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区新使命:社会变革中的"先行先试者"

时间:2010-08-30 09:09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资料图片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消息,以经济总量和企业利润迅猛增长为标志的特区深圳眼下正紧锣密鼓的筹备推动“非营利组织”和社会组织成长壮大,从而使它们成为能够承接当地政府职能的运营主体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马宏说,《深圳经济特区非营利组织条例》已列入当地人大立法计划,并正在进行前期调研;《深圳市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实施方案》也会很快出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说,如果说前30年特区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效率优先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从现在开始特区的主要使命就是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体系”。

  他说:“这意味着大量公共服务要从政府职能部门剥离出来,交给社会组织,这样政府才能站在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监管和服务。”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深圳在过去的30年中主要是承担了在经济领域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路径的任务。

  统计显示,30年来,深圳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5.8%,2009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8201亿元,人均GDP达到1.36万美元,居中国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说,在这一过程中,深圳的许多经济政策和举措是具有“引领性”的。”深圳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成功分离,以及民营经济的发达,都充分说明深圳在市场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

  然而,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深圳在经济发展领域的成就也凸显了它在社会变革领域中的相对滞后。

  谭刚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深圳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主体和需求日益多元化。但许多本应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职能仍然被控制在政府部门手里,民间力量的发展“一度举步维艰”。

  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李光明对此深有体会。他回忆说,在2007年决定成立一个公益组织为深圳当地60万名“流动儿童“提供校外辅导服务,他一度奔走于各个行政部门之间,却不得其门而入,难以找到负责的“主管单位”。

编辑:冯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