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孔子学院迅猛发展 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图)

时间:2011-05-18 11:1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孔子学院院徽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今年4月,国家汉办启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推荐选拔工作,拟公开选拔199人,分派到海外设立的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一职。新任院长将于今年4月到2012年9月期间陆续赴任。那么,孔子学院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院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片花来了解一下。

  片花:孔子学院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2004年11月全国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和国学的全球品牌。

  那么,一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校为何要以孔子的名字来命名呢?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对此的解释是:“以孔子的名字命名对外汉语学院,表明了中国语言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有深厚的底蕴。它还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在新世纪中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

  刘新是1990年来到德国的德籍华人,三年前她开始兼职担任德国慕尼黑孔子课堂的教师。

  刘新:我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你教语言的过程当中你也在传授中国的文化,很多人学中文一般是对中国感兴趣,在将来整个世界的市场当中,中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那么他们有这种了解中国的愿望。我印象最深得是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小小的文章,他说他十多年前开始学中文,那个时候很多人就觉得他是不是一个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影迷,要不然的话他就是喜欢亚洲女孩子。两者都不是的话肯定是脑子有毛病,对他来说他真的是出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这种愿望来学中文的,那么他说他现在非常高兴,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在自发的来学中文,终于有很多人来了解他了。

  21岁的德国女孩米米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同时她还在慕尼黑孔子课堂中级班学习汉语。在接受《全球华语广播网》记者专访时,米米坦言:虽然汉语很难学,但德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却很高。

  记者:米米你好。你学汉语学了多长时间了?

  米米:我学了汉语一个半年多。

  记者:已经一年半了是吗?

  米米:对,一年半,我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了汉语八个月,然后回德国在慕尼黑孔子课堂学了汉语一年吧。

  记者:你觉得汉语好学吗?容易学吗?

  米米:我觉得汉语不好学,因为对外国人来说汉语很难学,因为有声调,在德文、英文比如说没有声调,我觉得对外国人来说声调特别难。

  记者:你最初为什么要学汉语呢?

  米米:我觉得如果我自己学汉语,我可以跟中国人聊天,可以得到中国人什么想法,德国人觉得学汉语非常好,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很好,所以他们觉得学汉语很好。

  语言的强弱是国家强弱盛衰的象征,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迅速扩大,国外了解、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曾说过:“一种语言是否受到世人的青睐,最根本的是要看以该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实力如何,看她对异文化的人群吸引力的大小。”全球“汉语热”为许先生的话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从2004年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今天,世界各地平均每年会建立54所孔子学院,差不多每7天世界上就会多一所孔子学院。

  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刘玉蕾采访时表示:推广本国语言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战略。比如:法国有法语联盟,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而孔子学院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猛,一方面源于全球的汉语热,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孔子学院独特的创办模式。

  赵国成: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建设的过程中和其他国家的这些语言推广机构不同的地方在于,孔子学院是建立在一个合作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是中国和外国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孔子学院,并不是我们自己单独的到外面去办,所以所有的孔子学院也好,孔子课堂也好都是设在大学里面中小学里面,是他们大学或者中小学的一部分,这里面既反应了中国希望有更多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自己的文化,同时反映了国外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希望了解中国的愿望,所以对双方的愿望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孔子学院才能有这么快的发展。

  孔子学院的首要任务是汉语教学。目前,各国的孔子学院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会分别开设适应学生、商务人员及普通民众等不同需求的汉语课程。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的不同,孔子学院也已经开发出多达45种语言的汉语教材。

  汉语教学的同时,孔子学院的另一项工作是组织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中国文化。德国慕尼黑孔子课堂的负责人高芳芳女士说:

  高芳:因为德国普通的老百姓对中国非常非常感兴趣,非常想多知道多了解中国,但是他们不一定现在有时间、兴趣去学语言,但是他们比较愿意参加,比如说我们的讲座,电影晚会,还有书法、绘画的班,包括还有太极拳班,有很多人是对这方面感兴趣,我们差不多每个月是要举办文化沙龙,举办各种各样的其他的文化活动。

  当以中国古代圣贤“代言”的中华文化迅速走向海外的同时,孔子学院已不再仅仅是一所汉语教学的学校,而逐渐成为向世界人民推广中国文化的名片和窗口。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表示:文化的推广,更多、更重要的就是人员的交流。

  赵国诚:如何推广中国的文化,我觉得一个是需要有一种比较平等的理念,宽阔的胸怀,我觉得因为任何文化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说谁高谁低,所以我们推广文化的出发点一定要正确,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好像站在高处向别人推广我们的文化,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想法实际上就是让更多外国人能够更正确的、全面的、真实的来了解中国,其实文化的推广更多的、更重要的其实是人文的交流,在我们孔子学院办学也好,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大促进了中国和外国的人员的交流,大家互相见面了,能够互相共同的探讨问题了,能够互相的去了解了,我觉得这个是文化交流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一个核心的形式。

  对此,德国慕尼黑孔子课堂的负责人高芳芳女士有着同样的体会。

  高芳芳: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德国人自己来中国看看,我们见到过凡是去过中国的人它的印象马上就转变了,因为德国的媒体还是比较负面的宣传中国,德国人只要是去过中国,不管是中学生是去交流还是大学生去上大学,或者是年老的人去旅游,他们去了以后回来都是两眼放光,对中国人,对中国社会,对中国的发展是非常非常的羡慕,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去中国自己亲眼看看。

  作为一名在德国生活了20多年的华人,高芳芳表示:传播中国文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她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兼职来做慕尼黑孔子课堂的初衷。

  高芳芳:虽说是兼职,但是我们所有的人其实是非常全心全意的投入进去的,对我们在这边生活的华人来说,宣传我们的祖国文化也是义不容辞的,我在德国已经呆了20多年了,我的感觉就是德国人对中国是兴趣越来越大,现在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去把一个真实的中国,把中国人的真实的形象去告诉德国人,告诉德国的普通的老百姓。

  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纽约时报》曾评价说:“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是中国实施和平外交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措施。”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