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适,四川话,意为美好、舒服。
5月12日大地震至今,已然足月。一个月来,四川灾区的群众从哀伤和悲痛中“雄起了”,也挺起了不屈的脊梁。犹如李白在《蜀道难》中的激情讴歌:“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危难时刻,川人对于改变命运的执着和坚韧,愈发彰显得淋漓尽致。
虽物是人非,但精神犹存,四川人民正用双手描绘一个“巴适”的明天。
生活:“路上的行人多了”
不经意间,绵阳城中复苏了几分勃勃生机。市民感觉“路上的行人多了”,司机感慨“交通又开始堵了”,小贩感到“生意好起来了”……不错,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沛然活力可感可触。
一大早,于富谦老人就起床了,从帐篷探出头来,发现比他早起的人还有很多,人人笑呵呵,乐融融,忙不停。忙啥?回家!昨天,唐家山悬湖威胁消弭,此时不回更待何时。帐篷里,6张床,15个人,于老挨个唤醒:“快点起来收拾,回家啦!”
顿时,帐篷内外,忙啊忙。叠被、拆床、装箱,就连13岁的小外孙女也跟着跑进跑出,俨然一个小大人。七手八脚,只一个小时的功夫,大大小小的家什悉数装上了小货车,帐篷里只剩下一张木床。“爸,这床就不要了吧?都坏了!”“还是带走吧,修修还可以睡。”于老不舍。他坐在床沿,把床摸了又摸,沉默半晌,终于一狠心,跟幺女儿说道:“算了,还是听你的,不要了。”说这话时,两眼仍盯着小床看。
“28号上的山,到现在也10多天了,想回去了!”于老和记者并排坐在床沿上,摆起了龙门阵。“不是说这里不好,其实政府照顾得已经很好咯。”71岁的老人念旧,爱说往事。他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会儿,在外面一住就是一两月,虽然厂里也发了竹子、胶布,可哪像现在吃喝拉撒管得这么周到。“现在帐篷是部队搭的,就是巴适,每人每天还发10元钱、5斤米,三天两头发矿泉水、压缩饼干、沙琪玛、方便面,对了,老人和娃儿还发豆奶粉。”美中不足,就是莫得洗澡。“所以我中间回家了两次,从小路绕过了封锁线,就是为了洗个澡,”于老“觉悟”很高,“是我不好,莫听指挥。”
帐篷外,喇叭声急,家人催着要回家。走出帐篷,于老弯腰从泥地上抠出两个矿泉水瓶,拧了拧,扁了,放到自行车兜里。一路推车走,一路话不停:“早点回去也好,可以做点事,在山上白白消耗国家的东西,不好!”
“搬家了吗?”“回家了吗?”从白云洞一路下来,行人彼此问候着。看,在富乐山、白云洞安置点的市民,络绎不绝,背着锅,挑着盆,扛着床,走下来,撒下满山欢笑。
是啊,回家了。绵阳城里的人气正在汇聚,恢复。对此,店铺老板或许最有发言权。华安一品鲜酒店老板白林喜很敏锐:“这两天生意明显好多了,前段时间一天营业额只有两三百块,昨天一天就做了2000多,前天还有一个祝生的,一包就是七八桌。”
一切都在好转。安置在三台的部分北川受灾群众,陆续返回家乡,6月6日,最后一批260名北川群众也踏上返乡旅程,他们将重建家园;6月7日,江油市枫顺乡的汇星超市恢复营业,至此,江油市126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日用品农家店已全部恢复营业……
高考:“希望有,信心有”
北川中学,北川中学的学生,记者一直惦念着。已在长虹培训中心复课的他们,是否安好?
中午,记者急匆匆前往。不想,长虹培训中心大门紧闭,四五“小鬼”把门,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一个个言之凿凿:“没有校长指令,一律不放行。”校长何在?此时此刻,校长刘亚春正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张校长、马校长,手机不是关机就是不接,大门森然。软磨硬泡,搬来“长虹”救兵,方得入门。感慨此门难进,保安一旁释疑:“关心关注的人太多了,我们也是不得已,还请谅解。”
没见过这样的学校,一边是教学楼,一边是帐篷阵。操场上,一顶顶帐篷排得整整齐齐,正是学生住所。虽然不比宿舍舒服,但毕竟有了安身之地,学生说得直白:“帐篷还挺好的,除了白天热一点。”老师说得实在:“学校没了,能有这么一个地方复课,够了。”
虽然不像一个正规的学校,但时间仍然是“北川中学时间”。初一英语老师刘成利说,现在作息时间跟原来差不多,6点30分起床,上午7:40到11:55上课,下午14:15到17:25上课,下午有一节读报课仍然保留,虽然无报可读,但是还是照上,只不过内容是学习读书。“就一点不一样,晚自习时间缩短了50分钟,现在只从19:10上到21:30,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多休息,毕竟,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不知不觉,话题还是说到了那个令人惊悸的时间。虽然记者采访前再三提醒自己不要提5月12日,不提死亡,但老师学生们心口的这个伤疤,依然在隐隐作痛。刘老师说到动情之处:“初一(4)班,墙垮了,死了16个,但我们初一还是损失相对小的,高一损失最大,很多都是我教过的学生。”记者岔开话去:“现在所有班都复课了吗?”“对,全部都复课了,几乎所有幸存的老师都在上课,都在坚持,这也是我们告慰遇难学生和老师的最好方式吧。”后来,记者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刘老师自己刚满3岁的儿子也在那次大地震中走了,至今连遗体都没找到。如今,她依然站在讲台上,一如既往地讲授着ABC。忧伤,只隐藏在她的眼角处。
记者请她写点什么,她略一思索,写下一段话:
“Wish Beichuan Middle School better and better! Thank everyone who gives us help when we are in trouble!”落款是“Rose(Liu chengli)”。
作别刘老师,一旁吵闹的三个男孩吸引了记者。一问,都是高三(6)班的学生,号称“三剑客”,他们解释,这是在篮球场上的称呼,篮球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也难怪,他们一见记者就问:“湖人和凯尔特人的比赛怎样了?”当记者抱歉地告知最近没时间看时,失望涌上他们面庞。谈及高考,贺红云说:“我想考军事院校,特别喜欢军人的气质。”陈国超说:“我想考武汉大学,地质专业,但分比较高,要五六百分。选择地质,也是想耍,想到处跑着看看。”马洪说:“四川大学,最好和创业有关的,我喜欢史玉柱,特别是他跌倒了又爬了起来。”另外两人“揭秘”:“他还写了一笔记本的创业思路哟!”马洪挠挠头:“是的,只不过一地震,都震不见了。”
记者为他们鼓劲,他们则自信满满:“希望有!信心有!”好个“三剑客”!
生产:风雨之后见“长虹”
提及绵阳,自然要说到长虹,就好像宜宾之于五粮液,青岛之于海尔。大震之后,作为当地最重要企业的长虹,当仁不让,领衔担当起了恢复生产的重任。
“我们14日下午就有员工进入长虹商贸中心总部上班了,”长虹集团企划部朱建华很自豪,“这一举动放在平时看看没啥子,但当时大震刚过,余震不断,这样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长虹速度,够快。5月14日,长虹ERP、OA、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主要信息系统均基本恢复正常运行;5月15日,长虹多媒体公司电视三厂等恢复生产;5月30日,长虹绵阳总部所属产业子公司已经全面恢复生产,并达到了震前水平。正如长虹董事长赵勇所说:“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不能摧毁我们坚强的意志。”
来到多媒体公司电视三厂,6条运转着的生产线上,一台台平板电视正有序生产。三厂厂长助理强军告诉记者,这里共有7条生产线,目前只有1条没有运转,原因是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为何这么快能恢复生产?强军一指厂房上的横幅,“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几个大字跃入眼中。“其实也没得啥,只要有了信心,就没有办不了的事”,他说。
边看边说,说得最多的,还是员工,可爱的四川员工。有这样的男员工,妻子临产在即,青川家人告急,他却不声不响坚持在生产线上,直到5月21日女儿呱呱坠地,他才告假7天,到了今天,女儿名字也没起,他这样解释,“太忙了,没空去想”;有这样的女员工,主动报名参加赴北川的抢险队,被领导婉拒后,竟然悄悄爬上汽车,成为长虹集团赴北川抢险队中的一抹“女儿红”;还有这样的员工,震后捐款,捐完了身上所有的钱,索性把衣服一脱,也捐掉了……
风雨之后是彩虹。近日,来自平武县南坝、水观、石坎等重灾区的34名受灾群众,坐上绵阳开往辽宁沈阳的K386次列车,成为大地震后平武输出的第一批外出务工人员;正值大春播栽关键时期,江油组织技术人员测算出各乡镇缺水面积,决定及时指导农民改种补种玉米、蔬菜、大豆。(谭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