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都江堰6月7日电(记者 韩世峰 傅琰 郭嘉轩)在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受灾群众安置点,正上初三的14岁受灾学生王婉玲主动申请并当上了志愿者,她和其他3名几乎同龄的少年志愿者一起负责这个安置点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区的图书登记和管理工作。“老呆着让志愿者叔叔阿姨为我们做这做那,心里挺不好受的,”王婉玲平静地对记者说,“现在能为他们分担做点事了,真高兴。”
这个占地84.2亩的安置点,总共容纳了1380名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以翔凤桥社区和观凤楼社区受灾群众为主。随着上海宝钢援建板房工作的进展,现在已有200多人从帐篷里搬出来,住上了板房,另外从这里还迁走200多人到新安置点的板房里居住。
记者在这个安置点看到,这里有开水供应,有矿泉水,居住者可以在规定时间里洗澡。在爱心超市里可买到平价商品。有简易医院,设有心理咨询室。最有人气的当属文化活动中心,一些孩子在阅览区看书,有人在运动区打乒乓球,还有一些人正在调试电视,准备收看节目。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震形成的阴影正渐渐淡去。
“你要是晚上来就好了,晚上放大屏幕电影。我们已经看了三部了,有《闪闪的红星》《父子》,还有《我叫刘跃进》。”王婉玲流露出替记者惋惜的神情,“对了,前几天,有几位大明星来这儿给我们发东西呢,有演邓小平的那个爷爷,还有……反正都是我们平时根本见不着的。”
在一间板房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午休的幼儿园老师代永霞一家人,他们6月3日搬进了这个彩钢加芯活动板房。“现在好多了,以前住帐篷,好热,气都喘不上来。”代永霞说。他们一家四口人和一个外人共住19平方米的板房。中午,他和母亲及孩子要了两碗饭、两个菜、一个汤。“这里吃的不错,我怕剩下,还特意让少给点菜。”
这个安置点的管理人员之一、幸福镇镇长助理马晓勇介绍,援建板房工作正在昼夜进行,计划6月15日完工,预计6月底这里的受灾者可全部进驻。
记者又来到都江堰市另外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幸福家园社区,见到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兼管委会主任成鑫,正在指挥一些技术人员在一处板房上面安装扩音喇叭。“我们这里共安置了1295名受灾群众,大家情绪挺稳定的,”成鑫边工作边对记者说,“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正在尝试的一套基层管理制度。”
成鑫介绍道,5月16日幸福家园安置点成立时,他们就陆续成立了两套班子,即安置点管理委员会和临时党支部。管委会下设居委会,居委会下面又设21个小组,一列帐篷一个小组,居委会主任和小组组长主要由受灾群众自行选出。居委会主任和小组组长负责政策传达、信息传递、物资领用、安全防卫等工作。临时党支部则设立了4个党小组,分别是卫生防疫组、思想政治组、安全组、物资组,共有31个党员组成,他们胸佩党徽,主要职责是了解受灾群众的困难、动态,收集受灾群众意见,上报解决。
“这里基本实现了安置点干部和受灾群众的‘无缝对接’,达到了受灾群众自我管理的目的。”幸福家园蹲点干部、都江堰市市长助理张丽华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有了制度作保证,灾区群众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