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抚平创伤 团结凝聚力量

时间:2009-07-31 15:23   来源:人民网

  20天里,各族人民群众心手相连,彼此安慰,共度难关。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边城流传,而这些关于爱心的故事,也必将积淀成更加牢固的民族大爱,化作继续前行的力量——

  7月25日,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第20天。

  阳光下的乌鲁木齐繁华依旧。大商场的巨幅促销广告鲜艳夺目,路边小店播放的流行歌曲吸引着如流的行人,一度让人感到幸福的堵车渐渐又成了生活的烦恼……

  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这个城市和城市里的各族居民,展现出令人动容的自我修复能力。

  20天里,各族人民群众心手相连,彼此安慰,共度难关。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边城流传,而这些关于爱心的故事,也必将积淀成更加牢固的民族大爱,化作继续前行的力量。

  播洒阳光传递笑脸

  一场名为“雪莲花”的专项志愿服务,给刚刚经受创伤的城市送来丝丝清凉。

  7月10日,自治区团委和乌鲁木齐市团委联合发出志愿者招募公告,市民的踊跃程度远超组织者的预期。公布的两部电话被打爆,前来报名点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13日,尽管报名时间已经截止,乌鲁木齐团市委8楼的办公区仍挤满了人。各个民族的年轻人围在办公桌前,认真填写登记表格,一些填好表的仍不肯离去,不停地央求工作人员:“能不能早点让我上岗?”。

  “我要和我们的民族兄弟一起去抵御和承受伤痛!”65岁的石河子大学教授张志尧因年龄原因被工作人员劝返,焦急地表白心迹。“如果成为志愿者,我将会尽全力温暖这些受伤的群众!”维吾尔族大妈古丽得知自己没被录用,仍极力争取道。

  坦诚的话语,急迫的神情,传递出心底的爱。

  周华是位老师,凭借多年与家长和学生的交流经验,她获得了入户进行心理干预的工作。“许多人把情绪藏在了心里,通过互相倾诉把积聚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会好些。愿把阳光带给更多的人!”她笑着说。

  似曾相识的笑脸,在奥运赛场,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他们也曾这样微笑着,传递着自信、坚毅与爱。

  “给病人洗脸、喝水、喂饭、叫护士换药、上洗手间。”医院走廊里,志愿者邓莉燕用低沉的声音介绍她的工作,双眼布满血丝。来自新疆伊犁的邓莉燕在郑州的一所医学院上学,尽管照顾他人对于这一代人来讲有些难度,但她的语气中透着认真与负责。

  见到禹园时,她正要陪罹难者家属前往殡仪馆。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此次最早开展工作的志愿者之一。自从走近这个家庭,她一直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抚平悲伤。

  “我们更多的是陪伴和倾听。”禹园说。温暖的拥抱,轻轻的拍抚,柔声的劝解,禹园说,就是要通过这些,让他们知道:“我的心和你很近,我能理解你,我也尊重你。”

  让禹园欣慰的是,这一家人接受了她,并主动跟她坦陈悲伤。“现在他们心情渐渐安静了,当然这也跟政府的处置得当有关,他们的合理诉求都得到了满足。”禹园说。

  20日,乌鲁木齐街头行走的人们,总能与“笑脸”撞个满怀。一场名为“我的微笑我的爱”为主题的活动,让街头充满了笑意。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把笑脸贴贴给一个个路人,并嘱咐他们要把微笑传递给更多的人。“用笑脸去感染大家,使我们这个城市早日恢复以往的生机。”志愿者于洋说。

  其实这些天,在街头,在车站,在社区,在医院……志愿者的笑脸已绽放在城市的许多角落,并努力着,重新点燃这座城市的活力。

  涓涓细流暖人心扉

  “我不是警察,不能拿起武器保护百姓;也不是医生,无法拿起手术刀医治伤者。但我有血,我的鲜血能救人。”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献血者,留下这句如同宣誓书的话。

  血库告急如同无声的命令。6日,各族群众开始自发涌向血站,许多血站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连日来,乌鲁木齐的各个血站,聚集了浓得化不开的民族亲情。

  7日一大早,乘车赶了150公里路的16名侨眷来到乌鲁木齐血液中心,他们都来自新疆知名侨乡——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阿克苏乡。由于报名献血的人太多,最终挑选出这16位代表。

  “滴滴鲜血不但可以看作是各民族血肉相连的象征,更是联系和增进各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46岁的侨眷阿得力汗·爱里瓦尔别克说。

  血液不分民族,兄弟本就一家。

  “让我们的血流到那些急需血液的各民族同胞的身体里!”维吾尔族汉子托尔洪·吐尔逊豪言动人,他从小居住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杂院,跟很多汉族朋友一起长大,亲如一家。

  “我身体好,多献点没事!”维吾尔族阿妈热孜汉伸出胳膊,对工作人员说。体检后,她献了300CC。由于来得太早,热孜汉等了3个多小时血站才开门,手里提的50个熟鸡蛋,都已分发给排队献血的人,甚至没给自己留一个。她还后悔带的太少:“我还要带更多的鸡蛋再来!”

  家住在红十月小区的周小末和丈夫带着女儿一起献血:“那么多人受伤,我们也想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见爸爸、妈妈都献了血,10岁的女儿菲儿也坚持要献,得知自己不符合条件还很不高兴。

  很快,用血紧张得到缓解,血液库存甚至超过了“7·5”事件发生前,仍不断有电话打来预约献血……

  “同志,我想捐一箱消痛贴可以吗?”一位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大箱子问。

  “谢谢,当然可以。”一位工作人员热情地上前招呼,“请您到这边登记姓名、单位和电话。”

  “不用了,不用了……”男子放下箱子,转身就走。

  “您怎么称呼,贵姓?”工作人员起身追上去问。

  “你就写一个好人吧。”说完,男子快步离开了。

  这是发生在一个慈善捐助点的一幕。连日来,在新疆慈善总会设立的捐助点,类似的故事在不断上演。许多市民放下钱物就走,工作人员只能根据相貌衣着登记下性别、年龄和民族。

  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专为善后、救治、安抚、帮扶等工作设立了“民族团结互助基金”。截至23日18时,自治区这个基金已累计收到捐款25901.75万元;截至23日17时,汇聚到新疆慈善总会捐款也已达到5247.72万元。

  爱心在传递,点滴成海洋……

  彼此温暖携手前行

  “我是一个男人,还是一名警察,应该更坚强,但我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位一直在一线处置事件的民警哭泣着,向心理咨询师坦陈心迹,“如果有选择,这辈子我都不想再提那一天……”

  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恐惧打断,事件过去了,许多市民并没有走出那天的阴影,失眠、多梦、爱哭、幻想……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人人都能感受到痛,失去亲人的更是痛彻心扉,我们除了要坚强面对,还要学会释放。”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伊其忠,在为医护人员做“灾难后急性应激障碍”知识讲座时说。

  医院、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机构、社区干部、志愿者等,迅速组成一个温情的服务网络,一起为这个城市疗伤。

  疗伤,还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在各个社区、单位、市场……朝夕相伴的各族群众正用点点滴滴温暖着别人,也温暖自己。

  20日中午,乌鲁木齐华凌市场内,一家刚刚装修好的餐厅开张。老板阿迪力·阿不力米专门登门邀请汉族邻居,午宴上,上百位邻居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21日上午,天津路街道办事处东方社区门口,一幅12米长的画卷就地铺开,50位小朋友用水彩笔画出各自的心愿。9岁的艾克坦指着画纸说:“这个是我,我拉的是汉族小朋友。我们要一起玩,一起上学,要永远做好朋友。”

  带着关心敲开邻居的门,送上本民族特色的饮食;齐聚在小区院里,一边吹着乌鲁木齐的晚风,一边闲聊……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心门正在打开,创伤已在抚平。

  “来,巴郎子,我喊一二三,大家一起放飞……”22日,红山农贸市场百余名各族商户和孩子们一起,放飞了400多只鸽子、啄木鸟和麻雀。一直相处融洽的各民族兄弟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挥别阴霾。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相扶风雨中,危难见真情……你我一家人,爱才那样深……”深情的歌词,配以舒缓旋律,通过电视台反复播放,正在新疆各族人民中间传唱开来。歌的名字叫《一家人》,由各个民族的歌手唱来,犹如一剂温和的良药。

  温暖的讯息扑面而来。著名诗人、散文家周涛深情讴歌新疆:“戈壁的怀抱也是海的怀抱/敞开着,拥抱四面八方的人们/圣母的乳汁/不拒绝要求生存的儿女/天山的乳峰就裸露在蓝天下/让儿女们仰望那骄傲的美/却不容恶者亵渎”。

  “虽然发生了七月五日那样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但抹不去人们对新疆的爱,抹不去新疆之大美,抹不去新疆的未来。让我们用爱来修复心灵,修复城市,还原新疆的神奇和美丽。”新疆各民族知名作家、艺术家百余人联合发出的《中国新疆作家、艺术家告世界书》,也是一纸动员书!

  修复心灵,修复城市——“不是一阵歪风就能吹倒天山,不是一场冰雹就能毁掉草原!”已是历经风雨后新疆各族群众的共识。他们于创伤中挺立,彼此温暖,携手前行!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