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浦东的陈小姐有个“特殊习惯”:每次开车上路,只要发现不文明驾车行为,就想办法用手机拍下来,“晒”到网上请大家讨论……她的举动得到了浦东新区文明办和交警部门的支持,一个青年文明风尚活动由此产生沪上数十家车友会集体参与“黄眼睛”行动,招募志愿者拍摄不文明驾车现象,提醒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
谁说文明宣传活动总是“古板面孔”?在浦东,宣传和追求文明的方式也能很“酷”、很时尚。文明创建的理念和居民对文明的认知,在这里以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同时升级换代迸发出新活力。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说,浦东开发开放从来不是经济的单兵突进,而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发展,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的融合飞跃,这其中,城市文明建设始终贯穿其间。
举全区之力自我加压,功夫不负有心人。昨天喜讯传来浦东新区再获“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志愿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在浦东高行镇,一群“爱心妈妈”活跃在志愿服务中。这几天,她们分成4个小组在东沟地区最繁忙的东沟路东靖路口“站岗”,又在公交车终点站引导乘客、清扫垃圾。她们的付出,让居民们感受到焕然一新的出行环境:乱停的私家车不见了,乱闯红灯的非机动车变少了,独自上学的孩子也能安然过马路了。
荣膺“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殊荣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全由高行镇退休职工自发组成,平均年龄超过60岁,从2008年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各种公益志愿活动,清除垃圾、铲除小广告,无微不至地在福利院照顾孤寡老人,服务世博,用奉献传递爱心、用爱心传递温暖,用温暖感动并感染着大家。
无论大型活动,还是社区事务,志愿者正逐渐成为浦东社会管理的新力量,这折射出浦东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在浦东航城、施湾等社区,几十位能干的妇女楼组长以满腔热情促邻里和谐,不仅是能说会道的调解高手,还是身体力行、各有所长的多面手。走进最早试点“楼组妇建”的航城社区,近九成居民都能说出自家楼组长的大名,很多人脱口而出的是楼组长的“昵称”,只要楼组长招呼一声,八成居民愿走出家门参与特色楼道创建。邻里关系往往淡漠的城市小区,有了“新意”。
“创建为民”解决“急难愁盼”
连续两个春节,浦东的机关干部节后上班第一天先给老百姓汇报工作,深入全区1123个居村委倾听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项名为“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的主题活动拉近了干部和百姓的距离。
“改革当先锋、转型出功能、群众更幸福”,这是浦东加快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宗旨所在,而创评“全国文明城区”,也要坚持“创建为民”,让百姓得实惠。
从去年10月22日正式开馆到现在,浦东图书馆已服务数百万人次。这里举办了近百场人文艺术展览和文化讲坛,不计其数的免费电影和讲座每周都有。“规划设计时,浦东图书馆就辟出了大量‘公共空间’,”馆长张伟告诉记者,“我们既要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又要适应市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引领,浦东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为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套餐”,帮助提升市民综合素质。
浦东展览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三民”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陆续建成投用,40个街镇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面落成,96.9%的居、村都有了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达到339个。如今,浦东每月有东方市民音乐会、街镇“百场文艺巡演”,每周有社区组织的“周周演”活动,每天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会。
今天,新的文明“升级”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