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明
1991年,当熊建明放弃蛇口管理局的“铁饭碗”,用四处筹措来的3万块钱创业时,压根没想到自己创办的方大,有朝一日能摘得“建设创新型国家杰出企业”、“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亚太地区100家最佳管理公司”(《亚洲金融》杂志)等荣誉。
“我很荣幸,方大从蛇口诞生到今天在全国的大发展,都遇到了特区建设的黄金时代,应该说没有深圳经济特区的创业土壤和环境,就没有方大的今天。”熊建明接受记者采访时剖析自己的创业历程。
从副处级干部到小老板
1980年,熊建明毕业于江西工学院(南昌大学前身)工民建专业,分配到江西机械设计院工作,“官”至副处级。上世纪80年代末,成立将近10年的深圳经济特区赴南昌招贤,31岁的熊建明被推荐,随后南下深圳,而立之年展开新的人生旅途。在深圳的3年,熊建明任职蛇口管理局主任工程师,负责蛇口建设管理。
1991年,熊建明在蛇口龙电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职务,但痛感创新意识与企业风格格格不入,于是辞职下海,拿着自筹的3万元创办了深圳蛇口方大新材料有限公司,主攻建筑新材料。工科出身的熊建明是典型的知识创业。他手上有6项发明专利,在彩板幕墙和新型彩板门窗产品的制造技术及生产工艺上拥有技术优势。然而,单单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不能创造财富的。在蛇口后海村的草创年代,熊建明每天都感到生存的艰难:手上没钱、公司缺人、管理缺经验。没有订单的日子,不管风吹日晒,都要与员工一起四处推销自己,每次都要说得口干舌燥,客户也未必放心。这样的苦日子熬了两年,直到一家外资企业办公楼项目交给他做。这第一口饭被熊建明仔仔细细咀嚼了一番,把大楼幕墙铺得板板整整。国家级鉴定顺利过关后,方大跌跌撞撞的日子才算到了头。
上世纪90年代初,内地对彩板幕墙还很陌生。熊建明出于对市场前景的信心,决定集中公司全部力量研发新产品。很快,他的市场洞察力得到印证,彩板幕墙问世不久即获得市场热捧,并被建设部、科技部等认定作为国家小康工程计划推广。
1994年,熊建明已经将方大带进国内行业龙头地位,资产总额、销售额年增100%。昔日的小老板成了业内“一哥”。
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华丽转身
企业越做越大,熊建明口袋里的钱也越来越不够用。找银行贷款吧,方大的民营企业身份很难说动行长们。到股市融资吧,方大不是国有企业。熊建明为方大上市融资的事伤透脑筋。好在当时深圳经济特区的领导体会到创业企业的艰辛,在多方努力下利用特区立法权,以批准方大发行B股的方式,曲线上市融资。1995年11月,方大B股登陆深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1996年4月,方大A股又在业界率先于深交所隆重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方大如虎添翼,进入业绩高速成长的快车道,创造了年增长率翻倍的奇迹。
2001年,熊建明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名人。通过在方大集团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熊建明开启了内地上市公司产权改革的尝试,并以“方大模式”之名,入围当年中国十大并购案,被业界奉为MBO成功案例。实施MBO以后,熊建明麾下的方大解决了股权激励的难题,为企业随后10年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已实现华丽转身的熊建明,仍忘不了当年备受冷遇的过程。例如上市主承销商就换了4家,外资券商嫌方大没名气、规模小,一家外资券商代表甚至让他苦等良久后,拒绝了方大的请求。熊建明说:“从创业到做大,我们没少受人家的白眼,但凭着执着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拼搏,我们为特区企业赢得了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