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不朽业绩——写在抗震救灾百日之际
汶川地震至今已过百日。这一百天里,我们共同经历了悲痛、壮烈、焦灼、感动和欣慰;这一百天里,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举国一心,十三亿中华儿女用泪水、汗水和生命,共同谱就一曲波澜壮阔的抗震壮歌,赢得了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不朽业绩。
8月12日,四川省正式宣布,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需过渡安置的450余万户、1000多万受灾群众已全面得到妥善安置。与此同时,四川省重灾县(市、区)三百多万中小学生已有九成多复课,一些旅游景点也开始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游客。8月19日,四川省政府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通报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情况。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重建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生活生态得到改善的美好家园。
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人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不朽业绩。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危机处置能力。地震发生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情急人民所急,心系人民安危,中央领导多次深入灾区亲临指挥,科学分析判断形势,各项抗震救灾措施部署得力,动员全国力量快速高效,表现出党中央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爱民情怀,反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长的雄厚经济实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最有效手段。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迅速动员起全国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并将其迅速转化成抗震救灾的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为抗震救灾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震救灾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不仅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抗震救灾信心和意志,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生动体现。地震是一次大灾难,抗震救灾则是一次大考验。我们勇敢地接受挑战,更用我们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我们党具有旺盛的战斗力和鲜明的先进性,能够应对各种风险考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
最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发布,规划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重建工作。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把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在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的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的修复。要高度重视灾后的文化重建,为新学期学生开学等做好充分的准备。灾后重建范围广、任务重,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等各方面都需要做长期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我们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和分步实施,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灾难可以摧毁家园,却不能摧垮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心。因为,我们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紧密团结的全国人民,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经济社会发展实力,还有自己勤劳的双手。从灾难中走出,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也更加饱满。我们坚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地震灾区也必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