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教授接受采访
编者按: 安县,地处龙门山中段,汶川特大地震使之成为极重灾区,全县20个乡镇全部受灾,严重度居全国第七位。安县黄土镇方碑村在绵阳通往北川的方向,离绵阳市区仅仅半个小时的车程,大地震使该村95%的农民无家可归,4%的村民有家不能归。震后,原北京大学教授、现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志毅教授多次赶赴灾区,经过深入调研、仔细设计、科学论证,提出了一份爱心人士帮农户的 “一帮一”灾后乡村重建计划。这种灾区重建的新模式和尝试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关注,2009年3月19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值得关注的“汶川答卷”》对这种模式做出了肯定,时隔将近一年,4月23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记者探访了这个“教授们的村庄” 。
来到黄土镇方碑村,不禁眼前一亮,宽敞的道路两边是风貌一致的新建的小洋楼,蓝顶白墙,挂着红灯、绕着绿树,户户门前有花台与栅栏围合的晒场,家家屋后有错落有致的畜禽圈舍,村民们在新居前高兴地说笑,放学的孩子从大街上愉快地走过……
巧 遇
听说何教授也在村里调研,记者赶紧过去采访,昨天还在为采访何教授发愁,今天竟见到“真人”,真是太巧了。
在中国的经济学界,何教授一向以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行动力强出名,记者早有耳闻。谈到“一帮一”计划,雍容儒雅,爽快健谈的何教授细细道来……
缘 起
“选择方碑村,有偶然也有必然。那里灾情重,但震后第一轮媒体关注度不大。”何教授回忆说。
“这只是客观的一面,更吸引我的是村民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何教授说。“第一次到方碑村,是震后不久。全村一片瓦砾,损失惨重,但我看到,在一座倒塌的墙上,一个孩子在读书;在水田里,几个村民在插秧;一天傍晚,我们经过一块还没种的水田,第二天清晨再从那过的时候,已是满田的的秧苗,田地的主人一定是连夜在抢种,他们在痛失家园后迅速地播种希望,这种精神是何等的珍贵啊!”
运 作
“‘一帮一’计划,就是让一个城市家庭或者一个企业、对口无息借1-2万元钱给一个灾区家庭或村,村民在未来5年还清。这笔1-2万元的无息借款,可以解决80%以上村民重建资金缺口。现在,‘一帮一’的涵义不但包括一户帮一户,一个企业帮一个村;还包括安居加乐业。当然,这些资金需要我们这个团队去“化缘”解决”何教授笑着说。“对这个项目,我们做了四轮调查:第一轮是抽样调查,先大致的感觉一下部分村民的受灾情况;第二轮是普遍调查,从村民本身的经济状况入手,仔细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住房需求和存在的困难;第三轮就是拿出一个具体的援助方案;第四轮是敲定户数,全村共437户村民,第一批先确定援助218户村民,占了总户的一半以上。今年1月22日,由这个计划援建的首批永久性农房已经交付,你看到的这些成规模的漂亮民居就是第一批援助的成果。第二批援助的203户,160户目前已经完工”
何志毅教授这个“化缘”筹钱帮灾民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几位教授的响应,在过去的大半年里,与何志毅教授一起奔波此事的还有南开大学的白长虹教授,北京大学的王立彦教授、张红霞教授、王其文教授、张俊妮教授以及上海交大的颜世富教授。但在村民的眼里,他们都是“北大教授”或“北大”的7位教授。
村民的借款是否能还?不还怎么办?何教授说“我在恳请信中写了,有人说,农民借了钱不会还,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还。如果有人不还,我可以替他还,但我相信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另外,为了打消一些援助者的顾虑,我们制定了《灾后重建借款协议》,并且还制定了村民林权担保、宅基地担保、土地经营权担保、村委会担保、五户联保等担保制度。”
帮扶的具体程序很简单,就是先从发布的受灾户名单上挑受援户,双方协商签署协议,把钱打到统一的共建账户上,对于资金的使用,由镇、村和援助团队三方共同监管。“我们请当地政府的干部做监督,不会被挪用,而且跟村民也说好了,这个钱并不是归到你账户里面,如果归到农民自己账户,这个钱说不定可以盖房子,说不定哪一天高兴拿去喝酒去了。”何教授说。“目前,光华管理学院的前会计系主任王立彦教授负责监督这些资金的使用。”
信 心
对于这1-2万元的无息借款对灾民的意义,方碑村村主任王昌全说“这对村民帮助很大,地震后我们损失很大,虽然政府有补助,但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建房需要钱时,借都没处借,差一两万,不说修不起,至少修不这么快”。
村民李华庆正在建房,借了“一帮一”项目2万元,对于还款,李华庆说“说是五年还清,其实用不了五年,三年就还清了”。
村主任王昌全也说“我们全村人都有这个信心,好人们帮了我们,我们决不能做对不起他们的事情”。
在第一期已经入住的村民李明花(音)家,记者看到,整洁的客厅摆放着新的家具和电器,干净的厨房放着沼气炉。李明花说,她们家三口人,住着楼上楼下大约130平的房子,政府帮他们装了沼气,做饭又节省又快,跟震前住旧砖房时比那就是天上地下,这还得感谢政府,感谢何教授。
采访结束,本来阴沉沉的天已经放晴,村外,大片大片的油菜在阳光下翻着绿浪,不时飘过阵阵清香……
何教授们在方碑村的实践,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给出的一份“汶川答卷”,它充分体现了知识者的良知、能力与远见,我很为它叫好。这些教授们的村庄很平凡,很渺小,改变也很缓慢,但它们真是这个国家少有的美好事物之一。
——摘自吴晓波《教授们的村庄》 是为后记
已入住的漂亮的民居
一户居民的家
漂亮的民居
居民家的客厅
放学的孩子
二期正在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