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英”拓展至“草根”、从“围观”名人到网络社交,用户爆发式增长,功能不断衍生,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微博正在成为我国互联网的主流化应用。
逐渐长大的微博,对微博链条上的各方都带来了新改变,新体验,以及新挑战。这些新的改变,形成一种微合力,对社会各领域渗透不断深化,加速改变传统的话语结构,赋予社会各阶层更多的话语权,影响着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的变革。
一些影响是积极的。通过微博,大爱在播撒:7·23高铁事故中,普通大众通过微博传递救人信息,动员献血力量;农民蔬菜瓜果滞销,网民通过微博帮助化解;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展与民众沟通空间。
一些影响则是消极的。负面舆论和非理性声音在微博环境下极易迅速传播,谣言、谩骂、抄袭、恶意攻击等喧嚣在微博上也从未停止。微博的双刃剑作用十分明显。
正由于微博的两面性,越来越多的微博用户意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毕竟,影响大了,责任也就重了,对秩序的呼吁也就相应响亮起来,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秩序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当下,这种秩序共识正在微博群体中形成,理性在成长壮大,自控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表现之一就是,为应对“微谣言”,网友自发成立辟谣联盟,自觉维护微博净土。
自律离不开他律,离开他律,自律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政府所要做的是,顺应形势,凝聚各方共识,将其升华为共同遵守的法律法规。这一升华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微博链条上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说,微博的力量,是根植于开放的力量,关键在于公众的热情参与。动员公众的力量是根本。因此,共建的理念不能被搁置。
共建秩序,需要普通用户既出力出智又尽义务,将提高自律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视为使用微博的标配素质;需要微博平台商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告别同质化竞争,利用差异化推动微博发展,建立起“防火墙”机制;需要政府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创新管理。
秩序的本意不是为了束缚微博的发展,而是促其健康成长。微博管理,需要摸清微博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社会动员力强的特性,“因材施教”,在用中管,以用促管。对于微博,为政者应该有宽广胸襟,要看到,多数网民是善意的。通过互动,政府部门可以对照镜子寻找不足,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
目前,微博的主流化还在起始阶段,前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营造环境,塑造微博积极特质,遏制其消极作用,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彼此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