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创新传播手段建设惠民工程

时间:2010-12-24 14:22   来源:人民日报

  12月19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成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尽管室外寒风凛冽,然而展厅内丰富的图片、翔实的数字,兴奋的眼神、汹涌的人潮令人感动。“十一五”期间,借助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城乡之间的文化鸿沟正在填平,“让每一个人公平地享受到文化的阳光”,已成为本届政府的文化共识。借着展览的空隙,记者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

  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请问为何实施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工程的意义何在?

  答: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广大基层群众开展优秀数字资源服务的文化惠民工程。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文化共享工程的宗旨就是利用最新的数字化传播手段,不断创新文化的生产、制作和传播方式,使优秀文化不仅能够更好地创作出来,还能够更广泛地服务于基层大众,这也是文化共享工程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计算机网络并未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存在“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通过多种服务方式,将整合起来的大量、丰富的优秀数字文化资源传递到基层,通过便捷、贴近、公益的数字资源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文化民生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缩小“数字鸿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问:近年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手机以其内容丰富、信息及时、交互性强、随时随地等特点得到了快速普及,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兴媒体,新兴数字终端不断涌现,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正如您刚才所说,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缩小“数字鸿沟”是让每个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利的重要举措。如何缩小“数字鸿沟”,让老百姓更切实地享受到新兴信息的便捷和丰富?

  答:所谓“数字鸿沟”是指处于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国内的“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别上。据统计,占我国人口总数57%的农村人口只占了全国网民总数的27.4%;而东部地区信息化程度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以各省拥有的IPV4地址数为例,北京、广东、浙江、山东、江苏、上海六省市的IPV4地址数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数字鸿沟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化共享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原则,目标就是要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消除“数字鸿沟”。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