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辛苦了!”“如果感到开心,请和我们一起挥手……”10月26日晚上9点,在世博园6号出口,上海交大“小白菜”(世博园区志愿者昵称)们排成一队,举着牌子,挥着手,唱着改编过的流行曲,向离园的参观者道“辛苦”、“晚安”,“小白菜”晏鑫彦还乐滋滋地抱着吉他伴奏。
“晚安世博”活动,据说始于世博园2号口的志愿者,如今已蔓延到每个出入口。面对挂着真诚微笑、努力营造欢乐氛围的年轻人们,原本一身疲惫的参观者,不由露出笑容,有人挥手回应,有人拍照留念,也有人向“小白菜”道一声“辛苦”——快乐和融洽瞬间被释放。这样派对般的表情和氛围,伴随着游客散向更远的街道、城乡,甚至世界。
“小白菜”的微笑,是上海世博会为中国留下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脱了白菜服 永葆白菜心
■从热情高昂到疲惫受挫,再到感受被需要的快乐,90后一代在服务他人中成长
10月16日,上海世博会人流量突破103万。工作压力相当大的“小白菜”们,会不会手忙脚乱?
这一天,值勤的上海财大志愿者全员上岗,轮休的主动放弃休息,白班连着晚班服务。本该在下午3点入园服务的上海交大志愿者,纷纷主动提前上岗。参观者激增,出入口和场馆排队加长,志愿者不仅要回答各种问题,还要维持秩序、安抚游客情绪、主动推荐参观路线以分散人流。在各个出入口、交通站点、热门场馆周边、繁忙路口,黑压压的密集人流中间,清新亮丽的“白菜服”,是最抢眼最受欢迎的世博风景。
嗓子哑了,身体疲惫,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却满是兴奋和快乐:“我们不怕人多,没人理睬的寂寞岗才难过!”不止一个志愿者这样说。记者问过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小白菜”陈霞,“为什么总是一脸可爱笑容”,她答:“能有机会帮助别人,开心啊!”
每一批“小白菜”,都在世博园经历14天左右的服务期。他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过程:一开始热情高昂却不够“专业”,继而疲惫劳累或目睹某些不文明现象而受挫,努力坚持,再到感受服务的价值和被人需要的快乐,最终留恋不舍……这样的磨练,是一份不可替代的成长收获。
“回归校园的我们,脱了白菜衣,永葆白菜心。”第一轮服务的志愿者小刘这样说。
10月22日,12位宁夏西吉三所中学的孩子第一次走出深山来上海参观世博会。陪同他们的,是18位复旦应届毕业生——已报名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的“小白菜”或“蓝精灵”(城市志愿者的昵称)。世博园志愿服务的经历,让他们决定,将毕业后的第一年奉献给西部的孩子。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在该校志愿服务总结表彰会上,曾向全体志愿者及为志愿者服务的师生们深深鞠躬,为他们的辛苦,也为他们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勇气和责任感。他感叹:“世博是个大课堂,在这段学习时间里,志愿者长大了、成熟了,学会思考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了。”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也认为,在世博这个舞台上,人们第一次发现,90后是“担得起、扛得住、累不倒、压不垮”的一代。她希望在后世博时代,大学应着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融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个人生涯规划的引领中,培养大视野、大胸怀和大气度,使大学生不仅掌握谋生之术,更成为整个社会精神道德的思考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