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中全会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时间:2010-10-20 15:5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后,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在第一时间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五中全会《公报》中体现出来最大的特色是务实,少了抽象概念的表述,多了具体可操作的举措。他认为,《公报》中传递出的一个信号就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在未来五年的改革中得到全面加强,各领域改革有望得到更加协调和统一的推进。(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后,“改善民生”、“风险决策”、“综合改革”和“包容性增长”等一些新鲜词,刹那间在媒体亮了起来,热了起来。这不仅说明五中全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脉象”摸得很准,同时,对未来五年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开出了上乘“良方”。如何让五中全会的“亮点” 真正“不走样”的亮起来?就看与坊间百姓“打交道”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了。

  近年来,中央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经常见诸报端。可对不少农民来说,光靠大众媒体宣传还不够。说到底,媒体也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招数,靠的是基层党组织、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耐心细致的“软”工夫。有时候一些领导干部们说了两句话,听起来朴实而且受用:一是“好政策一定要落实好”,二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对于好政策、新政策,不能只依赖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宣传,还需要基层组织用政策咨询日、信息交流栏等各种“小众媒体”进行宣传,及时解答农民遇到的问题,让农民对新政策心中有底。

  中央政策在贯彻落实中的“梗阻”现象,是长期以来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故意“截留”使其走样的,有生搬硬套难以与具体现实接轨的,从而折射出少数干部执政理念和政绩观上的误区:只对上面负责,不管群众利益;只顾追求显绩,不管长远发展。其结果,是搞出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工程、项目等,一些官员有了向上级报喜报捷的“资本”,却让老百姓承受着难言的苦果,甚至给当地发展留下无穷后患。

  莫让“亮点”遮了眼,要听民声最真处。其实,这次五中全会的亮点到基层能不能亮起来,说到底还是一个政绩评价和考核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和实施上来一个正本清源。一方面,要深入实际,考察干部所做的工作是否真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问一问坊间百姓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称的不仅是“亮点”的真假和成色,而且也能称出干部为民执政的分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是否闪闪发亮,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并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这三把尺子检验,才能真正称得上亮起来!

  各地能否把十七届五中全会政策措施和精神真正落实到位,保证不“缩水”,不是一件简单事情。它要求我们的每一位领导干部既要认真“吃透”五中全会和《公报》精神,又要具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热忱和劲头。不懂政策措施,就谈不上落实到位;不情系民众,难免就会在新的困难和矛盾面前打“退堂鼓”。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