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正轩:把忠诚使命镌刻在抗震救灾战场上

时间:2008-07-03 10:51   来源:人民日报

   5月12日发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命令,十几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开赴四川灾区,并在甘、陕、渝各个战场,与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有效履行了抢救群众生命、保卫人民利益的神圣使命。这次抗震救灾,是胡主席提出军队要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以来,我军执行的一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对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一次近似实战的检验和锻炼。在惊心动魄、撼人心弦的日日夜夜,广大官兵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勇挑重担、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历史篇章。认真思考抗震救灾斗争的实践,从中汲取思想政治营养,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对于进一步推动军队建设和改革、全面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效履行使命靠的是忠诚和勇气,必须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

 

  忠诚和勇气是革命军人最重要的品格,是履行职责使命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强化官兵政治信念、奉献意识、战斗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重大抢险救灾行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和谐。参加抢险救灾,对军人而言,不是个人义举,而是职责使然;对我军官兵来说,则又超越了军人的一般职业行为。在抗震救灾一线,高扬的“红军师”、“乌蒙铁军”、“黄继光连”、“忠诚卫士”等旗帜,鲜明地宣示着人民军队的特有政治优势和崇高价值追求。军装赋予军人以使命,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铸就了广大官兵对使命的特有忠诚,锻造了临危不惧、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 

    
  我军官兵履行使命的忠诚和勇气与军魂紧密相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我军的使命是由党和人民赋予的,忠诚使命首要的是听从党的召唤。我军自诞生之日起,为着党的政治任务和奋斗目标,为着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党指向哪里,我军就英勇战斗到哪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党中央、胡主席总揽全局,每个关键时刻都及时作出重大决策和指示,为抗震救灾斗争指明了方向。对党中央、胡主席发出的号令,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都立即传达到每一个指战员,及时统一思想和行动,雷厉风行地贯彻执行。胡主席在第一时间作出立即调动军队投入抗震救灾的重要指示,各任务部队闻令而动,迅速开赴抗震救灾一线。胡主席两次作出大规模增兵的决策,十余万大军火速集结、挺进灾区。胡主席亲临一线,要求部队尽快“进村入户”,各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到达偏远山区村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胡主席要求部队胸怀大局,继续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各部队在继续解救被困人员、救治受伤群众的同时,积极投入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等工作。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军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使命意识,为广大官兵忠诚使命、英勇抗灾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政治保证。

  我军官兵履行使命的忠诚和勇气与宗旨紧密相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人民军队来自于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军队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服务人民。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为人民打江山、求解放;和平建设时期,我军为人民谋幸福、保平安。在抗震救灾中,正因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广大官兵忠于职守,不放弃、不抛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倍努力挽救群众生命,为了避免机械施工伤害废墟下的群众,战士们用双手刨挖,血肉模糊仍不停止。正因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军既当战斗队,又当工作队、生产队,在抢收抢种的田地里,在搭建房屋的工地上,在帐篷学校的讲台上,到处都有人民子弟兵辛劳的身影。正因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军官兵舍生忘死,冒着余震、泥石流不断的危险,向重灾区急进,在即将坍塌的废墟前,18岁的年轻战士含泪跪下喊道:再让我去救一个!正因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官兵们甘于奉献,在交通运输断绝、生活必需品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纷纷把仅存的干粮、矿泉水送给群众;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当地风俗和民族习惯,做到秋毫无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安泰,无穷的力量来自于大地母亲。人民军队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履行使命的忠诚和勇气才有不竭的源泉。

  我军官兵履行使命的忠诚和勇气与荣誉紧密相连。在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革命军人光荣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忠诚和勇气。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论是与凶残的国内外敌人战斗,还是与无情的洪水、疫病、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较量,我军官兵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一次次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赞誉,铸就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军官兵珍视崇高荣誉,在危难艰险面前,没有一人退缩。为探明灾情,15位空降兵勇士写下遗书从近5000米高空纵身一跳,令世人惊叹。地震灾区气象地形变化万千,历来被飞行员称为“死亡航线”,抗震救灾中硬是被陆航团官兵变成了“生命通道”,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生死穿越。进入深山搜救时,被毒蛇咬伤的官兵,毅然挥刀斩断受伤的手指,肠穿孔的战士扎紧腰带强忍剧痛,坚持3天背运伤员,凛然可见军人那刚毅果敢的勇气。即使是刚刚入伍几个月的新兵,也在部队忠诚使命、英勇抗灾的氛围中迅速坚强成熟起来。在抗震救灾最危险时刻,某部挑选突击队,部队领导问“谁是独生子女”,没有一人举手;问“谁是共产党员”,每一个年轻的身躯都挺了出来。新一代官兵身上依然流淌着英雄热血,激荡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我军官兵在履行使命中表现出的忠诚和勇气,本质上体现的是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凝结和升华的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些年来,全军坚决贯彻胡主席指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增强官兵的军魂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新的传承和弘扬。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军事任务更加繁重、官兵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趋于多样的情况下,要有效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优势,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把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有效履行使命靠的是过硬本领,必须大力提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这次抗震救灾不是打仗,近似打仗,是一场大规模的联合作战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陆、空和水面各种力量立体作战,大量现代高科技装备相继投入。对组织指挥、兵力投送、救援能力、后勤保障等,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和锻炼。面对突如其来、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对群山深壑、桥梁中断、道路堵塞等复杂环境,面对暴雨大雾恶劣气象和通信联络、给养供应等严重困难,面对受困于钢筋混凝土废墟下的生命,救灾部队凭着必胜的信念和顽强的作风,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本领,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硬仗恶仗。我军以高效有序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人民解放军把对使命的忠诚化为提高能力的动力,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应对灾难和危机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快速反应为履行使命赢得时间。时间关系打赢,时间就是生命。执行包括应急救援在内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事发突然、情况紧急,有效履行使命必须有健全的应急反应机制、快速的动员能力、高效的组织指挥和可靠的远程机动,在第一时间做出高效迅速的反应。这次抗震救灾中,震后仅仅13分钟,军队应急机制全面启动;不到20分钟,成都军区成立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2小时7分钟后,2架察看灾情的直升机冒雨起飞;3天时间内,中央军委连续两次大规模增兵,以飞机投送、铁路运送、紧急空降、摩托化开进和徒步强行军等不同方式,将13.7万大军快速运抵地震灾区。我军机动速度之快,任务转换效率之高,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扬。

  联合协同保证履行使命有力有序。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于多兵种联合作战提出了很高要求,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也往往是参战力量多元、军地联动。这次抗震救灾,是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救灾行动。参加抗震救灾的有陆军、海军、空军、二炮、武警以及民兵预备役等方面的武装力量,还有地方、国外和境外救援人员,抽组单位多、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重,指挥难度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建立了多级联合指挥体制,明确了救援责任区域,军兵种之间、各部队之间、军地之间密切协同,形成了一体化的抗灾救灾力量。参战部队充分发挥党委(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保证了对部队坚强有力的领导,保证了抗震救灾顺利进行。

  强力保障为履行使命提供物质支撑。现代条件下执行各种各类军事行动,需要动用大量高科技装备,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这次我军抗震救灾,投入了包括战场感知、信息传输、搜索救援、医疗救助等各种装备。风云、资源、北斗等卫星源源不断地提供重要信息;大量先进的挖掘机、百吨液压顶、生命探测仪等在搜救被困群众中发挥巨大威力;野战方舱医院、野战炊事车、野战沐浴车,提供着便捷的医疗和生活服务;现代化的供水、宿营、油料保障在战斗力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地面交通陷入瘫痪的情况下,直升机、大型运输机成为转运伤员和受灾群众、运送救灾力量的重要工具。动中保障、伴随保障、远程保障成为抗震救灾后勤保障的鲜明特征,为完成艰巨任务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高素质人才成为履行使命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强军兴军之本,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在各种军事资源中,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资源。有效履行使命必须要有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次抗震救灾,显现军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已结出硕果。冲在一线的指挥员,在部队高度分散、任务转换频繁、地理环境复杂等严峻考验下,展现了军政兼备、科学组织指挥的良好素质。广大官兵履险克难,爬山、涉水、攀岩、跳伞,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展现了过硬的军事本领。专业人才云集,救援、工程、防化、医疗、防疫、通信、测绘、气象、水电、爆破等20多个专业兵种,技术精湛,各显其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这样一支专业齐全、训练有素的队伍,任何艰巨的使命任务都能出色完成。

  忠实履行使命,过硬军事能力是保证。没有这个可靠依托,纵有满腔热情,也无法有效履行使命。现代条件下非战争军事行动与信息化战争具有高度的相似共通之处。只有具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一核心军事能力,完成其他军事任务才有充分的能力基础。这些年,我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大抓军事训练,大力发展高新武器装备,采取超常措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各项建设和工作,打赢信息化战争、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显著提高。这是抗震救灾我军能够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年军事斗争准备的成果,我军就难以有这样出色的行动和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军事理论的革新,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我军的重要军事实践,日益成为我军履行使命的重要内容。我军要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必须始终瞄着提高信息化战争能力这个基点搞建设,以此牵引我军军事能力建设。同时,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其他相关准备。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放在军队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以科学筹划和实施,全面提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本领。

  有效履行使命靠的是创新发展,必须贯彻新理念树立新形象

  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根植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1世纪的人民军队,在履行使命中不仅要坚守军队的特殊要求,而且要与社会发展进步同频共振;不仅要能敢打硬拼,而且要有现代文明之师的风范和形象。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人民军队,坚持贯注党的先进理念、弘扬时代精神,为忠实履行使命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次抗震救灾,展示的不仅是我军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不仅是履行使命的军事能力,还展现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全新的理念和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也是我军在建军治军、完成任务中必须贯彻的重要理念。胡主席在抗震救灾一开始,就要求把挽救人民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在抗震救灾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要求继续争分夺秒搜救被困群众、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想方设法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还强调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官兵也是以人为本。这些重要指示,进一步丰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成为抗震救灾的科学遵循。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失事后,胡主席亲自部署搜救,军委领导坐镇指挥,先后派出数万官兵进行拉网式搜寻。总政连续组织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救灾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转移受困群众,注重在精神上抚慰群众受伤心灵,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践行了以人为本的要求。同时,注意关爱官兵,使他们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地投入战斗。针对救灾官兵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实际,研制配发太阳能淋浴器、活动帐篷、照明马灯等单兵野营装备,组织进行健康体检,还及时帮助家乡在灾区的官兵寻找失去联系的亲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赋予了尊干爱兵以时代内涵,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了新的升华。

  坚持科学精神。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一支军队履行职责使命,必须以科学精神为有力武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审时度势、科学运筹、高效指挥、合理用兵,为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了根本保证。救灾部队准确把握抗震救灾阶段性特点,从快速到达灾区抢救群众生命到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从科学防疫、恢复供电交通通信到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妥善处置唐家山堰塞湖等险情,始终牢牢掌握抗震救灾主动权,确保灾情处在可控、可防、可治范围内。各部队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专业力量、科技手段的优势,尊重客观规律,倾听专家意见,学习借鉴人民群众的经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管用的救灾方法。抗震救灾中我军处处讲科学、重规律,体现了坚定决心、坚强意志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这种科学精神在履行使命中弥足珍贵,需要大力提倡。

  坚持开放透明。开放透明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军的一举一动举世关注。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积极回应国内外媒体关切,加强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工作,是我军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抗震救灾中,积极组织军队媒体跟踪报道抗震救灾进展;及时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军参加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积极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配合搞好抗震救灾报道;开设“解放军抗震救灾战地广播电台”,及时传达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通报灾情变化,既做到信息公开、准确、全面、透明,又安定了民心、鼓舞了官兵士气,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我军在运用现代媒体等手段服务于军事任务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日益强大的人民军队更加开放自信。

  新的理念和形象也是战斗力,是赢得人民群众支持、顺利完成艰巨任务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些年,我们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着眼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务实,部队建设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出新的气象。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不断深化,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不断遇到新情况新考验。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加自觉地讲究科学、尊重规律,不断提高建设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加自觉地营造有利于我军建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塑造人民军队忠实履行历史使命的时代形象。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