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接受采访:谦虚对待历史 考虑年内再访华
 
 
  来源:      日期:2007-04-09 14:01

 

  4月6日,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在日本东京的首相府独家专访安倍晋三首相。安倍在采访中指出,用谦虚的态度对待历史,过让更多的中国朋友理解战后日本走过的道路,他坚信“冰”一定能够融化。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高端访问):

  东京涩谷车站

  记者水均益:观众朋友你好,欢迎你收看高端访问。

  经过了将近三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从北京来到了日本首都东京。这里是东京最繁华也是最标志性的地段――涩谷车站广场。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带有汉字的广告、招牌举目可见,一种感觉油然而生,中日两国是如此地接近。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中日两国在政治、甚至是在心理上的这种距离却是如此的遥远和隔膜。

  当然造成这种遥远和隔膜离不开中日两国近一百年的关系和历史,也离不开近些年来,日本政界的一些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的文过饰非,以及起伏不定。其实所有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和平友好才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去年十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那么四月十一号,也就是在樱花盛开的时节,中国总理温家宝将对日本进行访问。这是中国总理七年来首次访日。中日两国的关系面临着改善与发展的重要的机遇。

  那么今天的日本人是怎样定位中日关系的,他们将怎样迎接中国总理的到访,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中日之间的种种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一个也是最直接的一个人选,当然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下来我们就到离这儿不远的首相府对安倍晋三进行一次独家专访。

  安倍坚信谦虚对待历史能“融冰”

  水均益:首相先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也是在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接受我们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您是否有什么样的信息能够传递给我们在中国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

  安倍晋三:你们好,我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我认为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我希望日中两国关系能发展成为战略互惠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两国国民加深相互了解非常重要。对此次温总理的日本之行,包括我在内,我们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我期待借温总理此次访日之机能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朋友前来日本访问。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日中两国为了推动日中友好,特将今年定为文化体育交流年,在日本,我们请来了演员兼歌手酒井法子和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出任亲善大使。我希望这个文化体育交流年取得成功,我也期待着更多的中国朋友能关注、并且亲自参加这项活动。这是活动的标识,中国CHINA的C和日本JAPAN的J,一起组成了一个心的形状。

  2006年9月,尽管安倍晋三在竞选中提出改善中日关系,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前领导人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陷入了僵局。中日高层长达5年没有互访,故此日本政界和舆论推测,安倍晋三当选首相后主动访华尚需时日。

  然而,2006年10月1日晚8:50,日本共同通信社发出一条题为“10月8日举行日中首脑会谈,安倍首相即将访问中国”的新闻,这个消息引起媒体的广泛注意。第二天,10月2日下午,安倍晋三在众议院答辩在野党质询时,人们领悟到,安倍晋三已经下决心要到中国访问,破冰之旅就此启动。

  10月8日,安倍晋三与夫人安倍昭惠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他和夫人挽手出现在中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是5年来日本首相首次访问中国,这也是安倍在出任首相13天后第一次出访。想到中日关系长达五年的冰冻,媒体称这次访问是一次“破冰之旅”;安倍晋三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就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中日之间持续了5年之久的关系寒冷开始回暖。

  虽然已经从寒冷到回暖,但要使以往的冰霜变成一江春水,还需春风化雪。

  四月东京,樱花盛开。在这个美好春天来临之际,应安倍晋三首相的邀请,中国总理温家宝将于4月11日抵达这里,开始了对日本进行访问,这是一次“融冰之旅”。

  水均益:去年您的访问被称为是“破冰之旅”,那么今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他自己也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融冰之旅”,这里边毕竟还是有一些冰,在您看来这些冰是什么?

  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我认为不论何时,都要用谦虚的态度对待历史。我想,今后通过让更多的中国朋友理解战后日本走过的道路,这样“冰”就一定能够融化。

  水均益:非常感谢。刚才您提到了再过几天温家宝总理就要来采访日本了,我想问一下首相,您准备怎样迎接温总理的到来,另外您感觉到温家宝总理到日本来访问,会为两国确定的战略互惠关系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推动力量?

  安倍晋三:四月的日本,大地回春,冰雪融化,新芽吐绿,花儿绽放,能在这样的季节迎接温总理到访,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曾经在去年访问中国时会晤过温总理,后来又在宿务岛的东亚首脑峰会上进行过首脑会谈,这次是我第三次与温总理见面。同时这也是中国总理时隔7年访问日本,我衷心表示欢迎并给予高度期待。我在去年10月访问中国举行首脑会晤时与温总理达成了共识,要将日中两国关系发展成为战略互惠关系。我认为双方在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还有地区形势、朝鲜问题、联合国改革等各种课题,有许多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我期待此次温总理来日本访问,包括首脑会晤在内,双方能取得具体成果。

  今年是中日关系正常化35周年,35年前,中日两国领导人经过共同的努力,在中国政府与人民的宽容和当时日本政府诚恳面对对历史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是两国关系历史性的跨越;是造福于中日两国、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外交伟业。

  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十年后,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引发了第一次教科书事件。这次事件经过中日高层磋商,日本政府表示按照《日中联合声明》精神负责尽快加以解决。

  此后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中日关系都在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中运行,尤其是199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布无条件投降五十周年之际,代表日本政府就历史问题发表谈话,明确表示愿正视历史,承认侵略,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次讲话获得了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肯定与好评。

  20世纪末,中国政府本着中日关系的大局,推动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应该说,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前三十年中日友好合作是主流,尽管其间有杂音起伏,但在中日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都得到了双方可以接受的结果,总体关系是向积极互利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2001年开始,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右翼势力炮制的历史教科书,日本前领导人不顾中国及亚洲等国家的感情与意愿,连续6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一系列行动,不能不引起被日本侵略战争所伤害中国以及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与特别的注意。

  2006年10月,安倍晋三以高票当选日本新一任首相,在竞选过程中,安倍晋三发出改善中日关系的信号,提出努力修复、改善遭到损害的中日关系。这个信号引起国际社会和中日双方媒体的关注;安倍晋三就任12天后,决定把中国作为就任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踏上访问中国的旅途,对中日关系的改善作出了积极有益的举动。

  2006年12月26日,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此项研究将“通过对中日之间2000多年的交往史、近代的不幸历史以及战后6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史的共同研究,加深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增进相互了解”。

  水均益:非常有感触,首相先生提到了春暖花开。的确,去年您的访问被称为是“破冰之旅”,那么今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他自己也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融冰之旅”,当然我们感觉到中日关系的确进入了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但是反过来首相先生也有一些分析,注意到无论是破冰之旅,还是融冰之旅,这里边毕竟还是有一些冰,在您看来这些冰是什么?会不会是一些类似于参拜靖国神社的历史问题?

  安倍晋三:日本与中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看来世界各国都是这样,那就是互为邻居的国家往往在历史上,背负着各种各样的过去。作为日本首相,我认为不论何时,都要用谦虚的态度对待历史。日本战后六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和平发展,成为对全球做出贡献的国家。我们通过ODA(政府开发援助)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合作。我想,今后通过让更多的中国朋友理解战后日本走过的道路,这样“冰”就一定能够融化,我坚信这一点。

 
  安倍直言:中国的发展是日本的巨大机遇

  即便是在中日领导人互访中断的那5年里,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依然正常。毫无疑问,中日两国已经互为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形成越来越密切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

  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势头,在日本国内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日本著名财经杂志《日经BP》曾在封面上刊登过这样一幅漫画:一条象征“中国制造”的蛟龙凌空飞舞,一艘有“日本制造”标志的轮船即将倾覆,轮船上的人乘小船惊惶逃生。《日经BP》这幅漫画透露目前出现在日本政界、工商界的一种担忧的心态。

  国际舆论分析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后,日本经济逐渐爬升到世界第二位。然而,20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加强,经济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第四,国际评价谈及世界未来十年的话语内容已经是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上的等量齐观,加上中国自古就是亚洲大国,今天又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影响巨大。中国的发展态势让日本深感国际竞争的紧迫,尤其是日本经济一段时间来驻足不前,“中国威胁论”自然会在日本的一些人中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泉内阁是日本经济渴望走出困境中产生的一届政府,而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是第一个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按照日本国内舆论的政治分析,安倍晋三被认为是战后一代新生的民族主义者,这一代人成长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历史负担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他们渴望将日本变成“正常的、符合实际国力的、能够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大国,希望日本能够从历史阴影中走出,尽快得到世界认可。安倍晋三能够竞选成功说明战后一代新民族主义在日本政坛正在主导日本政治走向,但是,他们在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在中国因素。

  日本民间就此出现了这样的比喻,中国在日本的西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同在日本西面站立起一座日渐高大的中国长城,使日本午后的阳光日渐减少。尽管这是坊间戏言,但这也反映出面对中国发展现实,日本人确实生出一种辉煌渐逝、独领不再的感受。

  水均益:首相阁下,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就是您和您的政府,对于中国的发展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因为中国这几年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以至于也在日本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的快速高速的发展对日本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一种威胁,您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安倍晋三:关于中国的发展,前任小泉首相也曾说过,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而且不光对是日本,对东亚、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我认为,通过中国的发展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共同分享的。在经济方面,日本企业在贵国投资获利。此外,商品的出口既给中国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为日本企业带来了利润。日中之间的贸易额这五年来翻了一番。而且贸易额连续八年创下新高。就在十年前,还没有人能够想像,日中贸易额会超过日美贸易额。但连续三年,日中贸易额超过了日美贸易额。在日中关系上来看,我认为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在安全保障方面,我认为双方通过持续地相互对话,有助于消除人们认为中国具有威胁的印象。中国连续十九年军费呈两位数增长,而且中国军费开支的透明度不够,有这种观点。在这些方面,我想通过中国方面的解释和说明,认为中国具有威胁的人也会逐渐减少。

  水均益:的确我们也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前两天在北京接受驻中国的日本记者采访的时候,也回答了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如果没记错的话,温总理的意思就是说中国作为这么大一个国家,相比之下,国防,无论是开支还是它的军费,和发达国家,甚至和有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非常的低的。当然也许您说的这个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说需要两国之间的一种沟通,需要两国之间的一种理解或者说相应的一种对话的这样一种机制,我想问一下首相先生,这次温总理来关于比如说两国之间的经贸的那样一种高层的对话的机制会不会启动?您对这个预期是什么?

  安倍晋三:在此次温家宝总理访日之际,日中经济高层对话将会启动。

  目前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对中日关系前景抱有信心,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说:日方高度重视胡锦涛主席就发展日中关系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愿按照日中间三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和原则,从战略高度为日中关系改善和发展作出贡献。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讲到一个道理:中日两国是大国,是近邻。朋友可以选择,邻居必须共处。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选择,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句,温家宝总理在与安倍晋三会谈时曾引用它来描绘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这也是对2006年底以来中日关系发展轨迹的最好诠释。

  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一直是推进中日友好事业发展的基础力量。目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占到日本外国留学生总量的60%以上;在中国训练并参加中国国内联赛的日本兵乓球运动员福原爱也成为深受中国球迷们喜爱的日本瓷娃娃;2006年,中日两国千余名高中学生实现了互访。中日两国青少年间的交流与了解,让人们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时间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建中日民间的相互了解,所有这些,无疑会对中日两国构筑“战略性互惠关系”起到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水均益:首相先生您刚才提到了中日关系发展,今年又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应该说中日关系要实实在在友好下去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这里边恐怕某种程度上要依赖年轻人,甚至是下一代,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好的建议或者说期待?

  安倍晋三:我认为要发展面向未来的日中关系,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年轻人互相交流、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在日本留学或是来日本工作、旅游。日本也有很多留学生和公司员工去中国学习、生活。为了能进一步扩大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我在参加今年在宿务举行的东亚峰会时,提出了《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我们计划今后连续5年,每年都邀请6000名青少年访日。当然,我也期待其中能有很多中国朋友来日本访问。年轻人对相互的文化、历史、现实多加以了解非常重要。我想这可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有利于共创两国的未来。

  水均益:我好像还听说日本政府准备为今年到日本访问的第100万个游客颁奖,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属实?

  安倍晋三:我还没听说,也许负责这次活动的大臣对我也采取保密措施呢。但我想也许这可能是真的,我希望中国人多多来访,争取达到100万人次。

  水均益:您会接受温总理邀请您访问,在下半年再次访问中国的邀请吗?

  安倍晋三:我去年10月访问过中国,此次温家宝总理将于4月访问日本,我考虑在今年年内访问贵国。

  水均益:因为温总理说您上次的地方时间太短了,地方也太少了,所以可以下一次在中国看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中国的情况。

  安倍晋三:下次再去中国,我希望时间能更充裕一些,我还很想能和中国的民众进行交流。

  背景资料:探寻安倍老家

  这就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老家山口县。这里风光秀丽,历史古迹比比皆是,在历史上,山口县曾经有陆地与朝鲜半岛相连。在朝鲜海峡形成、日本成为岛国以后,大陆文化仍然通过山口县传播到日本各地。也因此山口县从古代就成为日本国内主要的运输通道,而在明治维新时期,较早接触到西方思想观念的山口更成为改革思想的发源地,被成为“明治维新胎动之地”,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口县对日本的重要性还体现为,到现在为止,它已经为日本贡献了8位首相,在吉田松阴纪念馆里,7位前任首相的蜡像安放在这里。这七尊蜡像说明了山口县在日本政坛上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也曾是日本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1991年,安倍晋太郎是当时日本首相选举呼声最高的候选人,然而在最终结果尚未揭晓前,安倍晋太郎因病去世。父亲的去世对安倍晋三产生了巨大影响,1993年,他参加了国会选举,从此正式走入政坛。

  去年在决定出马竞选自民党总裁之后,安倍晋三曾在山口县长门市父亲的墓前发誓:“不忘初衷,竭尽全力。”

  2006年9月20日,在生日的前一天,安倍晋三赢得了选举,正式成为了日本第90任首相。他也是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这也意味着安倍晋三可以为一生投身政坛的父亲站在首相蜡像队列中了。

  安倍畅谈政治抱负 主张“美丽日本”

  水均益:听说在您竞选的时候您曾多次去您的祖坟,父辈的坟墓前面去告祭,我知道您出身于政治世家,这样的一种背景对你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遗产,有什么样的压力没有?

  安倍晋三:我出生在一个政治世家,我是看着祖辈和父辈政治家的身影长大的,耳濡目染了他们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学到了政治家一定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有时不怕诸多的批评,甚至要不惜自己的生命,去推动事物的进展。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政治家。确实,把我和父亲以及同为政治家的祖父做对比,有时候会感觉到压力,但这也是选择了同一道路的人的宿命。

  水均益:您在日本从政实际上只有13年的时间,但是只有这13年的时间您就当选首相,能不能在这儿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您个人的理想,特别是政治抱负是什么?

  安倍晋三:我希望把日本建设成为每个日本国民都能以生在日本为荣,一个能让我们的子孙们都能以出生在日本而引以为自豪的国家。

  虽然有着政界世家的传承、“一门三首相”的荣耀,但是作为第一位在战后出生的年轻首相,安倍晋三到底会将日本带向何方?这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2006年7月,就在选举前夕,安倍晋三曾经出版了一本书---《致美丽的日本》,来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要把日本建设成一个“美丽的国家”。

  时间:2006年9月29日

  地点:日本国会

  事件:安倍晋三就职施政演说

  “我希望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国家,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信任和尊重,让小孩为出生在这个国家而自豪。”

  水均益:那么您在上任之前和上任之后也多次提到一个概念“美丽日本”,首相先生我想涉及到日本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关系的话,这个美丽日本具体意味着什么?

  安倍晋三:关于我提倡的“美丽国家”,我的主张是,首先所谓“美丽国家”指的一个尊重日本的文化、自然、历史和传统的国家。一个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遵守秩序、具有尊严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面向未来、具有不断成长的活力的国家。并且是被世界尊敬、信赖、喜爱的国家。

  水均益:首相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那么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是从北京我们专程带过来的。想请您看一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礼物,它是用丝绸画的,用丝绸把一幅中国著名画家的画制作在这个丝绸画上了。您要不介意我给你打开。这个挺有意思,这是19世纪中国的画家吴昌硕,他画的一幅《桃花图》,仙源三月花,春潭千尺水,安得一渔舟,荡漾山光里,非常积极向上繁荣的一个意境。希望您能够喜欢,谢谢。

  水均益:这里是日本著名城市京都,那么京都是日本有名的古都,它当初是仿造唐朝的长安建造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京都之所以能够在炮火当中完整地保存下来,这首先要感谢一个中国人,也就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思成当时做了大量的工作,说服了进攻日本本土的美军,调整了他们轰炸日本本土的计划。于是像京都、奈良这样一些日本的古城才得以保存下来,时至今日仍然能够展示它们的古城风韵。

  在京都,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景象。那么在京都的南郊有一个寺庙叫做万福寺,在这个寺庙里,有一幅对联。它的上联头五个字是“大道没遮拦”,我们在这儿可以看得到。这五个字正好是中国外交部长在今年两会的时候谈到中日关系的时候特意提到的。可以说看到“大道没遮拦”这五个字,我也是感到非常感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合作、发展、友好,这是无可遮拦的大道。那么对于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来说,唯此大道才是功于今日、造福未来的正道。

  好了,感谢您收看我们在日本拍摄制作的《高端访问》,再见。

  来源:央视国际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