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高度

时间:2011-10-18 13:08   来源:《人民日报》

  国庆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的民众通过最新的直播星公共服务,可以收看有线电视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还有2亿农户无法通有线电视。从2011年4月起,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三营镇就是试点之一。

  虽然是农民工,43岁的李建军对于东莞的认同越来越强烈。在东莞,行走十分钟必能看到一种文化设施,买书看戏和买米买菜一样方便。471个图书馆覆盖全市32个镇区,27个博物馆、150多个文化广场遍布城乡。同样的剧目,东莞人只要花上北京或上海一半的票价就可以享受。同李建军一样的东莞农民工生活得“很文化”。

  家住北京东城区花市大街的吕光茂,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有三天都在“文化度假”:去国家图书馆听了免费的关于辛亥革命的讲座,去首都博物馆看了梵高的画,还去中国美术馆逛了半天。“以前工作忙,天天从这些馆路过,却没有时间进去。现在有了时间,而且又都免费,服务水平也比过去高很多。”

  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正在像建地铁、修大桥一样写入每个城市的规划,一个覆盖全国、省、市、县、乡、村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从中央到地方

  投入: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部门的核心职能。公共文化属于国家和全民的公益事业,所以,必须由政府唱主角。政府就是公共文化服务责无旁贷的主要提供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这样概括政府职能转换的必然性。

  政府在公共文化中的主导地位,让国家的财政支出不断向文化倾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投入结构不断完善。

  2007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不含基本建设投资,不含文化管理部门行政运行经费,总计超过千亿元,年均增长20%,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中央财政从2009年开始,两年共投入5.8亿元,对全国面积不达标的447个公共图书馆、1147个文化馆进行修缮,使其具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条件,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有效的文化服务。

  江苏卫视覆盖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扬子晚报》发行量190多万份,《新华日报》创办的江苏手机报用户224万、用5种语言覆盖72个国家和地区。

  理论建设跃上新台阶,发表社科类重点学术论文16810篇,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90项、获资助经费3022万元。

  江苏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全国“双百”人物评选江苏籍及与江苏有关的入选人数33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江苏入选5个,全国重大典型2个,入选“中国好人榜”100位。

  今年,江苏省委常委牵头开展“文化强省建设”等11个重大课题调研;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省社科联、省文化厅等单位打造的“江苏讲坛”,2007年以来直接受众近600万人次。

  8月19日,在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省委书记罗志军向领导干部郑重推荐《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新阐释》等3本书,引发《精神的力量》一书的35000册订购。

  点亮精神灯塔,江苏人步伐更自信。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