩盖争相和公然撒谎的行径,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官方越辟谣,网民越相信”的吊诡局面。解铃还须系铃人,应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在全社会范围内重建信任关系。网络时代,撒谎和造价的成本将前所未有的高,必须彻底摒弃以往试图瞒骗公众的侥幸心理,主动地以准确而权威的信息抢占舆论高地,在一种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与网民对话。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没有网络之前,谣言和辟谣就一直存在,网络时代并没有产生更多的谣言,只不过网络的传播特性使得谣言比过去更容易被注意到,也更容易被拆穿。因此,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好还是用网友能接受能参与的途径去解决,不妨给网络一些时间,给网络一些空间,给网络一些自由,给网络一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