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声中携手同行——记文化部“抗震救灾”心连心艺术慰问团巡演四川灾区
新华网成都6月30日电(记者 廖翊)这是一次特殊而难忘的演出,舞台搭建在一片片废墟上,歌声传响在重创后的土地上;
这是深沉而炽热的情感交流,歌者与观众融为一体,在歌声中大家泪光相映、心手相连;
这是爱的抚慰、精神的鼓舞,感动、信心、勇气、力量在歌声中升腾。
汶川土地上响起第一支歌声
6月24日起,文化部“抗震救灾”心连心艺术慰问团开始了近一周的灾区巡演,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对灾区人民和参与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救援人员、医疗卫生工作者及志愿者的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慰问团的近30位艺术家以流动“大篷车”方式,兵分两路,不畏疲劳,先后深入汶川、都江堰、彭州、崇州、德阳、绵竹等灾区的十多个抗震救灾现场和灾民安置点演出慰问。
24日上午11时,慰问团第二演出分队在震后的道路上历经艰难,来到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临时舞台支在了这块遭受巨大灾难的土地上,一个个深受观众欢迎的演员登上舞台,为当地受灾民众,为人民子弟兵等所有参与抗震救灾的人们演唱一首首经典的歌曲。
这是地震发生40多天来,汶川的土地上响起的第一支歌声。永远忘不了当时演出的场景:灾区百姓和子弟兵提前几个小时在烈日下等待着这震后第一场演出;演出中,灾区民众登台为演员献花;一曲唱罢,掌声雷动,欢声四起。
映秀镇领导对艺术家们说:你们的精彩演出,使震后的映秀,终于听见了笑声。
“这是我们艰苦救援工作中的一缕阳光。在这个极其特殊的抗震救灾环境中,我们的战士需要精神的激励和抚慰;灾区人民也要面对生活,坚强而幸福地活下去。这是一个需要歌声的地方。”最早开进映秀镇、已在一线奋战了40多天的济南军区铁军高炮团政委张博激动地说。
心灵之声,与灾区万众同应和、共沸腾
“五千年的沧桑,练就了我们的脊梁;中华好儿郎,个个当自强。我们心连心,我们手挽手,升腾龙的辉煌。”青年歌手赵大地为抗震救灾创作的新歌《加油,中国!》,让观众热血澎湃、群情沸腾。
《为了生命》《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再大的磨难我们一起扛》等歌曲,都是慰问团演员为抗震救灾创作的新曲目,在各灾区慰问演出时都引起观众强烈的感情共鸣。
在演员的组成及演唱曲目的选择上,慰问团也是精心配备、精当安排。
演员中,有深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关牧村、孙毅、万山红、马梅、丁毅、牟炫甫,有广为年轻人欢迎的青年歌手斯琴格日乐、郭蓉、赵大地,有广大戏迷喜爱的戏曲名家张火丁、王蓉蓉、袁慧琴、沈铁梅、杜镇杰,还有为广大军人欣赏的、阳刚硬朗的实力派演员张秋歌、孙健……《感恩》《凝聚每份爱》,抒发了大灾中的人间真情和温馨祝福;《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红旗飘飘》,激荡着所有灾区人民和指战员豪迈、真挚的爱国之情;《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公仆赞》,表达了人们对党的无比热爱和拥护;《怀念战友》《英雄赞歌》,颂扬了抗震救灾中人民子弟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川江号子》《团结就是力量》,激发了人们同舟共济、勇往直前、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心连心艺术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给汶川灾区人民带来了最早的歌声,将进一步鼓舞灾区斗志,凝聚灾区民心,使救灾文化不再凝重。这对灾区恢复重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宣传部部长陈钢对新华社记者说。
部队指战员表示:艺术家的歌声不仅抚慰了灾区人民心灵创伤,也给了我们全体指战员精神慰藉,给了我们与人民共克时艰、为祖国再立新功的勇气和力量。
责任与使命,在感动中升华
“这是我的艺术生涯中极为特殊的一次慰问演出。灾区人民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招呼,每一个满足的表情,让我真实感到了他们的乐观与坚强。这对我是活生生的教育,是终生难忘的情感历练。”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对记者说。
多年担任悉尼歌剧院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丁毅表示,这次慰问演出,无论对自己的灵魂与艺术,都是一次重要的洗礼,一路所见,亲身感觉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歌,这是一个中国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著名歌唱家万山红是演出中返场最多的一位。她说,面对这块灾难的土地上顽强生活的人民和可爱的子弟兵,自己的激情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我希望以自己的歌声带给他们力量,用自己的歌唱与他们携手同行、并肩作战。”
演出是艰苦的,没有像样的舞台,没有任何报酬,为了不给灾区增添负担,艺术家们甚至自备干粮,在车上解决就餐。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自始至终保持着饱满、高昂的精神状态。
“我们都认为,国家需要我们,本身就是一种荣光;能以自己的艺术抚慰灾区人民的心灵,鼓舞灾区人民的斗志,这是文艺工作者最大的价值。”慰问团负责人之一、著名歌唱家孙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