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援助取得九大成就

时间:2010-10-13 15: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一直将在南南合作范围内向经济困难的友好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作为一项国策和对外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援外投入,创新援外方式,更加关注扶贫和民心项目建设,尤其是我国领导人在国际和多边场合宣布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外援助举措,推动援外工作呈现新局面。截至目前,接受我国援助的国家累计达到163个,其中经常接受我国援助的国家有120个左右。

  援外工作在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成了一大批成套项目,促进了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100个与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以及社会公共设施等各个领域。上述项目帮助受援国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当地就业,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大批项目,如中巴公路、坦赞铁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埃及国际会议中心、肯尼亚国际体育中心、马里糖联、菲律宾农业示范中心等,一直在当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援助项目,不少国内施工企业得以走出国门,并积累对外施工经验,为进一步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承担国际承包工程和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技术合作,帮助受援国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我国在援款项下同受援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累计派出各类技术专家55万人次。我国在项目建成移交后,根据受援国的要求,派出专家在项目的生产或运营方面进行指导,并就地培训受援国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国还同受援国在农业生产、传统手工艺等领域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如派出高级农业专家指导农业发展规划,派出技术专家传授农业生产经验并试种、试养、试制新产品,有效地促进了受援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中方还派出专家,帮助受援国开展专业考察或研究咨询、地质勘察、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工作,促进了受援国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建设。

  三、提供一般物资,满足受援国急需。

  为帮助受援国对一般物资的需求,我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受援国提供了大批生产、生活物资和设备,如办公用品、食品、药品、机械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这些物资不仅满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一些设备的提供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如我向菲律宾先后提供了30套集装箱检测设备,大大增强了该国海关检测能力。我向津巴布韦、老挝、赞比亚等国提供的支线飞机和运输机促进了上述国家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我援助的很多物资都是具有我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或高科技产品,性能优越、质量可靠,价格适中,赢得了受援国的广泛赞誉,从而带动了双边贸易和企业间合资合作的发展。

  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促进受援国能力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高度重视对发展中国家人才的培训工作。自建国以来,除提供学历教育奖学金以外,我还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举办各类培训班3100多期,培训人员10万余人,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环保等20多个领域。目前,我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超过1万名。援外培训不仅为受援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还增进了受训人员对中国的了解和感情,进一步密切了受援国同我国的友好关系

  五、提供优惠贷款,有效扩大援助规模。1995年,我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具有政府援助性质、含有赠与成份的中长期低息优惠贷款,通过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本金、政府财政贴息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援外资金来源。优惠贷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对外援助主要方式之一。截至2009年7月底,我国累计向73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支持各类项目280个,涵盖工农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领域。优惠贷款的提供不仅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大大推动了中国企业与受援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如我承担的第一个优惠贷款项目—苏丹石油开发项目,不仅帮助苏丹建立起自己的石油产业,并成为非洲重要产油国,还大大推动了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石油开发、炼油等领域的合资合作。

  六、减免受援国对华债务,减轻受援国债务负担。

  我国政府向受援国提供的援款中包括一定比例的无息贷款。在受援国偿还到期无息贷款有困难时,我国政府通过双边协商一般延长其还款期限,从不对受援国施加还款压力。为进一步减轻经济困难国家的债务负担,从2000年起,我国政府先后在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4次宣布免除有关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除2008年9月我国政府新承诺外,前三项免债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国的免债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并推动了全球对发展中国家减免债务行动的进展。

  七、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帮助受援国减灾抗灾。

  我国的对外援助最初是从对外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开始的。多年来,我国通过多双边途径向遭受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灾难的国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004年,我国建立援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救援行动更加快速有效。近年来,我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参与了国际上重大紧急救援行动,累计开展紧急援助60多次,主要有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菲律宾强台风、东南亚禽流感、缅甸风灾、古巴热带风暴、墨西哥甲型流感等。中方根据受灾国要求或国际社会呼吁,及时提供紧急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现汇资金援助,有效地帮助受援国减轻了灾害,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明显提升。

  八、派遣医疗队,为受援国提供医疗服务。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医疗队,截至目前,共向65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援外医务人员约21,000人次,累计诊治受援国民众约2.4亿人次。目前共有54支医疗队共计1300名医务人员在48个发展中国家工作。中国医疗队长期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中国医疗专家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医德医风高尚,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称赞,累计共有600多名医疗专家获得所在国总统授勋的荣誉。医疗援助不仅为受援国提供了紧缺的医疗服务,而且传播了友谊,增进了双边友好关系。

  九、派遣青年志愿者,服务当地民众。

  自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津巴布韦、塞舌尔、圭亚那等10个发展中国家派遣了216名援外青年志愿者,开展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我国开展援外青年志愿服务时间虽然不长,但效果很好,受到了受援国的广泛好评。

  我国的对外援助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基本经验在于:

  第一,充分尊重,真诚相助。

  我国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充分尊重受援国主权和意愿,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谋求任何政治特权,真心实意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赢得了受援国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第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我国坚持援外事业发展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我国对外援助一般不直接向受援国提供资金,而是根据受援国的需要,主要通过援建项目、提供物资和开展人才培训等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方式来实施,将我们的力所能及与受援国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

  第三,急人所急,雪中送炭。

  我国一般根据受援国发展急需,重点援建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性项目,直接促进脱贫减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近年来,我国加强了“民生”项目援助力度,重点援建农业示范中心、学校、医院、疟疾防治中心并提供抗疟药品等,努力扩大援助受益面,帮助受援国人民消除贫困,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第四,提高能力,授人以渔。

  通过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方式,提供适合受援国需要的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受援国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第五,平等相待,患难与共。

  我国派出的援外专家吃苦耐劳,与受援国政府和人民同甘共苦,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信赖,被称为“友谊的使者”。

  我国希望通过提供真诚无私的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国家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我国将逐步增加对经济困难的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冯存健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