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时评:汪辜绝唱 明月不沉
时间:2005-12-30 08:48 来源:
今天,各界人士在上海送别汪道涵先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那雪片般飞来的唁电、系在梧桐树上的小白花都告诉我们,一位善长仁翁确实永远离去了。
雁过留声。久任要职的汪老,1991年出任海协会长时,已是76岁,随即在跌宕起伏的两岸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倾注了许多智慧、辛劳和心血。至今,那曾经出现的两岸对话协商高峰,仍然令人回味,“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上海汪辜会晤……中国人首次开始尝试用新方式自己解开一道世纪难题。两岸政治解冻初见端倪,带给华夏儿女多少期待和梦想!但就在汪老即将赴台,两岸对话协商有望提升层面时,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会交流的基础被破坏,导致协商中断。历史在这里又拐了一个弯,两位老人一直无法实现三度会面。
这些历史瞬间,已定格为共同记忆。在送别伤逝的日子里,我们拾寻着吉光片羽,闭起眼睛想一想,汪老脸上通常的表情就是微笑。儒雅睿智、和善亲切、从容淡定、敏捷开放……各方的人都钦佩他的人格魅力,台湾同胞尤其推崇其理性、包容的气度。祖国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站在两岸对话第一线的汪老自然地成为很好的形象大使。
智者必怀仁。汪道涵折服台湾同胞的雍雍大度,固然因为他阅历丰富、国学涵养充盈,更有赖于坚定的和平信念以及对解决两岸分歧的独到见解。两岸中国人本来就是一家人,误解和歧见可以通过沟通来消解融化,不到万不得已,不一定非要搏个你死我活。“两岸之道,惟和与合”。汪老参与实践的先进行民间、事务性协商,逐渐进入政治对话谈判的途径,可说是给台海问题解扣最好的“路线图”。有一个细节令人感慨,在审阅著名学者的一篇文稿时,汪老把对台“战略”改为“方略”,一字之差,反映他力求避免两岸兄弟相煎的真诚之心。
汪辜两位老人今年先后驾鹤西去,使“汪辜会谈”成为历史绝唱,但两岸关系的进程不会停步。悼念汪辜,台湾有识之士怅然若失中透出一种反省的力量,正在推动着当局。几年来岛内当政者操弄意识形态,台湾经济竞争力没有向上提升,反而向下沉沦。人们有理由质问,如果不是有人蓄意撕裂两岸,何至形成目前的局面?翻脸声称“九二共识不存在”,致使两岸关系长期在低谷跌停板,请问有多少岁月可以蹉跎?很多台胞从汪辜之逝感叹人生易老,吁请当局以苍生为念,为改善两岸关系多做实事。而承认“九二共识”,就是对汪辜最好的纪念。
可以欣慰的是,2005年两岸互动活跃,从春节包机到连、宋、郁访大陆,年底县市长选举也体现了台湾主流民意的真正走向,偏激的“台独”路线行不通。回归一中原则,尽快恢复两岸对话与协商,才是坦途,就看台湾当局有无勇气冲出那层玻璃屋顶了。
哲人其萎,风飒木萧,但落叶覆盖之下会有种子萌芽,巨浪滔滔中也可孕育新生命。当汪辜两人先后化蝶飞去,我们相信两岸间新的契机终将破茧而出!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2月30日 第一版)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