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要闻播报

世博后,上海迈向新高度

时间:2010-12-20 14:52   来源:新华网

  世博精神:上海城市精神的新动力

  世博园内站最后一班岗的“小白菜”们正送别游客(10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一个城市的精神是城市的灵魂。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成果,放大世博效应,进一步培育、完善和丰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12月1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启动长达半年的续展。在经历了6个月的“世博洗礼”后,人们看到,无论平时还是周末,无论晴天还是下雨,中国馆前绵延排队区的安静文明。井然有序的游客队伍令一些外国参观者也不得不叹服。

  世博会开幕之初,“跨栏”插队、大声喧哗的中国游客曾是外国媒体讽刺的对象。然而,上海世博会最终神奇般地向世界展现了一种“秩序重构”。境外评价,上海城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世博园中表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他们在5.28平方公里范围内,完成了“文明秩序重建”的实验……今天,在上海的任何一座公交车站或地铁站台,排队上下车已成为这座城市一道温馨的风景,哪怕排着的只有两个人。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表示,“文明办博带动文明观博,文明观博促进文明办博”的工作方式,已对上海城市文明建设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上海将把文明办博和文明观博的良好社会效应,延续到“后世博”的城市日常管理中,普及到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世博会在试运行期间,曾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但是,在堆积如山的大小问题面前,世博会的决策者和上海的广大干部群众没有推诿指责、怨天尤人,也没有粉饰太平、避实就虚,而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团结、相互支持、持之以恒,一件事一件事地予以化解。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这是世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指出,上海市委领导反复强调的这种公开直面问题的态度,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不仅确保了世博会的成功、精彩,促进了公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后世博的城市发展更具有深远意义。

  在世博会成功闭幕后的第15天,一场大火给了上海这座城市“当头棒喝”。痛感对可能影响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重大问题认识不足、估计不足,上海市各级领导痛定思痛,依然本着实事求是、不掩饰、不回避的态度和精神,认真分析、检查工作中的隐患和薄弱环节。以此教训为鉴,上海围绕切实提高城市管理和建设水平的要求,决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共同分析研究,排查重大隐患,决不让悲剧重演。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世博会留给上海的精神财富,也是这座世界级超大型城市管理者信念与智慧的结晶。

  经历风雨才有彩虹。在磨炼中锻造的城市精神是上海之魂,也是上海的力量之源。上海必将以此为动力,在科学发展中攀上新高峰。

共 4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第  页 
编辑:徐维彬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