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从容自信应对“极度考验”

时间:2008-06-23 10: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消息(王永霞)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多事之秋”。50年不遇的冰雪之灾、3·14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屡受干扰、5·12汶川大地震、南方遭遇洪涝灾害……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更为复杂,抗震救灾工作转入恢复重建阶段,经济社会各项预期目标实现迈进关键时期,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这些事情累计起来,是对13亿中国民众的“极度考验”。

  面对考验,我们没有被压垮。相反,正是这些考验激发起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心态应对着各种挑战。

  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顺时应势发布,各兄弟省区市间根据分工,迅速展开一对一的对口支援行动。灾区群众忙碌在田间地头,他们说:“我们不能老向国家伸手,得靠自己的双手奋斗。”

  “在生死大劫后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们不能让好心人失望,更没有理由退缩,纵使重建之路那样漫长,幸存的我们必须坚强地走下去!”绵竹中学女生廖丹萍的话语表达出地震灾区人民的心声。

      人在,希望就在。只要有中国13亿人民的并肩携手,一定能够在地震废墟上重建起美好的新家园。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40多天时间了,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正在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任何事情,细节至上。北京奥组委在场馆硬件、志愿服务、安全保卫、餐饮医疗、交通环保等方面一遍又一遍地严格检查,不断演练和完善工作流程,确保不出任何疏漏。

  一位“水立方”工作人员坦言,每天要解决很多别人看不到的细节问题,虽然很琐碎、很辛苦,但看着“水立方”日益完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现阶段的工作就是要“精细再精细”,确保奥运会正式比赛正常运转。

  经历年初以来罕见的灾祸考验后,中国人民进一步增强了办好北京奥运会的自信和决心。中国正在用认真、执着的努力,履行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

  这种从容和自信,是“以人为本”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释放与延伸。我们看到,为了数百万受灾群众的妥善安置,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考察帐篷和活动板房的生产情况;我们看到,为了让废墟里的孩子挺住,温家宝总理蹲在他们身边含泪鼓励;我们看到,为了让伤痛者健康地活下去,中国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心理救助行动;我们看到,为了祭奠逝者,5月19日,哀鸣声响、国旗半降、全国13亿人同时低头哀悼……

  这种从容和自信,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积淀。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24.66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排名世界第四。雄厚的国力为应对灾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各界为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达400多亿元,捐款上亿元的企业和个人不在少数,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藏富于民”理念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直接证明。但是,严酷的现实再次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才能为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提供强大支撑。

  这种从容和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进一步提升。6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举全国之力,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总书记连用“三个精心”,表达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明确要求,表达了中央领导集体战胜当前严峻挑战的坚强决心。

  多难兴邦,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坚信,灾难摧不垮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民族精神,灾难也改变不了中国人坚强自信的乐观秉性。前进道路上,也许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风险,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可能遇到的困难设想得更严峻些,考虑得更周密些,工作做得更细致些。唯有如此,才能经受住更多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