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绘(人民图片)
【核心阅读】
上海世博会已经谢幕,但是,关于“世博遗产”的话题依然引人关注。其中,如何让颇具特色的“世博法规群”成为城市管理的优质资源,值得思考。
日前出台的《世博立法评估报告》评价说,世博立法通过“应急立法”与“长久之治”的结合,提高了立法的实效。
“世博会筹办以来的7年多时间,也是上海不断完善城市治理、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时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说。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市立法研究所等机构日前出具一份《世博立法评估报告》,对于上海“世博立法”的一项决定和7件地方性法规进行评估,总结了世博立法的成功经验。
人大授权政府立法
拓宽依法解决特殊问题思路
2008年6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促进和保障世博会筹备和举办工作的决定》,针对世博会筹备工作中已出现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授权市政府在社会治安、道路交通等领域,采取临时性行政管理措施,制定政府规章或者发布决定。
据此,上海市政府共制定了28项临时性通告,规范管理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顾长浩说,上海自世博会筹办以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与这28项临时性通告密切相关。
以临时性广告管理措施为例,据统计,上海清理了3.6万块户外广告,清除了上百万处小广告,查处违法行为3000多起。顾长浩说,建筑渣土偷乱倒,也曾是市容顽症,借一系列临时性市容环境管理措施,政府加强查处力度,查处违规处置渣土案件1020件,初步遏制了中心城区的偷乱倒行为。
上海社科院和立法研究所的评估报告也认为,授权立法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拓宽了大城市在举办国际活动期间或者特殊情况下,依法解决城市管理难点问题的新思路。
借世博会“春风化雨”的契机,上海地方立法也开展了可圈可点的实验。一些有争议的法律措施,在世博会筹办期间进入“立法实验”。“犬类管理”、“流动户外广告管理”等领域,各方面尚未形成共识,实践中却急需“法律来管一管”。顾长浩说,政府就此谨慎地行使人大的授权,出台规章予以试行。考察实验结果,不宜长效化的措施在有效期结束后就宣布失效;获得广泛性认同的措施,即可进一步在面上铺开。近日,经过试行,不断完善的《犬类管理条例》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建成“世博法规群”
极大提升城市“软实力”
“2亿元捐赠,虽然是公益性的,但是烟草企业的捐赠,你们也不应该收!”世博会开幕前夕,有关方面对世博局提出建议,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世博局不应接受烟草企业对中国国家馆建设的定向捐赠,世博局及时、无条件解除了捐赠合同,彰显了政府履约的诚意和决心,并在此后,谢绝了所有与烟草相关企业的赞助和捐赠。
2008年以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世博筹办的需要,制定或修改《志愿服务条例》、《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7件地方法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颇具特色的“世博法规群”,就以这7件法规为骨干,以28件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为重要组成部分。
丁伟认为,这些法规极大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比如,有关拆违和市容环境的法规,有利于加强城市管理,整治顽症;控烟条例改善了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志愿者条例规范了志愿服务,倡导了城市新风尚。
这些法规也体现了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精神。拆违法规明确了告知制度和拆迁机关对建筑物内合法财物的保管义务,控烟条例关注了市民和非烟民的健康权益。
法规的实施,还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丁伟举例说,志愿服务条例赋予了行政机关更多服务和保障的职能,拆违增加了听证程序以及事先告知、公告等环节,使行政程序的规范更加刚性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法规都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渎职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发挥世博后续效应
将陆续出台“后世博”衔接规章
总结“世博法规群”的立法经验,丁伟说,立法选项时,围绕总体目标构建“法规群”,形成“拳头效应”,不求位阶高、体例大、内容全,但求有突破、有力度、有实效。立法的内容不仅要务实、有用,还要让受众想用、得益。
有趣的是,“世博法规群”的这7件法规文本,均未提及“世博”二字,它们在有效保障世博运行后,还将继续服务于上海的依法治市。
这些法规的立法目的和条款都没有涉及“世博”二字,是因为立法时考虑到了法规的生命周期,力求长期有效,在完成阶段性任务的过程中,也为解决城市发展的长远问题提供方案,成为城市管理的制度资源。
“一个城市必须推行依法治理,坚持法制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协调处理好秩序与自由、公益与私利的关系,才能克服政府管理的缺陷与不足,才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办成大事。”上海政法学院院长金国华认为,世博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制建设需要与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因此,立法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据了解,上海还将陆续出台一批与“后世博”衔接得比较成熟的政府规章,并将一些世博临时措施转变为政府规章。对世博会筹办期间摸索形成的那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组织动员方式,各部门也在认真梳理总结,使其成为城市管理的优质资源。