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台湾网和东南卫视主办的“2008年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即将揭晓,为此,本网邀请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院长刘红就2008年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加以分析。刘红撰文指出,2008年两岸关系好事连连。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开始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
和平发展是最重要主题
过去一年来,在大陆的积极推动下,和平发展成为2008年两岸关系最重要的主题。
2008年3月“两会”期间,胡锦涛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努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在4月会见连战时,指出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5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强调,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值得倍加珍惜。
2008年的最后一天,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所作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
“六点意见”完整和科学地构建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架构,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展现出光明发展的前景。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六点意见”,集中反映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以战略家的胆略和智慧、政治家的勇气和胸怀,领航者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根据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前景、架构、途径、动力、条件和内在联系,对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对和平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战术要求,进行集中、系统、完整的论述,指导着进入轨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进。“六点意见”既丰富了祖国统一理论宝库和对台大政方针,更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进。
两会协商机制建立是最突出成果
2008年两岸关系迅速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两岸在“九二共识”共同基础上恢复中断近10年的两会商谈,标志着两岸协商迈上制度化轨道。
两岸对话中有两个平台。一是两会商谈。两岸两会持续推动两岸制度化协商和政党交流的深入,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二是国共论坛,取得的一系列共识和成果,为两岸关系写下新的篇章。
2008年6月以来,海协海基两会谈判取得重大成果:6月,海基会董事长江秉坤访问北京并签署“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游”两项协议,重启两会制度化协商大门;11月,海协会长陈云林成功访台,并签署海上直航和空中直航、两岸通邮和食品安全等“四项协议”,象征着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的建立。二度“陈江会”和“六项协议”作为两岸关系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是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开始运作的重要象征。二次“陈江会”表明,两岸的事情完全可由两岸自己协商解决,北京与台北间的直接对话是两岸之间的最短与最佳线路。两会已经建立起务实、高效、果断的协商制度化机制,完成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建设。
二是国共论坛,至今国共论坛已经举行四届,取得一系列共识和成果。尤其2008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权威性更加增强,代表性更为广泛,研讨更加务实,透明度更加提高,已经成为两岸有识之士倾心对话的著名讲坛,成为两岸各界真诚交流的重要平台。第四届论坛提出9项共同建议,会议期间大陆再次出台10项惠台政策,使得惠台政策达到72项。为两岸关系写下新的篇章。
“三通”启动成为最重大突破
过去一年两岸交流继续前进。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启动,是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两岸关系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三通”的启动厚植了两岸共同利益,实现了互利双赢。
此外,两岸人员和各项交流继续热络,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暨两岸周末包机启动,开辟了两岸交流的新领域。而汶川地震拉近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北京奥运增加了两岸之间的了解,两岸经贸、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社会等各方面交流不断扩大,相互了解不断增加。
“反独遏独”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2008年3月,陈水扁推动的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遭到挫败。再次说明“台独”不得人心。5月,陈水扁当局“台独政权”下台,泛绿阵营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能力大为减弱,台湾走向“法理独立”的危险基本消除,两岸的紧张局势得到缓解。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氛围已经形成。
总体看来,2008年两岸之间的紧张情势逐步化解,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已经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局面正在形成。经过两岸同胞30年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终于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前景,现阶段重要的是,抓住机遇加快两岸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加两岸了解和互信,不断累积两岸统一需要的各种条件,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者刘红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