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即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任务。三年来,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至少取得了四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二是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的科技基础有所增强;三是加快了中西部开发,全国开始走上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四是继续扩大内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转方式将仍然是“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在“十二五”时期,应当着重从以下八个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从以往过分强调GDP增长向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转变。GDP是反映社会财富总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应当重视它的增长。但是过去某些时期不惜代价追求GDP增长,为此到处铺摊子、上项目,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这显然与我们的发展目标相去甚远。“十二五”直至今后任何时期,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二是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任务,“十二五”期间应继续推动这个转变。要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和城镇低收入人群收入来扩大内需,提高消费的拉动能力,同时保持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格局。
三是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另一项任务,在“十二五”期间应当继续推进。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次产业发展潜力差异较大,但是总的来说都有一定发展潜力。以广东为例,要全面发展三次产业,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局面。
四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又一项任务。同前两个转变相比,这个转变更为复杂和艰巨,道路也更加漫长。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继续发展各种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专业技术培训,调整和改善教育结构,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优化物质资源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五是从资源一次性、单一性利用为主向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为主转变。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全国资源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为主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十二五”时期要更加重视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建立包含社会和企业多层次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力争水资源、生物资源和金属资源基本实现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比重明显上升,其他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六是从区域经济同构化向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展转变。十一五”期间编制了全国和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十二五”时期应当付诸实施,力争按照主体功能区来组织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七是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转变。“十一五”时期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需要很长时间,“十二五”时期应当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坚持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八是从非均衡开放向均衡开放转变。过去我国的对外开放带有明显的非均衡特征:强调出口创汇,追求贸易顺差;“请进来”腿长,“走出去”腿短;沿海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内地不同区域开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今后全国从总体上应当转向均衡开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求保持进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缩小不同区域开放水平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