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东来说,2011年12月20日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的广州、江门两市金榜题名,正式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科状元”。这一成就的取得,对于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羊城意义尤其非凡。披肝沥胆13载,凤凰涅槃文明城,羊城人民怀揣了13年的“创文梦”从此圆满。
1998年,广州提出了“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城市发展战略。那一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十大城市前三甲的广州的若干梦想中的一个。2004年6月,“创文”真正进入广州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从此,“创文”这个缩写词一直伴随着广州的成长,一梦13年。其中,2008年的广州与梦想失之交臂,惠州、东莞两市进入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省会却铩羽而归。今年9月,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友泉对媒体回顾,2008年失利,市民满意度不高是主因。时值广州承办亚运会前夕,道路扩建、地铁施工等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加上一些施工工地不文明行为,超载、淤泥散落和扬尘,泥头车还频发事故,城市脏乱现象比较突出,在某种程度上给市民生活造成不便。尽管从广州发起创文冲刺之日起,市委、市政府就认为其方向是以“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但是客观现实决定了民意在2008年无情地忠于自己的感受,那一年的广州“创文”惜败。
应当承认,广州借助亚运这一契机,城市环境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政务、平安、宜居、文化、惠民环境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大提升,今日之花城焕发出一种蜕变的美,而且这种美获得了市民的普遍认可,环顾一些亚运景观,并未因亚运的远去而远离市民的生活。突击式“创文”曾是广州的软肋,因此市民无法发自心底地认同政府不厌其烦地参与“创文”活动,这是“创文”在此前的失败中最值得记取的教训,也是这次广州“创文”圆梦最具价值的改变——常态化建设。诚然,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和城市文明力量的成长,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并受人尊敬的城市,这是广州一直为“创文”坚持不懈的动力。但是,“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牌只意味着昨日的成功,是过去13年广州城为之所实现的自我超越,今后,这个城市将如何前行,如何发展,如何继续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如何将核心目的始终定位为“惠民”,如何在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中越行越远,那只有留待岁月的检验与洗礼。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广州“创文”远非倡导街头无垃圾、交通有秩序等细节文明那么简单,更在于构建支撑幸福广州的软实力。对于这个更深层次的命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躺在功劳簿上自满自足、停滞不前。一座城市是否有资格跻身全国文明城市,首先必须回答几个基本问题:政务环境是否廉洁高效?法治环境是否民主公正?市场环境是否公平诚信?人文环境是否健康向上?社会文化环境是否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便利?社会环境是否安全稳定?生态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创建活动是否扎实有效?这几个硕大的问号应该始终成为萦绕于广州主政者心中高悬的利剑,成为广州城里每一个人为之校检的标准,每一步追问都催人上进。
广州“创文”于今朝涅槃,用一块金牌弥补了这座“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的中国经济“第三城”13年来深深的遗憾,但是对于“文明”二字而言,必将花费我们一代人乃至几代人不懈的坚守才能达至,从这个角度而言,文明,我们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