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首批启动项目中第一个竣工的项目——土桥小学竣工。该学校占地24亩,建有教学楼、图书室、食堂等7幢建筑,能容纳12个班、500余名学生。教学楼为全钢结构,全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均为8度。学校将在2月16日春季开学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土桥小学一角(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新华网上海1月28日电(记者李荣)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共签署四批112个援建项目,总投资安排80亿元。在回顾援建经验时,上海市有关负责人认为,项目确定要对准百姓最需,工程质量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资金使用要接受监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广受益”的项目才是好项目。援建方除了奉献的热情,更要有科学精神,不仅要能选出“好钢”,而且要善用“好钢”。上海在援建中始终围绕“民生、公益、基础、功能”4个原则来选择项目,突出务实的特点,形成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用水和治污、城乡安居房、支农惠农等多个体系,使对口支援“对在点子上”。
“好钢用在刀刃上”还要讲究长期效益,使援建工程件件都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对口的两地应互补合作,使援建结束成为深化合作的开端。上海在援建过程中大力培育都江堰市的“造血”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初步形成了从一产到三产、从生产到流通、从城市到农村、从市场到技术的经济合作格局。目前,上海已有76个经济合作项目在都江堰落地,还建立了都江堰特色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绿色通道”,签订购销合同2.5亿元。
对口支援中,资金是“血液”,怎么用好每一笔钱,让每一笔钱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全社会关心的大事,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关键。为确保援助款项的使用让社会各界放心,上海市有关方面制订实施了20多项加强资金物资监管制度,并通过互联网公示了援建资金安排、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