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雨季》等作品获得金鹰奖可谓深圳影视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刘健民(时为深圳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电视剧《花季·雨季》编剧,现任深圳影视家协会副主席)
1999年8月18日晚,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令深圳文艺工作者倍感骄傲的是因为这个全国电视人的盛会在家门口举行,更因为深圳电视精品此次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共有5部电视作品获得单项奖:动画片《小糊涂神》获优秀电视动画片奖;电视纪录片《中国博物馆》获优秀长篇电视纪录片奖;电视剧《花季·雨季》获优秀儿童电视剧奖;歌曲《花季·雨季》获优秀电视歌曲奖;《“走进新时代”电视文艺晚会》(与中央电视台合办)获优秀电视文艺节目奖。
这是唯一一个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国家级电视艺术大奖。在娱乐大剧《还珠格格》以大比分领跑最佳长篇电视剧作品奖的同一时期,“深圳制造”电视作品以真诚、真实、清新的风格获得了美誉度和收视率的双丰收。
50天拍出儿童剧精品
“我们是花季我们是雨季,我们总有许多美好回忆……”当时,深圳中学生郁秀创作的小说《花季·雨季》在全国青少年中产生广泛影响,我们拿下了影视改编权。在当年的金鹰奖上,11集电视剧《花季·雨季》获得了20多万张选票,和另外4部电视作品一起书写了“深圳制造”的辉煌。
当时15集的电视剧只用了50天便拍摄完毕,后来精简到11集,体现了“深圳速度”。电视剧的创作我曾经向正在上中学的儿子征求过意见,儿子说:“女生比较喜欢《花季·雨季》,因为作者是女生,写的人物和故事偏重于女孩子之间的事,把我们男生弱化了。”这番话给了我启示,在编剧时我加重了剧中描写男生的戏份,使该剧时代特色更加鲜明,人物行为更加合理,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电视剧由深圳市金杉影视策划公司和南京有线电视台合拍。剧中有两名主要角色——“谢欣然”和“王笑天”分别由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学生赵晖和陈智彬出演。扮演“刘夏”的17岁上海中学生戴皎倩(现用名戴娇倩)还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提名,是那届金鹰奖中年龄最小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获得者。如今她的演艺道路发展也比较顺利。
在那届金鹰奖获奖作品座谈会上我还听说,当电视连续剧《花季·雨季》在南京首播时,正遇上《还珠格格》续集同时开播。孩子们都想看《花季·雨季》,而一些家长则愿看《还珠格格》,于是在南京的许多家庭都出现了抢频道的现象。当然最终还是孩子们获得了胜利。
在我的记忆里,领奖的情形已经很模糊了,但那种激动和骄傲一直都很难忘。当时深圳文艺精品在全国“五个一”工程中已经小有名气,接着又在这个由观众投票产生的全国电视大奖中大面积丰收,应该说是获得了专家和市场的高度认可。这给了我们影视工作者很大的鼓励和信心。政府也更加重视深圳的影视业发展,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可以说,11年前在金鹰奖上获得的辉煌是深圳影视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叫响全国荧屏的“深圳制造”品牌也是从那时候起逐步打造出来的。
走出国门拍“钢剧”,开创中国影视界先河
这些年我一直在深圳从事影视工作,对于“深圳制造”的内涵,大家都经历了从地域局限到海纳百川的认识过程。记得我刚调进深圳时创作了反映深圳人艰苦创业的电视剧《深圳人》,1991年在央视首播反响热烈,还获得了中国电视飞天奖。这是第一部正面反映深圳生活和深圳人精神面貌的影视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家对陌生的深圳“冷酷,毫无人情味,眼里只有钱”形象的误解,业内评价认为其为深圳的影视创作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
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深圳的创作其实是有很大局限的。由于整个体制和环境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影视人的视野并没有打开。影视作品基本都是聚焦本土,深圳人写深圳人,认为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深圳作品。
1999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正象征着深圳影视走出象牙塔,完成了新的突破。巧的是,该剧次年荣获金鹰奖长篇电视剧最佳奖,可谓续写了“深圳制造”在金鹰奖的辉煌。这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出品,由深圳万科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并制作的电视剧,将曾经淡出人们视野的“保尔精神”和革命历史情怀再一次深刻地传送到全国人民的心窝里。
更重要的是,万科最早跑到保尔的故乡乌克兰拍一部原汁原味的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在中国影视界是史无前例的。它开创了我国影视片在国外拍摄、演员全部用外国人的先河,成为新中国电视史上独树一帜的红色经典。这无畏的探索和创新,显示了深圳文艺工作者寻求多方位艺术突破的广阔胸襟,也是深圳影视跨出本土、走向全国,并具备国际视野而日益成熟的标志。
同时,深圳也开始把现代市场机制导入了文艺生产,形成良性循环,“深圳制造”的招牌越擦越亮了。随着影视走向多元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如今“深圳制造”的概念变得更加宽泛和开放,不管是投资、编剧、演员、或者场景,只要有深圳的元素参与进去,就可以称之为“深圳制造”,这是一个符合当今市场规律的趋势,只有联合多方制作,才会有好的作品。
“深圳制造”风华正当时
2008年,深圳康达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的电视剧《相思树》,作为热门剧《亲情树》、《香樟树》的姐妹篇,为“树系列”都市情感剧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一“都市情感三部曲”在国内受到了极大的认可,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取得双丰收。
康达富的成功正是深圳民营影视企业异军突起的缩影。“深圳制造”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媒体概括的“民间唱响主旋律”。深圳的影视制作刚开始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后来随着政策放开,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影视制作领域。无论是紧扣时代脚步的主旋律,还是反映百姓生活的亲情剧,他们都显示出了极强的创作实力。尤其对现实主义主流题材的高度关注,不仅反映出其市场敏感度,更凸显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是深圳影视风华正茂的年代。随着《春暖南粤》、《命运》、《兵峰》等主流大剧相继亮相央视,深圳已经形成了“大影视”格局。如今的“深圳制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概念,而是一种品质精良、眼光超前的精品概念。可以肯定的是,深圳的文艺创作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记者点评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城市文艺精品的生产力度体现了这个城市文化的高度。在“深圳制造”的众多文艺精品中,影视精品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亮点。每次在全国和省“五个一工程”颁奖中,深圳影视作品都占据了“深圳制造”的半壁江山。如今,大小荧幕上的“深圳制造”已经成为深圳城市文化的醒目标志,提升了城市的人文品格。
从“深圳人写深圳事”的地域局限,到“深圳是全国的深圳”的文化气度,一种海纳百川、强强联手的理念已经镌刻进深圳影视人的心中。如今的深圳影视作品,已经逐渐摸索出一种以深圳本土的影视创作队伍为基础,积极吸纳海内外优秀的影视创作力量的人才模式,充分支持社会力量介入影视创作,使其拥有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良好的投资环境、强大的政策支持、先进的精品理念,使得“深圳制造”显现出规模效应。在中国影视的编年史上,深圳每年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刻度”。(记者杨媚 实习生练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