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弹社会上绷得最紧的那根弦” ,这是新闻界的共识。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正是中国社会那根“绷得最紧的弦”,也是世界十分关注的一根“弦”。几十万人的伤亡和失踪、一千多万人的安置、巨大数字的财产损失、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血与泪、死与生……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国内外媒体聚焦汶川,中
国新闻界闻风而动,全力以赴,打了一场抗震救灾的主动仗。
在突发性、灾难性的重大事件中,新闻发挥着重大的导向作用。导向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也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国内外大多数人并没有亲临汶川,他们是通过媒体了解实情的。面对媒体,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华侨,这一段时间流尽了眼泪,沸腾了热血,团结起来,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克时艰。世界人民也通过媒体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怎样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中国新闻界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弘扬了抗震救灾的主旋律,打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主动仗。
地震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考验了中国人民,也考验了中国新闻界。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中国新闻界是怎样去打这场抗震救灾主动仗的?在笔者看来,抗震救灾新闻至少抓住了新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个字:快、真、情。
先说快。干新闻兵贵神速,讲究雷厉风行,闻风而动,最忌慢吞吞的“研究研究”和四平八稳的“看看再说”,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冒着余震的危险,不畏山高路遥,中国新闻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发出现场报道,把汶川的灾情和抗灾的壮举迅速传遍中国,传向世界。
再说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抗震救灾尤其要一是一,二是二,既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火上浇油去“煽情”,更不能为了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去“作秀”,更不能隐瞒事实真相。灾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受灾群众有什么需求、中央领导同志有什么指示、救灾军民有什么英雄事迹,包括在地震中死了多少人、受伤多少人、失踪多少人以及财产损失和国家拨款、国内外捐款捐物等情况,均及时、如实予以报道,包括在抗震救灾中有极个别干部因玩忽职守受到处分,也坚决曝光。真实稳定了人心,真实也澄清了流言,改变了偏见。
最后再说说情。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充满了对灾区群众的亲情、干好工作的激情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热情。有了这种感情,就有了动力、干劲和才华,就有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人们看到,有些电视节目主播热泪夺眶而出;人们听到,有些电台主播声音哽咽;有些报纸上的新闻照片和文章让人边看边流泪。如果新闻工作者不是动了真情,那就不可能拿出这些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新闻作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这是宋代名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文中之“忧”,是忠诚,也是感情。今天我们新闻界在抗震救灾中之“忧”,可以说既是为中央分忧,也是为百姓分忧,为中央、为百姓完全是一致的。这也是一种忠诚和感情,是奋斗和奉献。新闻界抗震救灾打了一场主动仗,这在中国新闻史将留下光荣的一页。(李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