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深圳市金融办主任李林
编者按:如果说深圳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那么深圳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就是这幅画卷上最亮丽的一抹色彩。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金融市场从零起步、从无到有,凭着一股特区“拓荒牛”的精神,逐步崛起壮大:深圳本地上市公司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为现在的近两百家、市值逾万亿;证券公司从全国第一家,发展为现在的17家,家数居全国之首;基金管理公司也由最早的“老四家”,发展为现在的17家,基金规模和净值全国三分有其一;创投机构25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达到600亿元,约占全国的1/3……
站在特区成立30年的门槛,追昔抚今,回首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展望有益于更好地发展,深圳金融办主任李林日前就金融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
打好“深港合作”
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两张牌
深圳金融业发展在大方面的定位已经十分清楚,那就是打好两张牌:一是深港合作牌,这其中包括建设前海地区;二是多层次市场牌,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完美对接和良性互动,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证券时报记者:在过去的30年里,深圳金融市场给全国其它地方输送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模式和人才。请问,深圳金融市场改革成功的经验在哪里?
李林:深圳金融市场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创新和开放,这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深圳经济特区迅速发展这一背景。
深圳金融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快速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受国家经济调整影响,在新世纪沉寂了一段时间,到2005年以后又开始蓬勃发展。在这三个阶段当中,虽然金融发展型态各有不同,但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成长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金融业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的意识很强,创新举措和行为都很多。曾有人统计过,深圳金融业曾创造了一百多个全国第一,直至现在也还在继续创造新的第一。
证券时报记者: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了深圳金融市场建设中面临的一些压力,比如“基金北飞”、深圳本地期货业落后于浙江地区等,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金融业强势突进,在强邻在侧的竞争压力下,深圳将如何迎接挑战,找准自己的定位?
李林:深圳已经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在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下,深圳面临特区不特的局面。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下,北京、上海的资源都比深圳
更为丰富,深圳不可能永远独得风气之先,这也是客观事实,在这一轮的开放竞争当中压力确实比较大。原因有二:一是现在各地领导都意识到金融业的重要性,都在大力推动金融业发展,全国有一批城市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城市的愿景;二是在多强群起争先的态势下,深圳的城市环境、优惠政策、地理条件等吸引力相对下降,金融业高端人才北飞东走,金融发展缺乏人才优势。
对这些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全面开放竞争的格局下,想把深圳原先那种独特的优势搬到现在是不现实的。深圳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保持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新路来。目前,我们特别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金融业如何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的支撑和服务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二是金融业作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如何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此外,如何深化与香港的金融交流合作,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促进自身的发展,也是深圳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圳金融业发展在大方面的定位已经十分清楚,那就是打好两张牌:一是深港合作牌,这其中包括建设前海地区;二是多层次市场牌,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完美对接和良性互动,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下一个10年
深圳将建设金融双中心
目前深圳是一个金融中心,下一个10年则是双中心。现在的中心是福田,整体是矩阵形的,包括福田、南山、罗湖,后台基地在龙岗。将来的双中心,一个是在福田罗湖,另一个将会在前海后海区域。
证券时报记者:在扶持金融业发展上,能否诠释一下深圳市政府特别是金融办所扮演的服务者角色?
李林:地方金融办不是金融监管部门,在扶持金融业发展方面,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是政策指引,即通过制订金融发展规划,明确地方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并通过政策扶持,使金融资源配置到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领域中去,也就是说,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支持,使金融发展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二是营造金融发展环境。金融业本身就是深圳的支柱产业,支持金融业发展壮大,符合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通过给予落户奖励,努力引进新机构,努力帮助金融机构解决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此外,还通过评选金融创新奖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开展创新活动,保持创新活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使金融业不断扩大规模,培育创新氛围,提高金融发展的质量,进而提升金融业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深圳市在金融配套服务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弥补?
李林: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活成本上升较快,特别是房地产价格比较高,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二是教育资源不足,金融机构反映的问题里提得比较多的是子女上学问题,这也影响了金融人才的选择。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人才建设,出台了新的政策,如实施各类人才的安居工程,包括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等,金融办也正在与人力资源部门商讨如何量化金融人才的评判标准和细则。相信政策出台后,对深圳金融业吸引和留住人才会起到一定作用。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深圳金融用地情况有何安排和筹划?
李林:深圳土地资源比较稀缺,为保证金融业用地需求,市政府将金融用地放在了优先地位,已经在国土规划中把金融产业的区域整体规划出来。目前深圳是一个金融中心,下一个10年则是双中心。现在的中心是福田,整体是矩阵形的,包括福田、南山、罗湖,后台基地在龙岗。将来的双中心,一个是在福田罗湖,另一个将会在前海后海区域。福田金融机构已经比较饱和,后海正在积极建设中,已经落实了几家机构的用地项目,一些机构用地项目正在商谈中。后海将会建成为新的金融机构积聚区域和金融商务区。另外,前海地区是新规划的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金融业也将有很大比重。
前海地区
在深港金融合作中担当重任
前海是深圳金融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区域,在深港金融合作中将承担重要的任务,未来希望在两个方面能有所突破:一个是允许前海地区在金融机构入驻、产品创新方面能够先行先试,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另一个是在地方财税政策方面能够给予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
证券时报记者:在与香港合作方面,深圳已经推出了位于前海地区的深港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其中,深港金融业的合作有没有具体的推进措施?
前海地区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深圳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李林:前海是深圳金融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区域。前海地区的深港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是在《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纲要》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批准,即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深圳在下一个30年里,所发挥的作用在于能给其它地方提供服务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前海现代合作服务区当中,金融业占了较大比重。前海在深港金融合作中将承担重要的任务,未来希望在两个方面能有所突破,一个是允许前海地区在金融机构入驻、产品创新方面能够先行先试,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另一个是在地方财税政策方面能够给予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占全国结算量的35%左右,香港地区的人民币存款已经达到900亿元,香港地区人民币业务正在不断扩大。最近,国家外汇局和香港金管局、中银香港已经签署清算协议,扫除香港人民币结算方面的障碍。
人民币结算渠道打通后,香港地区人民币投资问题将提上日程。目前,一些在港金融机构推出的人民币产品销售非常火爆,这表明人民币业务在香港市场非常受欢迎。如果将来人民币投资内地的渠道打通,企业在香港进行人民币筹资或者在港人民币能够到内地投资,将极大地刺激两地的金融融合和经济繁荣。
证券时报记者:除了您讲到的深港合作外,在第二个方面即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深圳市金融办有什么样的建设思路?今年深圳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王荣在报告里提到,要“加快深圳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积极争取境外企业在深圳上市融资”。您如何看待未来深港两地的资本市场合作?
李林:深圳证券交易所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已经建立,这是深圳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将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多做文章,比如积极推动国内外企业上市融资,此外还要努力开辟企业直接融资的新渠道,如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等等,这些都是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紧密相关的细分行业,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需要说明的是,深圳中小企业众多,特别是自主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完善直接融资渠道对促进这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当前的趋势看,现在深圳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大,我们要适应这一形势,努力保持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畅通。企业融资上市之后,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和增发等等,这对于券商和基金而言都是难得的机遇。企业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发债和开展资产证券化等,这些也都是可利用的融资渠道。
深港两地的资本市场合作是我们一贯主张和支持的。现在已经有一些机构(其中很多是私募)利用香港国际市场做全球性的资产管理业务。这方面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深圳地区的机构仍需要下功夫做出自己的品牌。
关于深港资本市场对接的可能性,现在已经确定的事情就是适时推出跨境ETF,其它方面则将根据国家的战略安排逐步进行。
下一个30年
深圳金融业更需脚踏实地
下一个30年仍然是金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深圳金融业肯定还将蓬勃发展。深圳金融业有着毗邻香港和拥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两大优势,在下一个30年仍将持续地发挥作用,极大促进深圳金融业的发展。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努力把我们的金融发展环境搞得更好。
证券时报记者:评价前30年深圳金融业,您用的词是贡献力。在“三十而立”的当口承上启下地看,深圳金融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又有着怎样的机遇?
李林:下一个30年仍然是金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深圳金融业肯定还将蓬勃发展。大的背景就是我国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也仍将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仍将不断对外开放,人民币将逐步走向国际化。在这个大背景下,深圳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金融中心城市,其金融业仍将处于上升发展通道当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金融业有着毗邻香港和拥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两大优势,在下一个30年仍将持续地发挥作用,极大促进深圳金融业的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深圳金融业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李林:有挑战,而且挑战很大。国内这么多城市都大力支持金融业发展,出台了那么多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这对深圳会产生一定压力。话说回来,深圳金融业从来就是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我们始终认为,有竞争是好事,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们有信心把深圳金融业继续推向前进。
与此同时,深圳金融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环境的改善。对于地方来说,促进金融业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打造良好的金融业发展环境,包括整个城市的商业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创造金融发展环境方面,深圳有一些优势,但也有一些相对不足的地方。前30年,深圳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占了一些政策上的优势,后面的30年,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努力把我们的金融发展环境搞得更好。(记者胡学文 黄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