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一个因煤而富,也因煤焦产业发达而备受污染、脏乱、拥堵之苦的资源大县。
襄垣,一个因加快转型,产业升级,城市功能提升,城乡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强县。
2010年秋天,当汽车开下高速公路襄垣出口,迎面而来的古韩大道先让人感到一种大气:宽达90米的宽阔大道中间流淌着清澈的人工河,河岸上、公路边全是绿化。在太长高速襄垣出口与208国道交汇处,凌空架起的立交桥使运煤车辆和过往车辆实现了完全分离,昔日洒满煤渣和灰尘的古韩大道变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观公路。
接近县城时,一座高15米、东西南北四向均超过1公里的三层大型立交桥拔地而起,行人、车辆和火车各行其道,井然有序。进入县城,首先看到一片宽阔的水面和临水而建的市民公园,精心修建的绿化带呈现出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纹样。
东湖,水域面积达1600多亩。“在太行山上,你到哪里去找这么大一处湖泊?因为有了这湖水,襄垣可以算得上是北方水城了。”同行的当地朋友说。
放眼望去,街道整齐,绿化美观。在城中的小广场上,姹紫嫣红的鲜花绽放,新建的住宅小区里,还盖起了江南风格的亭台楼阁,仿佛让人觉得置身江南。而这里,却还是太行山区。
襄垣,它怎样以全新的环境和品位定位人们的新生活?新的城市高度又为当地产业经济确立了怎样的风向标?为什么一个全新概念下的新城会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最有力的依据和最强劲的动力?
“你干不了,就给你换位子”
85岁的离休老人孔富荣住在襄垣北关村,孔大爷说,几年来,政府在这条臭水沟上建起了漂亮美观的大桥,污水经过处理从地下流走。2009年夏天,河岸又种上了油菜、松树等植物,春天到来,这里鸟里花香。“不光是这里,整个襄垣县城都变了,县城变大了,道路宽阔了,树木增多了,每天走在这大街小巷,心情那个舒畅啊!”孔大爷说:“咱襄垣变得这么快,这么美,那要感谢一个人——张红星书记。”
2007年11月15日,张红星走马上任襄垣县委书记。
此前,他在壶关主政5年,成绩斐然。这位曾在市委机关工作多年,温文儒雅的县委书记坦言,人家都说襄垣是个好地方,有钱,干部勤,民心顺,本想着来这里工作可以轻松一些。没想到摆在他面前的是更大的难题——工业经济后劲严重不足,农业长期以来没有龙头企业,生态被破坏,环境被污染,大批的下岗职工和煤矿采空区塌陷户需要安置解决,特别是大家反映更多更强烈的县城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都需要他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
张红星在襄垣接见的第一个地方官,是城建局长王德鸿。王德鸿至今记得,“张书记说,你干不了,就给你换位子”。谈话回来,他心里就想,襄垣的城建,怕是要有大变化了。
一个新政方案在张红星的头脑中浮现并逐渐清晰。新政的主线就是城建。
与此同时,一个以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工业、农业、生态、开放、和谐整体推进,民主、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框架初步定格——那就是“创环境、促发展、上项目、促‘三化’,变作风、促落实,抓党建、促和谐”的发展思想;“强工富县、惠农稳县、城建靓县、开放活县、生态绿县、和谐兴县”的发展战略,“跻身全国中部经济强县,建设全省生态大县,争创全国文明、卫生、环保、园林县城,争当全省小康、和谐社会建设先进县”的发展定位;“一年有变化、二年新变化、三年大变化”的发展目标跃然纸上。
2007年11月28日襄垣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的召开,拉开了这个宏伟蓝图的建设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