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_“神州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
字号:
空间生物实验成功率有待提高

  时间:2002-04-15 16:53    来源: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李斌)遥远的太空,是一个和地面世界迥然不同的空间,那里的微重力环境犹如一个“天然实验室”。虽然空间生物实验的成功率有待提高,但是科学家们仍然认为,这是一种最有希望的空间生物技术,将为人类了解蛋白质、设计新型药物带来巨大的前景。

  生命活动是通过蛋白质等基本物质来实现的。作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功能直接取决于其结构。因此,测定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对于揭示生命奥秘、理解疾病十分重要,也是发展蛋白质工程、进行药物设计等生物高技术的基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这类研究的意义更显突出。

  要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就必须有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特殊的太空环境,为生长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开辟了新路。空间的微重力环境成为培养高质量蛋白质晶体的理想之地。这种环境下的蛋白质晶体生长,也成为最有希望的空间生物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空间蛋白质晶体生长的研究,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人力和物力。利用返回式卫星、航天飞机、和平号空间站等空间飞行器,进行了上百次空间蛋白质结晶实验。微重力条件下的蛋白质晶体生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些空间结晶技术,生长出一些质量较高的蛋白质晶体,在研究机理上的认识也有所深化。

  目前,这一空间生物技术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空间实验成功率较低。统计数字表明,在空间能够生长出比地面晶体质量高的蛋白质晶体的概率为20%至30%。

  我国发表了中国航天白皮书,清楚地表明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也要在相关的应用和科学领域研究中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科学家们相信,随着我国基础研究的加强,特别是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对高质量生物大分子晶体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样,随着空间蛋白质结晶实验效率的提高,这项空间生物技术将会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